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本剧表演,让语文学习趣味盎然——以《孔乙己》教学为例

2024/9/5 9:51:09  阅读:15 发布者:

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依托语文课程改革,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慢慢得到改善,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开始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并发挥出重要作用。课本剧是戏剧艺术的一种,取材于课本内容,是课本再加工后的产物。相较于枯燥的课文阅读来讲,课本剧的融入不仅能够使课程内容更生动、直观,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语文学习趣味盎然。

一、课本剧创编——台词与动作

课本剧表演的前提条件在于对课本剧的创编,即对课本进行戏剧化的加工,使其具备表演的特性。在课本剧的创编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担当创编的主要实施者,聚焦台词与动作,立足课文故事,完成剧本的编写,为课本剧的表演奠定基础。

(一)聚焦人物特点,创编角色台词

课本剧服务于舞台表演,为了呈现课本的内容,角色台词是最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因此,在课本剧的创编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剧所需角色的人数进行分组,再安排大家一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台词的创编,使其既符合人物特点,又能满足戏剧表演的需求。角色台词是表现角色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为了使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能够知道角色间的区别和特点,创编者就需要从语言上区分,这是塑造人物形象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教师在此阶段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些课本剧与课文在语言上的对比,让学生对如何创编角色台词有一定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学生便可集思广益,共同进行创编和完善,找到令小组所有人都满意的台词。

比如,在《孔乙己》的台词创编阶段,教师可以先带大家回顾并分析《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及其课本剧角色语言上的对比。课文中写到父亲收到了于勒的来信,为了表现出父亲、母亲的形象,课本剧中加入了以下台词:

父:哦,是于勒来的信。

母:他说了什么?

(读完信)

父:于勒果然是一个有办法的人啊!

母:是啊,我就知道他一定会有出息的。

显然,课本剧为课文这段描写加上了与人物相契合的台词,一开始便展示出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基于此,教师可接着安排学生对《孔乙己》的教材内容做具体分析,进行课本剧的创编,尤其要重视对台词的雕琢。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不一定非要全部按照课文内容进行创编,也可以适当进行合理的推理。在角色上,除了课本剧的旁白以及主人公孔乙己外,还出现了酒客、小孩、掌柜、小二。台词的创编自然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教师可引领学生先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总结,再按照故事发展进行具体的编写。此阶段,学生便能够针对孔乙己一到店后掌柜、酒客们的反应创编台词,如:

酒客甲: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酒客乙:哎呀,莫不是又挨人打了!

酒客丙: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

掌柜:是吗?孔乙己!

孔乙己:你们怎么这样凭空诬人清白……

在这一部分,小组学生在不改变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他人对孔乙己的揶揄,还有孔乙己一系列的反应,更真实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特点,以及周围人对孔乙己的看法。在此阶段,教师还应深入各小组中,或给出指导,或表达认可,引领学生一步步完成对课本剧的初期创编,也使学生基于创编过程对人物角色有更直观、全面的认识。

(二)依托课文情节,创编角色动作

动作是课本剧表演的另一项重点,通过动作与语言的配合,能够充分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为观众直观呈现整个故事。所以,在创编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动作的创编,把握好每一个能够展现角色特点的细节。课本剧重在表演,而表演必然要关注人物动作的设计,为了激活学生创造力,教师可按小组圈出可供表演的区域,让大家由“说”转变为“做”,进一步结合课文内容明确角色动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依托课文情节以及初具雏形的课本剧,学生能够在实际排练中对角色动作进行创编和完善。

比如,在《孔乙己》中,当众人揶揄他脸上的新伤疤时,酒客除了说话之外,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孔乙己面对大家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基于此,各小组积极展开实践与探究,共同寻找合适的应对方案。当然,不同的小组所交出的答卷也不同。有的小组认为站着的酒客有可能会对孔乙己指指点点,而孔乙己则有可能一边躲避着,一边用袖子遮着脸。有的小组认为,酒客甚至有可能走过去拉着孔乙己,问他“是不是又偷别人东西了”,孔乙己只得甩开对方,再去找掌柜买东西。通过对这些情节的完善,整个戏剧变得更有张力。再如,孔乙己跟孩子们说话的时候或者给孩子们吃豆的部分,还可以加入一些孩子特有的特点。第一次给豆后,大家蹦跳着很开心,接着再去看孔乙己盘子里的豆,这时候孔乙己便可能用手罩住碟子,孩子们则可能叫嚷着,活泼点儿的可能会直接上手。一个个动作细节上的设计,能够切实提高课本剧的表现力,并体现出不同小组的创编能力。

二、课本剧排练——适应与完善

课本剧创编完成后,就需要进行排练。排练是对剧本进行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排练时间,并指导学生在排练中适应角色,并立足排练过程,循序完善剧本,确保课本剧故事的完整性和可表演性,使观众能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形成对课本剧内容的准确把握。

(一)小组划分角色,进行适应、熟悉

在确定好课本剧之后,小组便可以进行角色上的划分,进行排练适应。排练过程中,大家不仅要记住整个课本剧的情节,还要把握好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做好人物之间的衔接。表演之前的重复性排练,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熟悉、适应的过程,学生能够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特点有更真实的把握,还能够实现语言与动作上的契合,把角色的气质。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排练中多去质疑和讨论,既要发现、改正自己的问题,又要指出他人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排练过程进行优化。

