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表达部分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2024/9/2 17:11:07  阅读:13 发布者:

语文教材逐年替换,今年的一年级、明年的二三年级和后年的四五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材表达部分特点如何,请看教材编辑陈先云老师的报告。同时,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会有启发。

一、小学语文教材表达部分修订思路

(一)着力体现新时代发展要求与建设成就

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之一。

表达不仅仅是书面表达,还包括口语表达、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涵盖了听、说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在社会全球化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统筹规划表达训练目标系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体现目标的层次性与发展性,这时教材表达编排上的一大特色。

教材修订重视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要求与成就,思考自身责任,融入主题教育元素。

(二)增强表达的情境性和任务性,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

尽量为习作设计贴近儿童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情境和任务,培养学生习作时的目的意识和对象意识。

(三)进一步加强单元内部阅读和表达的关联性,更加注重单元内容的整体性

1.从题材维度、目标要求梯度、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纵向梳理,从阅读与表达的关联,由说到写等角度进行横向比较。

2.教材调整部分单元的表达话题,以更贴近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升单元阅读和表达内容的关联性。

3.进一步优化口语交际话题,加强话题内容与单元主题的关联性,根据课文单元内容对交际话题进行重新匹配。

4.更加注重单元内容的整体性,使单元习作尽可能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

二、小学语文表达编排的主要特点

(一)安排丰富而有价值的口语交际话题,建构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体系

1.丰富而有价值的口语交际话题

根据话题涉及的主要交际类型,分为独白类、功能类、交流类、讨论类四种话题类型。兼顾每种话题类型,力图使学生在各种交际类型中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其中,特别强调尽可能在每册都至少安排一个功能性话题,如“商量”“请教”“安慰”,引导学生学会更好地解决生活情境中的常见问题。

注重从学生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引导他们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交际,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发展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在交际的时候尊重他人会遵守际规则。

比如,用多大的声音(什么时候、场合大声说话,什么时候、场合小声说话), 请你帮个忙(注意礼貌用语:请请问、您好、谢谢等),商量(提示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讨论图书借阅公约(提示一个人说完,另一人再说),这些话题也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活动性和实践性。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修订将低年段的口语交际调整到语文园地中,但目标、要求没有改变,可以结合阅读课灵活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建构了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体系

全套教材统筹规划口语交际能力体系,按照倾听、表达、交流三个维度安排口语交际活动,每一次活动以“小贴士”的形式列出两项一般性的、可以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活动的重要交际原则和要求,以清晰醒目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倾听,安排“注意听别人说话”(一年级上册“你说我做”)、“认真倾听,想想别人的话是否有道理”(三年级下册“应该怎样安排座位”);表达,安排“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年级上册“我会想办法”)、“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三年级下册“劝告”);应对,安排“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动物”)、“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三年级上册“身边的'小事’”)等。

统编教材首创以显性的方式强化口语交际能力体系,使师生明确每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和要求,改变了以往只有交际话题没有能力体系的局面。为凸显口头表达交流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小学教材保留专门的“口语交际”栏目,并在每次活动中提示相应的交际方法策略、交际习惯、交际礼仪,培养学生文明有礼与人交往的基本素养。此次修订进行适当调整和必要增补,力求使口语交际能力体系更加科学。比如,一年级上册我们做朋友”增加“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鉴于“礼貌用语”对初入学学生的重要性,相关要素移到一年级上册安排。

(二)构建以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主体,以实用文为辅助的结构化内容体系

1.低年级写话话题、目标要求

低年级写话,在话题的选择上注意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安排了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写留言条、看图编故事、仿写、写小动物等,涉及到记实、想象和应用类型。写话目标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中高年级习作呈现方式、内容结构和目标要求。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

/一是安排在阅读单元中习作内容,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相互配合,加强实用文的练习。

/二是每册编排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习作单元。三年级习作属于起步阶段,侧重于指导观察,激发想象,为习作奠定基础;四、五年级着力于指导不同类型习作;六年级总结梳理小学阶段的习作要点,为初中的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1)阅读单元中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实用文内容结构和目标要求:

*记实作文。强调写真实的人和事,第二学段目标要求写清楚;第三学段目标要求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记实作文话题重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自己到他人,从亲身经历的事到看到的、听说的事,范围逐步扩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想象作文。第二学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能根据事物的特点想;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想,想象丰富奇特。想象作文话题范围也逐步扩大,从幻想自己发生变化,到畅想二十年后的家乡,再到尝试写科幻故事等等

