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课磨课 | 如何研磨教学设计(4):同题同构找最优

2024/9/2 18:22:48  阅读:27 发布者: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研磨教学设计并建立宏观概念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研磨教学设计是一个精细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对教育内容的彻底理解和掌握,并能够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宏观概念则是我们结合教育目标和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的抽象思维框架,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呈现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研磨教学设计并建立宏观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同题同构找最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找寻最佳的教学策略,不断自研自磨以完善教学草案,从而找到最优的教学方案。

同题同构的含义

同题同构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首先基于合作、共享、相互学习的理念,通过整合不同教师的教学资源、理念和思路,确立共同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然后教师通过交流讨论、资料分享和实践验证,在教学中针对一个教学内容及已形成的教学草案,在同一个课堂结构下,用同一种教学思路,运用统一的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轮流在各班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确定课题后,片区内的4所学校的教研组在各自学校进行校内集体备课,整合校内资源,形成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初稿。

随后,4所学校的教研组成员汇集到马村中学,在马村中学进行第二次集体备课,依据各校校内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进行讨论,在教材解读、教学方法、学生学情等方面达成共识,整合片区内的教学资源,形成教学设计和课件的第二稿。

相同的篇目,相同的建构,却因不同的教学风格而变得精彩纷呈。

郜小泾老师从导入开始逐个突破,使学生整理起来更具条理。

秦丹丹老师更加活泼,可以激励学生集体参与。

郭晓楠老师的导入更加注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效果更好。

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都做到了紧凑、流畅、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展示。听课教师认真做听课记录,格外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听,是为了吸取精华,是为了进行反思,是为了促进进步。这就是课堂教研的魅力!

“善思者明,善思者智。”课堂展示结束后,3位教师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其他教师也秉持着“在交流中发现不足,在不足中寻找方法,在方法中寻求共同进步”的理念,对三堂课进行了深刻认真的剖析,并提出了切实中肯的建议,教师们各抒己见,学习、交流、互动,教研氛围浓重,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研的深入开展。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针对同一个教学主题进行了二次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后进行个人授课,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随后进行评课议课及反思改进,通过同题同构,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同时也开阔了听课者的听课视角。

同题同构的基本教研步骤

同题同构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共同研究同一个教学主题,并相互合作学习,共同构建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

基于同题共构的教研步骤是指在教师们进行同题共构时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通过这些步骤,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彼此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共同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集体定课题,集体备课

集体定课题,就是教师组的成员开展讨论,提出各自的想法和建议,最终协商确定一个需要进行同题同构的具体课题。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选择与学生学习兴趣相关、与教学计划紧密结合的课题,确保其教育价值和实际可操作性。

集体备课,就是在确定课题后,课题组成员共同收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教案模板、示范视频等资源,以便为教案设计提供参考和支持,就共同的课题进行讨论,共同设计统一的教案、统一的导学案、统一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小组会议、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分享资料、交流学习心得,激发创意和思考。

根据当时的教学进度,我们选定的课题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起始课“三角形的认识”。

我开始的设计:学生每4人一组,利用长度分别为6cm8cm10cm14cm20cm的小棒摆三角形。我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任意选取3根小棒摆三角形共有多少种取法?

2)哪些取法能组成三角形?

3)哪些取法不能组成三角形?

4)你认为满足怎样数量关系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

我的设计意图是想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结论—说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直观地感受“如果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则必须满足较短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条件”,并从中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推动对本节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但是,由于取小棒的方法较多,取小棒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致使教学的难度增大了。而且,问题(1)的难度显然比问题(2)和问题(3)的难度大。这样一来,问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一开始就设置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容易致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失去信心。

通过与备课组长和同事的讨论,我最后的设计:通过多媒体呈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通过4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上学抄近路”的现象,引出数学问题,以便学生很快地得出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并联想到用学过的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进行说理。

2)通过问题“你们有更简便的方法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吗”再次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要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看较短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就可以了”。

3)通过具有较强开放性的问题“你们能取一根小棒,使之与5cm8cm长的两根小棒组成三角形吗”让学生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4)追问:“想一想,小棒的长度应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与5cm8cm长的两根小棒组成三角形呢?”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4个问题的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过程。教师可顺着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将知识内容问题化,构建问题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并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

