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语文课堂为什么要慢一点

2024/9/2 17:43:32  阅读:13 发布者:

我自己有个习惯,磨课的时候,会把一些点评的段落录下来,事后再听。最近在听录音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老师的建议,在讨论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应过来。有一位老师第一次给出了建议,我并没有理解,也没有给出回应。当老师第二次再提出的时候,我才听明白。这是听录音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的事情。要是让我自己回想,我肯定以为自己一听就明白了,根本没意识到这个建议老师提了两遍!

今天打开另一段录音,发现一个更惊人的事情,研讨过程中,老师提到的问题我还给出了反馈,但是我完全不记得。这,不过是两周前的事。不是忘记了,是完全不记得,是听的时候虽然给出了回应,但是好像理解成了其他内容。

当然,自己当时没反应过来的,或者不记得的,都是少数。但是这情况,好像有点儿熟悉,这不就是我每天批评的班里孩子的情况吗?说了,你怎么不知道?说了,你怎么不记得?说了,你怎么不明白?

不由得想起赵昭老师上《田忌赛马》一课的情况。赵老师带着孩子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分析比赛的过程。读明白了不同的马的出场顺序让孙膑取胜。师再启发:如果齐威王各个等级的马都比孙膑的马好很多,会怎么样。老师带着学生一局一局分析,学生明白如果脚力相差太大不可能获胜。在此基础上,老师提问:方法重要还是实力重要。一看这个问题,我打心底里佩服,赵老师太高了,课堂层层推进。老师肯定是想让孩子明白,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前面铺垫又如此充分,孩子肯定能明白。然后,大部分学生觉得方法更重要。赵老师让两方辩论。听孩子讲的过程,我才明白,学生前一个环节其实就似懂非懂。辩论的时候,有一个小姑娘是最勇敢的,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方法最重要。其实,她大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装作会了,毕竟听课现场人很多,反驳需要勇气。但也是她,让我看到了学生真实的思考过程。真的不是老师讲了就会,“会”,总归得学生学会!课堂最后,赵老师先告诉了孩子结果,在绝对是实力面前,任何的方法和技巧都不值一提。真正重要的,永远是实力。至于理解,那可能是一生的事儿,真正经历过,才可能明白。

这么看来,听到了,未必明白。讲了,未必就会。

课堂设计的时候,我喜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总觉得这一部分设计了,为下一部分做铺垫。这一部分学习了,下一部分的学习肯定会很顺利。教学中受挫了,就会质疑孩子没认真听。今天细细想来,直线上升的课堂是不现实的,学生做不到每一环都学得明白,自然也不可能做到老师的理想状态——一直深入。

课堂上,可能也需要回回头,也需要停一停。孩子的学习是有节奏的,课堂的速度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下一次,要是讲了还没听明白,我不会再单纯地认为是学生没听,会看看自己的课堂设计是否合理,是不是超过了他的理解范畴。或者,下一次,再从另一个角度试着讲一讲。真的听不明白,那就先放一放,经历多了,可能就懂了。

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