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评课的困惑与体会

2024/9/3 8:40:33  阅读:11 发布者:

评课是教师教学生涯的必修课,也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所谓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执教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与优缺点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评课是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经常参加评课活动,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的快速提高。

但是,不少教师对评课存在诸多困惑,例如:评课是否有统一标准?到底该如何评课?有没有具体的评课方法和规则?等等。笔者参加过多所学校的评课活动,发现不少评课人只是应付式地赞扬授课教师,评课内容缺乏逻辑关系,听者和应者也寥寥无几。

按照授课的经常性,评课可分为常态课评课和非常态课评课;还可按照授课组织形式分为专题性评课、专项性评课和综合性评课。而笔者尝试按照评课人的风格和状态,将评课大致分为应差型、随意型、严谨型、主观型、客观型、规范型六种类型。

关于好课的标准,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好课可归纳为五个词: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政涛认为,新时代的“好课”要做到实、放、清、细、深、融。当代教育家冯恩洪认为“教有常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中是有逻辑顺序的,他认为,好课应注重“三个维度”(教材、学情和教育的时代特点),立足“三个要素”(问题、合作、合适),遵循“两个途径”(通过有效教研进行二次备课、结合“合作与合适”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一节好课的共性标准通常是:遵循课程标准,瞄准学习目标,坚持学生主体且要先学后教,注重教学效果,让思维深度发展。课程标准是从课程视角落实“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则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和分解,是每节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的依据,二者均是教学评价的方向性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先学后教,让思维深度发展是评课的过程性标准;教学达成效果,包括目标达成、课堂生成情况,则是评课的结果性标准。

其实,常态课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熔炉,真正的教学相长多发生在常态课中,最能有效助力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也是常态课。上好每节常态课不仅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能力进步的阶梯。因此,评常态课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评常态课应该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

正常评课的一般顺序是:目标定位→教材处理→程序安排→方法手段→教学效果→基本功。笔者认为,常态课的评价不必面面俱到,其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评教学设计理念是否与时俱进,如是否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立足核心素养培养、体现立德树人思想等;二评课堂达成是否有深度,包括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收获是否丰实质优、课堂生成是否真实且科学等;三评教学策略实施是否有效,如能否扬长避短凸显学生个性、能否出奇制胜体现创新、细节处理是否有显著的成效等。

评价常态课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常态课不必与评优课采取同等评价标准。多评价本节课的理念、实施过程和达成目标情况,少评价授课教师的基本功和具体细节。二是重扬轻抑、扬长避短。应结合课堂教学具体环节多赞扬优点、放大亮点,鼓励教师多展示交流,对于缺点和不足之处委婉点明即可。三是严防“极端化”评课。例如,评课过程全程赞扬,或者“各打五十大板”,模糊化评价,再者主观臆断、不尊重事实、片面评价,或者苛求教学的艺术化、哲理性或美学价值等。四是尽量肯定授课教师的教学创新思想和实践行为。创新教学是教学发展的动力,是课堂教学的追求,但是对于常态化教学来说,实施创新教学比较困难。善于发现并肯定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想法、观点和行为,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升课堂改革的活力。五是从授课教师角度出发,个人评课水平的提升,除了要经历多次“他评”以外,还要学会“自评”,然后才能达到“评他”的能力。

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