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有助于学习的四大核心支柱

2024/9/3 10:07:10  阅读:10 发布者:

在世界范围内都具影响力的认知神经科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教授所著的《精准学习》一书中,脑科学研究专家从“认知”层面,提出了有助于学习的四大核心支柱:

第一支柱:注意力。注意力集中,聚焦于学习目标,可以放大所关注到的信息,学习更为有效。

第二支柱:主动参与。经过学习者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不断测试学习中产生的新假设,持续向着学习目标前进。

第三支柱:错误反馈。将学习中的预测或实践结果与现实进行比较,修正学习者心中所塑造的“外部世界模型”。需要说明的是,在《精准学习》中,认知科学家将学习定义为“在脑中逐步形成外部世界的内部模型。”错误反馈直接针对模型塑造,是促进学习的关键支撑。

第四支柱:巩固。不断巩固所学,使所学的内容彻底内化,使学习者的反应趋于自动化。

以往我们仅在教育学层面关注教学设计,攻于对技法的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家从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的领域出发所提出的“有助于学习的四大核心支柱”,给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带来极大的启发。以下三个启发,与往常的认识有较大差异,带有颠覆性。

启发1:设计中“导入”环节的存在价值。

支撑学习的第一种力量是注意力。然而,在教学设计时,是否注重了在导入这“第一时间”里就能引发学生的高度关注,就能想方设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这几乎成了未经思考的问题。

细想一下,不少导入环节所设置的活动,起到的作用恰好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上课前读儿歌、猜谜语、做游戏、漫谈聊天等,只为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此举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绕了一个大弯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多教师从未想过这样的导入是否必要,习以为常的导入颇受执教者与评价者的青睐。从注意力角度出发,如果导入让注意力先分散,之后再试图集中,则需警惕并考虑删除这样的导入环节。

不得不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出现的,超过40次的“情境”一词。创设情境,是否也有“分散注意力”之嫌?

从学习任务群在教学中的落地与执行的角度出发,创设情境必不可少,是进行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学习的必要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必经流程,是学习的前置部分。可见,情境本身是有益于学习的,关键在于创设的情境是否能够产生“聚焦”作用,能否启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意愿。

例如,统编四年级的“动物”单元,教师设置的任务情境为“为自己喜爱的动物做推荐,争取登上‘可爱动物排行榜’”。这一情境就与学习目标契合,具有促动和启发的作用,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为了达成目标,主动在单元课文学习中获取方法,最后通过写作做好推荐。

又如在“描绘祖国大好风光”的学习单元,创设“推荐研学目的地”的情境任务,也能够达到良好的促进学习的效果。学生为了做好推荐,在学习中关注优秀样本的写法,感受课文中景点的风光特色,注重这些特色的表现方式,结合自己的设想做好推荐。情境产生了汇聚学习活动,助力完成学习任务的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 •波斯纳(Michael Posner)把“注意”区分成三个主要的系统:其一为警觉,指何时需要集中注意,并调试警觉水平。其二为定向,指应注意什么,并放大任何感兴趣的目标。其三为执行控制,指决定如何处理所关注的信息,选择与给定任务相关的处理过程以及控制它的执行过程。

这些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能调节脑的活动,可以达成促进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学习的开始阶段,用最快的时间引起学生注意力,是符合学习心理学的。与此有关的设计环节,予以保留;与此无关的,果断删除。

启发2:对评价的意义和执行方式的再认。

“错误的反馈”被视为重要的支柱。教学设计中与“反馈”相对应的,就是对学习活动的“评价”。“错误的反馈”让我们对“评价”有了更新的认识。

新课标提倡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并提出进行“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四个实践活动。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学习,开展与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样态已成共识。当前最需要重视的,是如何在实践过程中以及实践之后做出评价?如何以评价促进学习目标更有效达成?

学习的支柱论给评价研究带来的启发是:优质的评价,应该容忍错误,更准确说应该是悦纳错误。因为每一个错误,实际上是学生在塑造外部世界模型过程中的预期,是大胆的尝试,是有益的学习成果。相对于符合教师预期的成果而言,错误的尝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展示了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真实学习状态,表现出学生极大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评价中,最容易出现的误区是——直接对错误进行否定评价。这无异于对学习中的好奇施予惩罚。而这样的惩罚可能来自教师,还来自学习中的伙伴,惩罚产生的结果是对好奇的畏惧,对探索的退缩,对有深度学习施予“毁灭性打击”。这是与学习背道而驰的。

