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习单元:“任务群”实施路径的多样态

2024/9/13 10:34:24  阅读:4 发布者:

一、“学习任务群”的内部关联与逻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亮点之一就是“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学习任务群本质上就是划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如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好任务群,存在很多说法或观点:有人主张按新课标中对六大学习任务群的阐述,进行大单元教学,以便实现知识的统整与运用;也有人主张依据统编教材单元课文特点,每组教材单元只确定一个任务群类别,以便聚焦任务群,多层次学习任务的设计,形成核心素养;当然,还有人提出依据统编教材编排意图,可以灵活地综合使用学习任务群,依学生实际需要来划分学生学习领域。

以上三个观点基本代表了当前的探索主流,从这些主流的观点来看,前两者把任务群当作一个学习项目或者一个内容专题,这也是对的。因为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同时,从新课标中的“教学提示”描述来看,还暗示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但这样的理解,对新课标中把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这样分类说明不是并列,而是阶层式上升,这注重了内容的整合,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阶梯性,也符合儿童的语文学习规律。学习任务群内部逻辑总体上呈阶层式,有必要再重新梳理一下:

首先,从学习内容上看,属于螺旋上升的,基础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发展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在划分发展型学习领域的时候,不能忽略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而基础型与发展型两大任务群又是拓展型(“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的基础,这才既体现出任务群的综合性,又体现其独特性。这就提醒我们,在认领发展型任务这一个教学领域的时候,别忽略了基础型任务群的学习领域,在认定发展型领域时,要综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领域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领域的内容,这才能真正体现内容的综合性。其中,要说明的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三者可以当作并列,划定时可依文体不同来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群,也可以从学习实际需求,依学习单元交替运用与划定。

其次,从学习方式上看,“任务群”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课程内容,从教学提示中,就可以看出,任务的设计要围绕“任务群”的内容和教学提示,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合理用好教材单元的内容,横向是内容,纵向是言语实践。可见,这四项言语实践活动穿插在六大任务群里,体现学习方式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纵向的是六大领域的学习任务群,横向的是四类语文实践活动,其核心是指向“核心素养”的任务群与语文实践活动融合。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义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理解的时候,“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建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三者就是学习方式最核心的要素,学习任务群是载体,只有在言语实践中建构起来,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状态或结果,包括运用能力、思维、审美、文化等,才能形成核心素养。

二、“学习单元”的理解及构成的要素

明白了学习内容领域和学习方式,懂得了学习的方向,怎么来操作呢?笔者梳理出三个关键点:学习领域的确定与整合;教学要素的设计与程序、学业质量评价与判断。“学习领域的确定”在教学实践中,以“学习单元”为概念来理解它;“教学要素的设计”可视为解决“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来学”“学得如何”的四个问题;“学业质量评价与判断”除了对“学得怎么样”的判断外,还对“为什么要学”做一个回答。

1.“学习单元”的理解:学习单位的完整性与整体性

学习单元,从字面上来理解,很容易与“内容单元”混淆。传统意义上的“内容单元”多以单元中的教材内容为载体,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或学习任务来进行教学。“学习单元”是以学习者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六大领域的任务群内容选择性地整合为具有一定主题的、结构化的融入学习活动中。

因此,“学习单元”准确的定义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依据,“学习单元”应是一组彼此有关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依据学生需要的学习主题、任务情境、任务设计、学业质量评估等各要素的重组,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崔允漷教授说,“学习单元”是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

2.“学习任务群”化为“学习单元”的四个要素

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改变以课时为单位进行碎片化知识学习的方式,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它应作为“一个教育片段的完整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这里,学生学习历程之“完整”,即避免传统的“课时”逻辑对于学生学习经历的割裂,强调“以学习定时间”而不是“以时间定学习”,因此,包含了以下四个要素:

一是学习主题。新课标中每个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都有提出“主题情境”,当然这是从课程内容的建构层面上看。在目前,使用统编教材,暂还未按新课标中提出的学习主题来编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理解统编教材的学习主题可从两个角度:单元导语中的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但学习主题又是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一个整合”。因此,要从单元导语中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中入手,结合教材单元,给其划分的任务群领域进行一个判断和加工。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文主题引用了林则徐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显然,这是表达了愿意为国家献身的爱国激情;语文要素有两条,一条是阅读层面的,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读懂内心,另一条是表达层面,学会用语言描写、动作和神态描写表达内心。如果合而为之,可概括为“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来读写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单元学习主题可划分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领域,渗透“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基础型任务群,《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四篇课文,故事具有文学性,又带有真实性,可将学习主题确定为:人物的内心与外在世界。这个主题,相当于大概念,统领单元的学习核心。确定后,围绕此主题,设计学习任务。