上述案例中,执教者与备课教师集体讨论确定教学课题,并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调整,最后确定了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设计,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建立知识的链接和整体认识,培养探究精神。

2.个人设计教案,上课

个人设计教案,就是每一个课题组成员在备课的基础上,独立设计自己的教案。在教案中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要素,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教案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高其参与度。

上课就是指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要按照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提问、讨论和尝试解决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下述案例就是一位教师在经过集体备课环节后,基于个人设计的教案实施的教学过程片段及自我分析。

在得到“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后讲解例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2.5cm3cm5cm;(26.3cm6.3cm12.6cm;(31cm2cm3.5cm;(46cm8cm13cm”。

讲解时,我先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要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只要把最长的一条线段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做比较:如果最长的一条线段小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那么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如果最长的一条线段大于或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那么这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然后根据这个规律完成了例1的教学。

我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很快形成“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一般方法,然后直接运用,形成正迁移,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虽然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课堂上是比较顺畅的,实际上我的设置是块状的,只是为了解决此知识点而已。表面上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掌握得也很快,但实际上我知道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东西很少。

3.教师组听课、评课及反思改进

教师组听课中,组中其他教师以听课者的身份参与教学环节。他们可以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记录下自己观察和想法。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可以用做笔记、录音等方式,将关键的问题、亮点和困惑记录下来,为评课和反思提供材料。

评课,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课,共同分析和讨论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他们可以提出问题、分享观察体会,从中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教师一起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教学方法、学习资源或评估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4.形成新的教案由另一位老师上课

在评课和反思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再次修改和完善教案。授课教师借鉴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教案应包括引入活动、课堂互动、学习任务等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有效性。

选定课题组成员中的另一位教师,按照新的教案进行授课。这位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指导,自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展示教学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提供新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

在得到“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后,备课组长讲解例1的过程如下:

师:你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学生思考片刻)

师:我们先来看例题(注:例题同上)。

生:老师,我知道了,如果较短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则其余两边的和也一定大于第三边。因此,不需要分别判断这3个式子(a+b>c,b+c>a,a+c>b)是否都成立,只要看较短两条线段的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就可以了。

备课组长这样的处理,使学生通过完成例1的学习在情感上有了变化,让学生“惊觉”自己刚才求解的方法确实不佳,既费时又费力,从而深刻认识到寻找简便途径的必要性。这也使他们在后面的学习中情绪更加激昂,有助于他们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

上述两个案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各有不同,第一位教师直接讲授并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接收和运用知识,掌握知识很快,但不是靠学生自己思考形成的;第二位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5.评估总结选最优

教师对新教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反馈和成果,考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课题组成员进行总结,分享教学心得和体会,讨论教学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的方向和建议,选出最优的教学方案。

下述案例中,经过对各授课教师的评估总结,确定备课组长的教学方案在课堂实施时更为有效:

进行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钻研、上课、听课、比较等环节,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有效环节、无效环节等,反思自然水到渠成。可以说,这次“同课同构”教研活动是一次“有效的学习”。

在本次的教学中,备课组长的课数学味浓,动态生成意识强,重视学生推测、探究能力的培养。我和备课组长利用同样的课件进行一系列活动完成教学,但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是放得不开,怕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所以自己讲得比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分,跟学生的交流也不够,导致学生接收得多、思考得少。

因此,课堂内容显得有些单调,而且在时间把握上不是很妥当,前松后紧,也没能抓住学生表现的亮点。

6.教学成果的分享和推广

课题组组织各位老师进行成果分享会或教学研讨会,向其他教师和教育界同行分享同题共构的实践和成果。课题组可以将优秀的教案、教学经验进行整理,形成资源进行分享,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实施教师同课同构找最优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教师之间需要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打破原有的教学固化观念和思维模式,这需要教师具备开放的态度和学习的意愿,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改进和创新。其次,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设计,观摩和反馈。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找到平衡点,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不过度增加工作负担。

同题共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集体智慧,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和探索最优的教学实践,不断追求教学的最优解;另一方面能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掌握基本教学规则,提升教学水平,积累教学经验。这种同题同构的做法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个体的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形成学校的教学共同体,共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