*实用文。与生活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文体是实用文,它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文章体裁,曾被刘半农先生喻为“家常便饭”和“无事三十里随便走路”,实用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实用文重视让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初步学习、了解不同文章的表达技巧。如留言条、通知、日记、寻物启事、书信、读后感、演讲稿、倡议书、学写策划书。

(2)习作单元的内容结构和目标要求:

三年级开始,每册编排一个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的习作单元,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语文教材编排体系。教材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材内容中的比重,旨在引导语文学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状况。

3.课文后面小练笔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练写

教材为学生练笔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比如,一些课文后面安排了结合本课表达方法学习的小练笔,加强读写结合,由读学写,学用结合。小练笔可以随堂完成,占用几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建议以学生之间的评价为主,老师不作详细的修改和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书面表达在教材中的份量,在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增加了练写题目的设计。以本单元课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语言规律与现象,加强段的综合练习,努力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实践运用。

(三)合理安排表达能力训练梯度,体现目标层次性、发展性

1.合理安排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梯度

口语交际内容。低、中年级每册安排4次,高年级每册内容安排3次,涵盖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其中1次以功能交际为主。结合每一次交际活动,用“小贴士”的形式,单独列出两项要点提示,不同话题侧重不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使学生不但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

倾听,安排的交际活动有听指令、听通知、听故事、听新闻等;

表达,由第一学段讲简单的故事到第二、三学段讲复杂的故事、讲见闻、谈看法,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以及成段地讲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口头表达能力;

应对,精选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存在困难的交际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反思怎样的交际是有效的、得体的,指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较为简单的请教、劝说与劝阻安排在第二学段,演讲、辩论安排在第三学段。

同一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体现出能力训练的层次性、发展性。比如,讲故事的交际活动,一年级安排先听再讲,二年级安排看图讲故事,三年级安排趣味故事会,四年级安排讲历史人物故事,五年级安排讲民间故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变换具体内容;讨论类的交际活动,二年级安排“主动发表意见”的要点,三年级安排“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四年级安排了“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的要点,五年级安排了“讨论后作小结,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的要点,六年级安排“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的要点,形成循序渐进的具有发展性的能力序列。

2.重视习作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教材从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实用文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规划,对习作能力培养进行了整体设计按年级进行系统安排,对习作目标进行细化,使学生一课一得,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习作有着自己的规律,从写句子开始,再到段落以及完整的篇章,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记实作文强调写真实的人和事。目标中年级为写清楚、高年级为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记实作文话题从自己到他人,从亲身经历的事到看到的、听说的事,范围逐步扩大。

下面以统编教材写人习作内容编排为例。统编教材的习作从写人出发,让学生感受习作的乐趣。学生第一次习作“猜猜他是谁”,既是对身边同学的一次有趣观察,也是学生发现习作乐趣、作用的有效途径。人是学生最方便观察的对象,从身边人出发,有同学、家庭成员、老师,包括自己,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聊不完的话题,实现一课一得。

▲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编排了“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主要特点。

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首先,要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会显露出自己的特点;其次,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如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人物的形象会更鲜活;最后,也可以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初中阶段写作有:怎样选材、突出中心、学习抒情、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内容要求,小学阶段这种技巧性的具体要求没有明示。但是想要表现一个人物的特点,怎样将选择的材料与人物的特点相匹配,教材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习作离不开观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都离不开观察。要想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材料可用,离不开观察。小学生刚写作文时,往往会遇到无话说、没有材料可用的困难,多数情况下是学生不会观察,或者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统编教材安排的第一个习作单元的内容就是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历次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或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在中年段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年级下册安排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目标指向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写事物的动态变化,达到高年段写具体的目标。统编教材中年段习作要求是“写清楚”,没有提“写具体”,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才提出“写具体”的要求。要想写具体,就需要对事物的细节进行描写,就需要留心观察、细致观察,还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找到事物的变化。

3.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完成单元习作学习任务。

比如,五年级上册“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要抓住事物特点,正确地反映事物本质,写之前需要细致观察、留心观察,要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方法。要把抽象的、复杂的事物介绍清楚,通俗易懂,需要使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分段介绍,要运用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明确每段话中一个关键句或中心句就是这段话的主要意思;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需要搜集相关资料,筛选、整合信息,丰富对事物认知,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表达方法。看似简单一项学习任务,需要综合运用之前学过的不同年段的阅读与表达方法,进行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现出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

(四)重视单元内部阅读与表达的关联,加强阅读方法迁移和运用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材是以阅读为中心编排的,语文教学也表现为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试图改变单一的、已经定型化的以阅读为中心文选型教材编排模式,加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加强语言实践活动。意在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重阅读轻表达的状况,以此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此次教材修订,进一步增强单元内部阅读和表达板块的关联性,使单元内部各要素的联系更加紧密。