二是任务情境。任务情境,要区别于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学生实践的一个载体,任务情境是学生言语实践行动的一个环境,任务情境的设计因素可从三个角度思考:情境、活动、受众。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事?怎么来做事?为谁来做事?回答好这三个问题,任务情境就算是完成了。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这单元的学习主题确定为“移步换景,会用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来介绍一个地方”,设计任务情境的时候,就要考虑:作者来到了威尼斯,用了哪些静态与动态的描写,来给我们介绍未曾去过的威尼斯?然后迁移到学生的生活中,我们到一个地方参观或旅游,如果要用文字记录下来,会给谁看?(长辈、大众读者、电视台)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动态描写?静态描写?这就是任务情境,包含了情境、活动、受众三个元素。过去,往往忽略了“受众”这一元素,不知道要做给谁看,一节课只是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知识学习或训练,却忽略了为什么做这件事。从新课标出发,任务设计首先要考虑学习主题后的任务情境,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及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三是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也是在学习主题确定和学习任务情境设计之后,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核心部分。新课标中,把言语实践活动归纳为四个层面: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也要把我们平时所说的“听说读写”活动整合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与六大学习任务群的学习领域相配合,形成纵向活动,横向作为任务群的选择。也就是说,学习任务群的选择确定在前,学习主题与任务情境相应跟上,接下来就是言语实践活动的设计。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活动设计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当作基础,渗透在发展型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还可以结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延伸到课外的实景写作或阅读的项目化学习。也就是说,一个单元,也不局限于某个学习任务群,可以融合运用,依实际出发在任务群的多领域内容学习。这样的设计,体现学习内容的整合,也体现学习方式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当然,核心内容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抓住“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进行鉴赏,梳理关键语段进行积累,然后依据任务情境,适当地迁移有创意表达。

四是学业评价。为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学业质量是最后一关的设计。一课一得,学业质量可以认定为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不只是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及能力、方法的习得,能够解决语文的问题。“静态与动态”描写既是知识,也是方法,理性掌握了,还不算是语文素养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才是“学习成果”体现的关键。所以,“静态与动态”学业质量的体现,可从三个维度来关注:一是批注阅读的成果,知道“静态描写”表现出什么的美,“动态描写”表现出什么的美;二是迁移运用的成果,创设任务情境,在不同的语境中,是否会恰当运用“静态描写”表现事物或“动态描写”临摹事态;三是鉴赏作者运用的手法,创意表达的妙处。学业质量的关注,可以是等级式的评语,可以是描述式评语,可以是自我评价式的学习反思。

三、“学习单元”构建多样态的课堂

现在不少专家提出大单元教学,认为在大单元中能更好地解决新课标中任务群学习样态。笔者觉得大单元只是其中一个学习样态,单篇课文,群组专题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都是任务群落地的学习样态。任务群落实的课堂样态核心应是“学习单元”,也就是有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学习流程。

1. 单篇教学——一课一得。目前,从教材编写走向来看,单篇课文教学仍然是最主要的形态,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聚沙成塔”。因此,单篇学习相对来说较灵活,学习任务的领域划分,可以在六大领域中,随课时划分或依学生实际需要,灵活变动。以“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单元中的《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这三篇课文特点来看,学习任务群划分的时候,《威尼斯的小艇》可以划分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领域,鉴赏“威尼斯戏场散完静态美的创意表达”,鉴赏“人们驾小艇去郊外游玩的动态表达”;《牧场之国》可以划分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去牧场参观,如何借助牛羊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来介绍牧场;《金字塔》教学可以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领域的教学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两种文体的方式,同一个事物,用两种方式来表达,依据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这单元中“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就可以作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领域,梳理积累关键词句,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经验,习得一些言语技能与方法。

因此,从教材编写或教材课文的使用价值看,单篇教学还是主流学习方式。一是任务群的选择相对灵活,可以综合,也可以聚焦,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对聚焦与集中,对学业质量的考查也会更有实效。

