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如何重置解读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视角

2024/9/2 17:41:59  阅读:12 发布者: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是2016年开始使用,2019年秋季1-6年级全覆盖的。20224月,新一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施行。据说,2024年秋,因新课标而修订的一年级语文教材又要与师生见面了。可能,教材很难让我们将其与新课标中的各项进行匹配,那么,怎样解读和使用教材就成为了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

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之间,课程标准是“纲领性”的,是政策性依据,是“指挥棒”。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所以课程标准中有“教材编写建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10条建议)。教学实施也要贯彻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所以课程标准中有“教学建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4点建议)。

教材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教师是借助教材来实施教学,落实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的。教材不仅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内容,也为教师提示了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了教材,教师就不用从零考虑“用什么教、教什么”了——当然,前提是教材是按照现行课程标准的“建议”编写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只要教材是按照现行课程标准“建议”编写的,具体的形式和内容也就不必是唯一的,曾经的“一纲多本”体现的就是这一最朴素切实的理解。至于当下的“一纲一本”,并不是从学理上体现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教学之间的关系要求,而是“政策”的体现。(理解这一点,教师才能够有底气“创造性使用教材”或“编写校本/班本教材”。)

当教材贯彻的是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时,用这样的教材来教学,即使教师没有吃透课程标准,大概也不会让课堂偏离课程标准要求过远;如果教材并不是完全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编写的,拿它来教学,即使教师吃透了课程标准,也有可能让课堂走偏很多,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成长。当然,其中处于关键地位的,具有能动性,甚至决定性的还是教师。

当下的情况是,统一使用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落后”于现行课程标准的,因为它比现行课程标准“诞生”得早一些,也就在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上不可避免地有所欠缺。

运用“落后”的教材来贯彻落实“先进”的课标理念,是对一线教师的考验和挑战,需要教师真正能够发挥自己深厚的专业素养“创造性使用教材”。这种情况下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应该从对教材的重新解读开始。

教材是一种文本,需要使用者解读的文本。解读者的背景知识、理念秉持、目标动机等不一样,对同一文本的解读思路和结果也不一样,文本为我所用的姿态和价值就不一样。

对于具有深厚专业素养和能动性的教师来说,手头的教材不是画地为牢的规定性,而是一种积极向上可选择能重构的可能性。解读,让可能性生长为符合理念和目标的实践追求。

那么,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解读统编版教材,才能让统编版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使用”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和要求呢?

一、用积极建设的眼光看待教材,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做出判断

毫无疑问,如果拿统编版之前的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来使用,有足够专业素养支撑的教师,通过自身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都能够较好地落实新课标理念和要求,达成新课标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定位。

教材是什么样的固然重要,但如何看待教材、解读教材和使用教材更重要。

当新课标颁布并成为教材编写、使用和教学实践的纲领性依据,教师拿起一本统编版教材,首先要思考的是——我可以怎样用它来落实新课标理念和要求。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判断,不是基于“确定”统编版教材与新课标理念和要求之间的落差,而是要聚焦统编版教材在不同维度上有哪些是契合新课标理念和要求的。

统编版教材主要是以2011版课程标准为依据和指导进行编写的,2011版课程标准中还没有出现学科核心素养概念,但是教育教学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统编版教材编写和运用时已经成为共识性热点,统编版教材在致力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上,也是有所体现的。统编版教材编写说明中就指出:“……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版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体现了系统规划和整体安排的要求。单元主题和目标在内容上的遇合,与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的在主题情境中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落实素养目标,隐含的课程理念和追求也是基本一致的。

对比2011版课程标准与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描述,总目标内容变化很大,学段要求虽然在框架上有明显变化,具体条目中的内容却大致相同。那么,统编版教材在编写意图和实际呈现上,是可以在目标统领的角度基本呼应新课标的。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主题和载体形式上,提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统编版教材的作品编排,与这一要求是比较贴合的。

如此等等,都说明,我们既不能无视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追求而对统编版教材一如既往地“爱我所爱”,也不能简单地断定统编版教材跟不上新课标的步伐,要大加批判。科学正确的姿态,是能够积极地运用新课标的“眼光”来解读统编版教材,以帮助自己“创造性使用”统编版教材,通过重构、改造、整合等课程行动来让其为新课标所用。

二、从新课标学段要求中的四个实践领域看教材的目标定位

实际上,新课标学段要求中的四个实践领域并不是突然空降的分类,而是在语文课程的多年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做出的相对完备和科学的新划分。

统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从三年级开始直接呈现在单元导语页上),以指示单元重点读写目标,而将学习中常规要落实的其他目标通过课后思考题、语文园地等来提示,教材编写说明中就是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板块或加上“综合性学习”共五个板块来罗列学习目标的。以新课标学段要求中的四个实践领域来对照统编版教材单元学习目标,其主要目的就是重新确认目标定位的适切性。

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在原来教学要点梳理的基础上,每个要点就可以重新判断“归属”。课文学习里,有4个要点,分别是:

1.认识43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5个字,会写45个词语。

2.能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3.能理解并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发展。

要点1属于“识字与写字”;要点23属于“阅读与鉴赏”;要点4是人文目标,不属于四个实践领域目标。

整册教材对学段要求的呼应,可以有两种梳理思路。一种是将每个单元的教学要点都进行实践领域归属判别;第二种是直接将教材编写说明中的“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四个实践领域进行重新分类。这样,我们就能从新课标视角来判断和理解统编版教材的目标定位是否科学适切了。

三、根据新课标中六大学习任务群的描述判断教材单元课程内容所属

这是以新课标理念来解读统编版教材最有实践价值和目标意义的行动。新课标之所以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目的是为了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依托学习任务的驱动性、整合性来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理解,“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虽然统编版教材不是按照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构建学习单元的——就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本质而言,也不可能从单纯的学习任务群视角来构建学习单元——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单元重点学习目标的定位和单元选编的内容(尤其是选文)上,将具体的教材单元与具体学习任务群相匹配。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有了基本的学习任务群的归属,就可以为单元学习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切的学习任务,运用大单元教学理念和模式来组织实施学习活动,落实新课标理念和追求。进而,我们还可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指向的重点学习目标,来提炼单元大概念,真正为深度理解而解读教材,使用教材,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例如,我们对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的重新解读,就做出了如下的学习任务群判断、大概念的提炼和学习任务的设计。

要在教材解读时,更全面地做到以新课标理念指导,落实新课标追求,教师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群归属做出判断,还要对不能直接对应的学习任务群内容做出梳理,看看教材中是否可以梳理出相关的内容线索,帮助我们重构或创造新的主题内容,以更好地落实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价值和学段目标要求,例如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多册教材都没有独立的对应单元,“跨学科学习”也是。

总之,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重新解读统编版教材,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创造性用好统编版教材的基础,教师需要做足功夫。

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