比如,在《孔乙己》课本剧的排练中,为了让学生快速熟悉、适应角色,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确定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再去研读剧本,把握好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基于此,大家能够“走流程”,共同进行一些动作上的创新,使其与人物性格更加匹配,从而拿捏好人物的特点。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互相帮助,尤其对于小组中核心人物——孔乙己的扮演者,大家更要关注表演者的情况,给出针对性建议,从而完成剧本氛围的营造。在课本剧中,孔乙己虽然是核心人物,但整个场景都离不开酒客、掌柜、小二、孩子们的参与,所以教师要强调每一个角色的不可或缺性,让学生都能重视自己的角色,共同完成课本剧表演。

(二)立足排练过程,循序完善剧本

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立足排练过程,循序完善剧本,在互动与配合下,使剧本在语言、动作上都能够更加契合人物的特点。实际上,排练是检验剧本是否过关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剧本进行完善的过程。所以,学生需要进行多次的排练,通过前两次排练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再通过之后的排练,将整个表演流程确定下去,并熟练掌握台词,做好动作,如此一来便能形成完整的课本剧,并为课本剧表演做好充分准备。

比如,在排练《孔乙己》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前期阶段的排练中聚焦课本剧存在的问题,对剧本进行完善。有的小组在剧本创编初期可能会在情节衔接上出现问题,或者人物语言与动作搭配不当,又或者人物性格体现不够突出等问题。那么,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这些问题都能够表现出来,学生也能够在此阶段对剧本进行完善,因此能够在表演中找到合适的节奏。通过排练过程对课本剧进行完善,能够实现对最终剧本内容的确定,而之后的排练主要是让大家进一步熟悉角色,并搞清楚每个人出现的时机、站位,提高小组成员的配合度。这一阶段不仅能够强化小组配合效果,还能够提升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为课本剧表演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本剧表演——心态与情感

课本剧创编与排练最终都是为表演服务的,那么学生在表演中需要注意什么呢?针对此问题,教师要在表演前以及整个表演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领。一方面,面对最终的表演舞台,学生总免不了紧张,所以良好的心态是关键。另一方面,要想使表演达到入情入境的目的,就需要学生投入感情。只有表演有感情,才能使剧本角色深入人心,也才能感染观众。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随机应变

课本剧表演期间,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要让学生放松身心,做一些小运动,强调表演重在过程,不在于结果,让大家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当然,课本剧表演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忘词、忘动作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学会随机应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意识到课本剧表演重在对角色性格的把握,而不是照本宣科,更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慌,不然就会全盘皆输。

如《孔乙己》的表演中,在大家上场前,教师务必要强调良好心态的重要性,让大家放宽心,不要有压力,只有把自己融入要扮演的角色,做出他们可能做出的动作,说出可能说出的话,那么就算有意外,也不算是失败,重要的是表演舞台的完整性,要让大家能看懂故事,看懂故事中每个人物的特点。孔乙己要演出他的矛盾,演出精神追求和经济状态上的错位,酒客们要演出他们的麻木不仁,掌柜的要演出他的冷漠。通过这样一个引领和抚慰的过程,学生紧张的心理能够慢慢放松下来,并意识到舞台上犯错并不可怕,只要能随机应变,就可以保证课本剧表演的完整性。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绷紧精神,一门心思背台词、记动作,而是能够灵活看待剧本中的人物,并清楚人物间的关系和自己所扮演人物的心理,轻松参与到表演中。当学生以良好心态应对表演的时候,他们的状态也会更加松弛,表演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这对提高课本剧的表演质量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投入自身情感,激情感染观众

课本剧表演不是照着念、照着演,而是要将自己与角色人物融合到一起,投入感情,这样才能感染观众。为此,学生就需要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再思考这样一个人会如何对待他人,继而将角色的语言和行为用符合人物特点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好人还是坏人,都需要情感的投入。课本剧中,扮演者要做的不仅仅是呈现故事,更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只有人物感情充沛,才能使整个故事看起来更加真实和引人注目。

比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一个既可悲又可怜的角色,要想拿捏好这个角色,就需要扮演者去了解孔乙己的具体情况。他穿着长衫又站着喝酒,表现出他自身经济地位与精神定位的矛盾。所以,扮演者要将孔乙己的这种矛盾体现出来。还有,剧中的掌柜冷漠无情、虚伪、势利,对待孔乙己更是讥笑嘲骂、不屑一顾。扮演者在与孔乙己的对戏中,就要表现出这种感情。充沛的情感能够使角色呈现出不一样的生命力,无论这种生命力是好是坏,都能够带给观众触动。扮演者若是能够将剧本人物演“活”,那便是最大的成功,而观众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综上所述,课本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语文课堂中的融入,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托课本剧表演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基于加工、编排、表演的过程,形成对教材文本知识和人物形象的深层次认识和理解。同时,课本剧还切实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都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对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自新课程杂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