2. 专题教学——微主题或专题。教材编写中,确实有聚焦某个语言知识的专题,课文只是例文,更适合于专题教学。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专题是“人物描写一组”,初步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把人物特点表现出来。这个单元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为主,融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个任务群领域融通与穿插。先是鉴赏这组课文的创意表达,特别是人物的细节描写,建构起人物描写的一些创意表达方法,然后回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块内容领域,创设生活任务情境,将迁移人物特点表现所需要的描写方法,完成周边人物描写的表达任务,实际上是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分两步走:先是建构起人物特点表现的描写方法;然后迁移到学生描写生活经验中的人物,可以是身边的,可以是书中的,运用到身边的人物,解决能够表现出人物特点的实际表达能力。

可见,专题教学,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还可以引进课外读物中相关的资料,凸显学习的专题“人物描写表达特点”这一核心内容。至于任务群的领域的划分,可以融合使用,不同的课时,可以用文学鉴赏,欣赏作者的妙笔,然后到实用文的交流情境,迁移到学生生活经验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表达所呈现的思维过程、人物特点展示出来的审美,从而形成真正的语文核心素养。

3. 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领域。围绕语文学习的专题,把专题作为一个研究型的项目来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课堂呈现形态。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把单元项目确定在“汉字部首与中华文化”这个学习项目上来,学习领域的划分为“跨学科学习”。此单元教材只是一个样本,学生初探汉字的部首来看中华优秀文化,才是核心内容。择其一点,供学生研究,如,汉字研究项目——与“又”为关键的部首系统。首先,查资料,理解“又”的象形字理。像右手形,用大指、食指、中指(这三指用得最多)代表五指,向下伸展的一笔是手臂。楷书写作“又”。本义是右手,故音 yòu。与之相对的是左手,甲骨文像左手形。然后,探究讨论“又”表义内容。虽然后来分别有了“右”“左”两个字,“又”又假借作了虚词,但是“又”表示手以及手的动作等义却保留在所构字中。比如“叉”,短横是指事符号,表示在“又” 的手指间加进另一根手指,本义是手指交错,引申为有分杈的器具,如“鱼叉”“钢叉”。第三是延伸到汉字中发现规律。如“取”,从耳从又(手),是对古人捕获野兽或战俘后割取左耳的计功方法的反映。本义是割取左耳,引申为用手拿,如“取书”“领取”。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发现汉字的部首可以以字形来归类,知道部首的表意,可以初步懂得汉字的意思,足见,汉字的演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 大单元教学——任务结构化。大单元,其中“大”有整合的意识,有专家主张大单元以教材单元为基础,以主题为统领,设计真实情境,整合学习内容,通过活动,完成有内在联系的任务的学习事件。这意味着,可以打破原来的教材单元组合,重新组合学习单元内容。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家笔下的动物”为例,把学习内容划分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主题是“名家笔下的动物”,习作表达是“我的动物朋友”。同样都是“动物”,从内容的延续角度来说,这个单元,阅读与习作是一致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大单元统整教学,从鉴赏与表达两个层面进行任务结构化。

学习任务一:阅读鉴赏层面,主要是抓住“表达特色”,重在比较的方式阅读,猫、公鸡这些生活中的动物,在作家笔下,“事例的梳理”“用词的梳理”“表达喜爱情感语言的梳理”,朗读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整体建构作家对动物的喜爱。

学习任务二:建构积累层面,主要是创设情境,如“帮老舍找猫,写寻猫启事”“请求邻居收养丰子恺的鹅”等,梳理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一个创意表达。

学习任务三:拓展阅读层面,主要是拓展多个名家笔下的动物,包括课文后的链接,进行比较,讨论作者表达上的异同。

学习任务四:表达自我层面,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手机拍下视频,反复观察,通过事例、用词,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等方面来记录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大单元教学,还是要体现“教—学—评”一体化,从课程目标、内容、任务、评价、质量标准等具体建议,为实施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提供要求与标准。因此,学业质量的评价,除“语言的积累”外,应从“梳理课文具有特点的事例”“学会真实情境中的表达”“懂得比较性阅读方法”这几个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的表现,从而评价与判定学生的学习质量。

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