不禁想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提出的“教师要带100顶高帽子进入课堂”。由于提法中的“高帽子”容易产生误解,所以不少教师无法理解,更不敢实践运用,反倒是提出质疑——为什么要给学生戴高帽?盲目夸奖学生是有必要的吗?的确,盲目夸奖没有必要,但是根据学习的目标,为促进学习不断持续发生,不断向高阶思维发展,对学生进行夸奖和表扬,是极为重要的。

在执教四年级古诗《出塞》时,一位学生在表达“诗歌中的情感”时,表述为“我在这首诗中读出了一份期盼。我还听到了一声声的祈祷。”原来,学生在“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诗句中感受到了诗人祈祷龙城飞将能够转世前来,能让这场耗时已久、损伤巨大的战斗及时结束的心情。学生还做了分析,说到诗人明知李广卒于西汉,而如今已是大唐,所以只好默默祈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期盼朝廷能派出一位像李广一样的名将解决问题。

这样的表达是极具个性的,这样的解读结果和原计划中的“标准答案”完全不一样。与“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出诗人的在边塞的悲苦心情”等相比,这位学生的学习结果显得极为特殊。但也正是因为这一份特殊,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迈向深度。倘若教师过于草率给与反馈,予以差评,则直接扼杀了学生的创意。同时,其他同学有更好的学习结果,也在批评声中被淹没。

“错误的反馈”以及对反馈方式的研究,应成为新课标提倡的“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研究重点。基于对目标的理解,促进学生抵达学习目标,教师或是教师指导学生做出的评价反馈,应注重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表现,就是学习的阶段成果,其内涵丰富,有着鲜明的学生立场。即便教师初步判断为“错误”的信息,也不应过于急躁作出评价,而应先明确信息内涵,站在学生角度多了解、多倾听,多思考。

第二方面:帮助学生理清成果产生的路径。这是反馈的要义。评价要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思绪,获取学习的路径,让“一个人的学习成果”扩大为“一个群体的学习成果”,实现成果的共享、共学。评价要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习表现?”“我是怎么想,怎么实践的?”“还可以怎样呈现这样的结果?”对学生成果产生的路径的反馈,将最大程度的促进学习持续推进,不断迈向高阶。

第三方面:为抵达目标,提供调整与助力的建议。除了反馈现有之外,还可以通过评价给出建议,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容易向目标聚焦,有助于最终抵达。

做出评价时,注重这三个方面,就不会简单地给予“对”与“错”的审判,错过促进学情发展的良好契机。

启发3:亟待增加对已获得的学习成果的梳理。

在现有的设计中,常见缺损的是第四支柱——巩固。对照新课标提倡的语文四大实践活动来看,巩固这一支柱对应的即“梳理与探究”。想要探究,必先梳理。巩固已获得的,才能够向着未知的领域继续进发。

在现有的教学设计中,较容易形成线性的推进模式——即持续不断往前、往下、往深入教,较少在某一环节学习结束后,进行梳理与总结。及时梳理,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全新的知识点或者能力生长点,会让学生更具获得感,有更丰富的成功体验。

例如一年级上册的《比尾巴》一课,老师很容易只顾朗读,带着学生一路往下读,读得有声有色。分析比对已发布的教学设计中,少见教师对全文中出现的两次问答进行梳理。文中第一次问的是“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这是在比尾巴的“长短”。第二次问的是“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这是在比尾巴的“形状”。

如能在两次问答学习后,添加一次梳理,就能让学生发现提问的规律,初步培植归类对比思维。此后出示小狗、小猪、小猫、小羊、小壁虎、小蝌蚪等小动物,提出“如果要比尾巴,该怎么比呢?”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做出归纳性极强的表述:可以比谁的尾巴功能多?谁的尾巴最神奇?如此拓展与迁移,不是随意比对,而是基于对规律的了解和掌握。

可见,及时梳理巩固,在获得规律,掌握底层逻辑,夯实基础上,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习是“在脑中逐步形成外部世界的内部模型。”要形成模型,学习者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极主动建模。建模的过程,既需要累积学习素材,还要关注这些材料的组合过程及安装流程,更要关注组装后的新模型应有的结构、框架,发展轨迹等。也只有这样,在学习者心中的建模,才不至于是一个扁平化的“纸样”。只有立体的、可拆解、可重构的模型,才能让学习者在未来的学习中产生获取新知的无限潜能。

《精准学习》中引用心理学家理查德•迈耶(Richard  Mayer)的观点:“最成功的教学方法是去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而不是简单付出行为动作,是去进行教学指导而不是纯粹放任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且在课程设计上会有所侧重而不是全部随意探索。”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顺序清晰、过程科学严谨的。一个成功的教师,是会不断监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时刻注意让学生是否抵达目标,是否建立起一个意义金字塔的。从这个角度看,有助于学习的四大核心支柱应当引发我们的关注和学习。

自语文榕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