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开设篆刻艺术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4/9/4 17:10:44  阅读:14 发布者:

一、开设篆刻艺术校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与持续不断深化,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课标》中,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在小学35年级美术教育教学中有效融合篆刻艺术,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创造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深化课程教学校本改革之必然

小学开设篆刻校本课程,对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学习其它各门学科会产生积极作用,助推师生共同成长。从十多年来的篆刻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实践来看,篆刻校本课程是符合学校建设实际情况的,是深受学生喜欢,家长肯定,社会认可的课程。这门课程宏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并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也是一门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共同发展的课程。

(二)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之载体

篆刻承载着劳动人民的聪明睿智,是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夺目的瑰宝,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道德追求。学校将“品味优秀文化,感悟做人道理”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题,篆刻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切入点,也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印证,也是中国诚信史的印证。因此,要让篆刻教学在学校文化特色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之需要

篆刻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不仅是促进篆刻技艺不断修炼的过程,也是促进师生修炼身心的过程。正因为此,通过篆刻教学有利于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通过篆刻教学达到以印育德、以印益智、以印怡情、以印健心、以印促创的教育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篆刻艺术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

作为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印章有一种古朴和浑厚的情致,更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因此,就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指导,自20099月,学校美术教研组以“诚实守信”为切入点,以“篆刻”为主题,以“刻”为主线,在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始开展“印迹”篆刻课程校本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印迹”二字不仅指篆刻作品的呈现,更希望学校和师生在“印迹”篆刻课程实施过程中,能留下成长的足迹,以及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痕迹。

(一)篆刻教学要紧扣课程,明确定位

篆刻的鲜明艺术特征,具有美育的天赋作用,融入课堂后,自然可以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对其它课程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了解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篆刻教学,让学生会品读赏析、会动手实践,借此提高审美、创美、情趣和能力。

(二)篆刻教学要广泛阅读,整体感悟

在阅读品味篆刻作品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悟的指导。领悟印中所蕴含的生动形象和丰富情感。这样感觉性的品读,可以让学生一下子领悟到学习对象的本质特征,产生豁然顿悟,加深理解的结果。为了催生这种顿悟的产生,首先,要求学生广泛读印。通过读印以助强化感受和体验,才能夯实顿悟的基础。其次,要提供学生顿悟的契机。教学要在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设定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把握作品的重难点,从而巧妙地运用启迪学生顿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去品读、去精思、去感悟作品的高妙之处,去揣摩作品作者的特殊用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篆刻教学要创设情境,情感体验

印是一种符号载体,在反映具体内容时也总是表达着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美感意趣。但这种情感和意趣不是表露在外的,而是潜在内心的,它需要读者去认真想象、去品味、去咀嚼,才能催生。在篆刻课程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迁移能力,引起学生与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的“语言”或多媒体技术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去学习和体验。

三、篆刻艺术校本课程的校本实践

(一)基于学校育人理念开发篆刻校本活动资源包

200910月起,就以“印迹”为课程名称开始着手篆刻校本活动资源包的设计工作,并在2018年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印迹”课程共分七个篇章,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循序渐进的分类,便于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创作。

第一篇“印之源”,主要内容有:印章的起源与发展、古今印章的用途、印章名称的变迁;第二篇“印之趣”,主要内容有:书法与印章的关系、篆书之美、趣味画印;第三篇“印之材”,主要内容有:篆刻工具、古代常用印材、印石之美;第四篇“印之技”,主要内容有:打磨印石、怎样写印稿、刀法之美、怎样刻白文印、怎样刻朱文印、怎样摹印、怎样检查刻印效果;第五篇“印之法”,主要内容有:章法之美(1)、章法之美(2);第六篇“印之创”,主要内容有:智创天地(单字印、二字印、三字印、四字印、五字以上印、图案印),印章中的边款之美(怎样刻边款、怎样拓边款、边款艺术欣赏);第七篇“印之赏”,主要内容有:闲章印文之美、名家名印。

(二)基于情境创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画印的方法来表现文字或图案,让学生逐步形成“任何文字或图案皆可入印”的理念。在此基础上,美术组上了一系列的实践课,以此积累教学实践经验,促进篆刻课程建设。

