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文言文解意常用方法

2024/8/29 16:45:49  阅读:10 发布者:

一般而言,文言文教学有四个要求:读其语、通其意、晓其理、背其文。也就是:朗读、解意、明理、背诵。解意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在现实教学中,解意成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成了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文言文“解意”的相关方法。

一、结合注释,知其意

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作品,还要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借助注释是学习文言文常用的“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学习文言文的路径。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借助注释,读懂字词句的意思,读懂文章大意,从而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统编教材的14篇文言文课文绝大多数在课后练习题中提出了“借助注释”或“结合注释”等类似的要求。(见下表)每篇文言文下方或右侧也都会附有注释供学生学习。

这些注释为我们理解文言文意思提供了参考。如《伯牙鼓琴》一文“巍巍乎若太山”,注释是:像大山一样高峻。“汤汤乎若流水”,注释是:像流水一样浩荡。“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注释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一看注释,便知其意。

二、扩展组词,明字义

古代汉语大多是单音词,演变到现代汉语,大部分变成了双音词,有些词语只要在文言词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字,便是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了解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这一联系,给文言文中某些单音词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或合成词,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囊萤夜读》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明确指出要“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紧接着第三题的泡泡提示语是:“用这样的方法,我能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这样的方法”是怎样的方法呢?细读题目,我们发现,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来理解,比如“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一句,“恭”“通”两个字我们都能在注释中找到意思,那么“倦”又是什么意思呢?为“倦”字组词为“疲倦”。

三、联系上下文,晓词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一项重要能力。统编教材中五、六年级的文言文就有三篇在课后练习题中提出“联系上下文猜测(说说)”的要求。那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呢?正所谓词不离句,我们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如《学弈》一文写道:“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下文“使弈秋诲二人弈”(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我们发现要能教导他人下棋,首先这个人应该是棋艺高超,善于下棋。文中的“善”应该就是“善于”的意思。再如《古人谈读书》第二则写道:“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为何意呢?联系下文“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我们发现心、眼、口三者之中,心是最重要的,为此我们可以推测“急”应该就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四、借助图画,解文意

统编教材中的14篇文言文,有11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为我们理解词句意思或文章内容起到了辅助作用。插图最大的优点就是把视觉效应发挥到极致,学生通过插图可以感知文字所传递信息的内涵。教材之所以加入插图,其主要意图是想让学生借助插图,进行观察、分析、思考,从而把内容意思与具体事物紧密联结起来。教学文言文的时候,要抓住图画信息与文言文内容的关联点,充分发挥插图的教学价值。如《司马光》一文中的“一儿登瓮”,“瓮”注释是: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特别是城市里的儿童,没有见过瓮,不太能理解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借助插图,学生就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瓮的样子,进而体会到司马光砸瓮所表现出来的冷静、勇敢和智慧。再如《囊萤夜读》一课,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车胤家境贫寒、挑灯夜读、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情景。教学文言文就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插图资源,观察插图所隐藏的信息,如插图所描述的时间、人物、环境、故事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意思。

五、展开想象,悟境意

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内涵丰富,这一独特的语言特征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发掘文本中的想象点,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想象思维来反复品读,领悟其含义。如《囊萤夜读》一文中有“胤恭勤不倦”,字面较容易理解,就是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但仅停留在字面上理解还不足以感受到其深刻含义。此时可以采用“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的方法进行深度学习:“夜深了,此时的你已经躺在床上即将睡觉了,可车胤还在……”“深夜三点半了,此时的你早已酣然入睡,可车胤还在……”“春天的早上,户外百花齐放,可车胤还在……”“夏天的夜晚,蚊虫叮咬,可车胤还在……”“深秋,秋风瑟瑟,可车胤还在……”“冬天,寒风凛冽,白雪皑皑,可车胤还在……”教师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使内容情境更具体、人物形象更丰满,车胤刻苦学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文言文教学中的想象训练,不仅把单调的文字变为丰富的画面,从而帮助学生对文言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质量。

六、情景表演,得趣意

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是相对枯燥乏味的,不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在文言文教学中,可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演绎课文的时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发其思考。以《司马光》一课为例,课文中写道:“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在教学这个片段的时候,我邀请学生扮演小伙伴,教师范读时,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表演。读到“群儿戏于庭”,学生一会儿手拉手转圈圈,一会儿追逐打闹,好不热闹的感觉。读到“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时,一个学生表演那个调皮的孩子,做着鬼脸,沿着“瓮”(讲台边缘)跳来跳去,结果“不小心”掉到了“瓮”里(讲台下)。全班同学一边演,一边哈哈大笑。这种情景表演,再现了突发事情的发生,以及当时孩子们玩游戏时的开心、热闹,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感受到了学文言文的趣味。

七、文白对读,通文意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和语文教材相适的内容,把相同内容的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照看,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的难度,有利于其感受文言的言简意赅;看着白话文练习背诵文言文,可以提高背诵效率。比如在学习《司马光》《守株待兔》等文言文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白话文进行对比学习。先请学生自由读一读小古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在白话文中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可以解释自己疑惑的地方,看谁找得准找得快;进而,每读一句文言,找到对应的白话文。学生在这样的文白对读中,不仅理解了意思,还感受到文言和白话的不同特点,进一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教无定法,学有方法。如何懂其文意,用其方法,还需要我们继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思考和总结,不断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自小学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