教材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同时推进的思路编排,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编排原则。单元设计尽可能考虑单元内部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每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环环相扣,将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落到实处。在重视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童年与成长”内容编排,选取了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等作为课文,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也是紧密配合单元主题安排的,凸显阅读与表达整体设计。

1.关注单元内部、单元之间阅读与表达要素的有机联系,使之互相促进,整体发展。

阅读时:练习创造性地复述;习作时:创编童话故事、创编生活故事

阅读时: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故事;习作时: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阅读时: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习作时: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阅读时:练习简要复述;习作时:缩写故事。

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习作时: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清楚、抓住重点写、把重点写详细。

2.阅读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传统语文教材偏重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但对文章的表达方法、语言特色体现得不够。统编教材中、高年段在这方面予以加强,比如,了解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等等。同时,让学生把在阅读学习中获得的方法、能力及时迁移运用到表达实践中去,以此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注重习作的过程性指导和习惯培养。

教材注重习作的过程性指导,对写什么、怎么写、写后修改等都作了引导,使学生能写、乐写.。重视习作习惯的培养,并提供直接指导。比如“修改”,引导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写清楚,对习作进行了全过程指导。三年级开始引导学生学习修改符号,从字词句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除了字词句的修改,还引导学生关注内容的修改,如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通过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是理由是否写清楚了体现“教-一学-评”一致性。

中年级是习惯培养关键时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年级学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高年级,即五年级以前一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那么以后就很难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这一时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

三、表达教学的若干建议

()留心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小学阶段的表达属于打基础性质,关键是激发学生对表达的兴趣,培养爱说、爱写、愿写的习惯。要重视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比如,三年级上册留心观察单元需要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从生活中寻找表达的素材,这是正常的教学流程,动笔写的时候学生没有观察就没什么内容可写。

要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教学指导时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清楚完成本次表达任务需要调动学生的哪些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发现、抓住新的契机,及时引导学生分享,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表达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要重视从题材入手、生活入手、兴趣入手。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想办法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感受调动出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习作是有方法的,来源很多,比如,学过课文中有特色的句段、文中表达的方法,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梳理与交流、习作例文都有方法,还可以从学生的习作中得来。特别是在习作讲评环节,梳理交流哪些学生的表达方法用得好,如观察的方法,学生习作时一般会用到用眼睛看、耳朵听,用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这些都是观察的方法,可以综合运用。

()重视联系学生已知,找准学生起点

习作教学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已知,找准起点,加强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比如,对中年级学生,能写清楚就非常了不起了,不要拔高要求。如中年级记事,最基本的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重点是把过程写清楚。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中年级“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是一致的。什么是写清楚?教师读学生的习作能够读懂,意思能读明白。学生的已有起点是一节习作课目标精确定位的主要依据。重视每个教学步骤的目标要求层层递进。

(三)教学过程中注意读与写互相迁移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叶圣陶”谈到两者的关系,叶圣陶很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他曾说过,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

()习作单元教学应树立整体观

1.增强教学的整体观。

习作单元自成体系,具有整体性特点,要增强教学的整体观,建立精读课文、理与交流、初试身手、大习作与例文之间的联系。将课文、例文视作一个整体,课文也是学习写作的范例。教师教学习作,眼光不能只落在习作要求上,着眼点也不能只落在两篇例文上,整个单元都应该是完整的学习材料,要前后贯通起来、作为整体使用。

2.用好例文。

教科书选编的例文与略读课文编排方式不同,承担的功能不一样,不能当成略读课文教学。也不用整篇完整地学,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分部分、有选择地学习。教学在使用例文引导学生仿写时,除了用好(不是教好)例文外,也不要忽视利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习作例文可以动态地使用,需要的话就用,要用得恰到好处。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用,习作指导的时候可以用,习作讲评的时候也可以用,在学生“初试身手”练写后发现问题的时候更可以用。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或之前学过的课文,也可以当成例文来用,有时候习作指导或讲评教学把课文丢在一边。

3.重视评价对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进作用。

教学习作单元需要跳出传统的习作教学思维定势,思想上首先能够认识到,跟阅读单元的习作教学方式、要求不同,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各项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学习本单元之初可以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写一篇习作,单元中的各项内容是围绕此次习作编排的。引导学生将精读课文、梳理与交流、初试身手、例文等获得的习作经验与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并不断修正自己的习作。

自课改行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