例如:“彩墨花卉”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美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通过采取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以桃花为主题进行创作,让学生感受了中国画的独特表现力。但中国画中往往是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图1)。所以,在教学中,对印章在使用时的钤印位置进行了分析,让学生以画印的形式表现出画面中的印章,体验一幅完整中国画的美。这也是篆刻课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又如:“二十四节气之立夏”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美术学科三年级第二学期“刻刻印印学版画”的教学拓展内容。在进行线条造型的学习过程中,寻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题材,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版画表现与情感内涵的联系,学习构思版画的方法——了解版画表现的方法。其中,在了解叠篆构成与组织规律时,通过设计互动性较强的现场体验活动——走近美术馆,让学生在具有趣味的探究中,逐步认知和理解构成叠篆的各个要素——知道叠篆的概念,将篆刻融入到常规教学活动中(图2

再如:三年级第二学期“我的第一枚藏书票”执,这是一节用橡皮砖材料完成的版画课,本节课要求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完成藏书票的创作。一般藏书票规格大小在10乘以10cm或者10乘以15cm,属于微型版画,与篆刻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技法上说,它们都有阳刻和阴刻;从材料上说,也有相同之处,比如橡皮砖等。课堂教学中,把篆刻技法与版画技法进行对比,将篆刻艺术有效的融合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拓展了学生视野和审美体验。

在篆刻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民间文化、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教育。它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涵盖了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书法、章法、雕刻等美术知识。篆刻也是一种书法、绘画与雕刻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在操作上又与版画制作、藏书票制作、浮雕制作、拓片制作相近。刻印要识篆、习篆,这又涉及古汉字及书体演变发展历史的知识。所以篆刻教学要与文学、历史等其它学科相结合,注意跨学科的教学特点。通过篆刻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人文知识面,而且对其它学科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学生需求的篆刻社团活动开发

为了构建校园文化,学校面向每一位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比如,以“汉韵印社”为社团名称,积极开展了学生社团活动。为了帮助这些有篆刻兴趣或学有余力学生再提高篆刻水平,在社团活动中指导学生书写与识别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篆书;使用刻刀刻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才能的空间,发挥他们一技之长,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的氛围;初步理解笔法、刀法、章法,能按照要求去临摹一些有代表性汉印作品,使学生都能懂得如何根据文字内容自己查阅篆刻字典,能按篆刻创作的方法步骤临刻篆刻作品并学会文字的安排布局并写好印稿。面对小学生学习篆刻的起步阶段,科学的进行指导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也经历了从开始的画单字印(图3),到图案印(图4),再到手工刻制的传统篆刻作品的过程(图5)。学生们在学习中进步了,也在学习中成长了。

(四)新科技赋能传统篆刻的创新

在知识更新迅速,信息爆炸的年代,高科技对于传统意义的文化传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篆刻的深入教学,离不开篆刻空间的营造与有效运用,而新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更高要求,也推动了篆刻室的迭代发展。学校在篆刻室中,配备了“小刀郎”(图6),它是一款适合低年段学生体验篆刻艺术的模拟刻印软件。它解决了学生在使用篆刻刀进行走刀镌刻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学生在使用“小刀郎”篆刻软件过程中,可以学习篆刻章法的布局之理,感受到不同写法的篆字之美,体验以笔代刀的篆刻镌刻之趣。

其次,学校在篆刻专用教室配置了一台数字型印章雕刻机(图7),学生在设计好了自己的印章图案后,既可以手工完成刻章,也可以到雕刻机上完成整个刻章过程。突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尝试现代与经典的融汇实践。学校这样做,化解了篆刻课程中的篆文辨识、材料选择、刀艺学习等三个大的教学困难,为篆刻课程的普及、趣味、提高,夯实了基础。同时,也让这“小众”艺术能走进“大众”的视野,让更多的人玩“篆”无限。

四、篆刻艺术校本课程的实践成效与反思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立人,固本拓能”校训,将篆刻融入课程和教材中,它与美术、信息技术课程相融合,在培育过程中,形成了“明理—学技—熏陶—表现—体验”这一中华文化传承教学模式,并有了自己鲜明特点和操作依据,这就是“价值领先、文理并重、亲历体验、兼收并蓄、夯实基础”。这20个字周而复始、循环进行。在提高篆刻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让更多的师生喜爱篆刻艺术的同时,能体现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

实践证明,通过篆刻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做事有始有终、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掌握了一门有用且高雅的技术;提高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结合篆刻课程建设的实践,深刻认识到小学篆刻校本课程教学的开展,是符合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需求的;充分体现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开设篆刻艺术校本课程的价值所在。在今后的篆刻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仍将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素养提升,根据五育融合的要求,坚持从情境课堂、社团活动和趣味印章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和健康成长。

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