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参考“九大教学事件”,促成有效设计

2024/8/28 11:01:21  阅读:13 发布者:

青年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我要做什么”。这是无可厚非的。既然谈及“设计”,则必定涉及教学中的活动筹划,流程安置等。做好计划,必定要考虑到“做什么事”。其实,“做什么事”也直接影响了“做成了什么事”,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产生。而涉及是否能助力达成预期效果,问题就在于设计者即将实施的“事件”上。

倘若教师总是从“我”的角度出发,以“我”为中心去思考要做什么事,设计执行后的效果必定不佳。例如,设计时仅想到的是“我想做什么”,教师在课堂上一厢情愿地要达成自己的设想,忽略学生学习的感受和需要,自然导致不良效果。又如,设计时想到的是“我以为能做些什么”,连自己都尚未确定的,没有十足的把握的就去实施,有可能导致设计不能落地,无法执行。

还比如,设计者强调“我看见别人这么做,我也要这么做”,此类设计生搬硬套,“买家秀”和“卖家秀”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最令人担忧的就是设计者被评估者左右,主张“评课的人要求我这么做,我必须这么做”,形式压制内容,设计为形式服务,自然遭遇失败这样。例如,部分地区要求教师上课时必须将桌子摆成一个个的小组,或者是上课一定要让学生事先填写预学单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以上所举之例,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理念笼罩下的设计,缺乏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尊重。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意味着从“教为中心”要向“学为中心”转变,所有的设计,从理念到操作上,都应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基于此,青年教师可以更多关注并研究学习理论,探索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如何教才能促进学?学习产生于发展的条件有哪些?产生优质学习效果,需要哪些行为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能让新课标时代下的教学设计,更为有效。

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所著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学者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提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九大教学事件”。即在学习中,如果学生参与这些事件,则有助于学习产生效果。在教师设计时顾及这些事件,则有利于让学习的外部条件,激发学生个体内部的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涉及“九大教学事件”的,有利于促成有效学习。以下为这“九大教学事件”:

1.引起注意,确保刺激被接收。

2.告知学习目标,建立适当的预期。

3.提示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之前习得的内容。

4.以清晰和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这些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

5.以适当的编码方式指导学习。

6.引发行为表现,呈现学习结果。

7.给予信息反馈,以帮助学习者改进学习。

8.评估行为表现,为学习行为提供导向。

9.安排多种练习,强化保持,促进知识提取与迁移。

[黄网官.初中物理:“九大教学事件”——基于加涅教学论的思考之二[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06):5-11.]

其中,事件1,指向教学的“导入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应特别注重激活学生的参与欲望,对学习产生兴趣。事件2则为“目标理解”环节,这是所有学习的前提与保障。事件3提示教学应顾及学情,要唤醒、引发旧知参与,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系统,参与对新知识的学习。

事件456谈及具体实施新知教学时的方法与策略,所有的方式方法需符合学情,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事件78针对评价与反馈,提示教师注重及时反馈。在这一点上,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桑代克也反复强调反馈在学习中产生的重要作用。

桑代克甚至认为实践本身并不能造就完美的学习结果,除非实践获得反馈,而且反馈来的及时。可见,在设计教学时,注重设计评价,才能确保学习有效。评价成为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事件。事件9提示教师应注重举一反三,让知识在迁移中得以运用,在运用中得到提升。

一线教师借助这“九大教学事件”,的确可以较为轻松地完成一个教学设计,并能基本保障设计在执行中产生效果。下文以统编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例,介绍如何借助“九大教学事件”,完成一次教学设计。

步骤1:写作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众多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确定了本次写作主体内容后,继续有针对性地增补资料,为写作做好准备。在此环节,教师应告知学生本次写作的目标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即要借助搜集的资料,处理资料中的信息,将其转译成笔下的文字,完成对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介绍。这一目标对于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又不是高不可攀的。难易适中的学习目标以及事先搜集的资料,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步骤2:样本研究,模仿完成“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片段写作

从单元课文中提取样例,作为本次写作的样本。经过筛选与比对,本单元中《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可以作为本次写作的最佳样本。此文为非连续性文本,文中以简洁的文字,精准的数字,明晰的板块,配合相关的图例,介绍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全文短小,但却能完成对第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介绍,涉及金字塔的外观、构造、建造过程以及历史价值等,堪称本次写作的极佳范本。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学习过程,让学生从记忆中提取,对这一范本再次温习,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写作特点,感受图文并茂的写作优势,为即将开始的写作做足准备。以《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的部分段落为例,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转译成简约的文字,完成介绍的片段。例如文中有片段为: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塔的重量:约600万吨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

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注此片段的呈现形式为“一句一行”,发现此片段的表达特点为:简单,明确,集中,集中介绍“胡夫金字塔”到底有多大,与此无关的只字不提。指导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转移,写成类似的片段。例如有学生选择写“长城”,则可以将找到的资料,选择“长城到底有多长”这一方面,转译成分行表达的非连续性文本。

教师在学生完成片段写作后及时反馈,鼓励学生比对往常所写的内容和本次所写的不同,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效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手绘简笔画”等方式,为所写的片段配图,并通过评价予以激励。

步骤3:完成“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全篇的构思与写作

样本段落教学之后,让学生再回到《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中,学习原文的篇章结构安排。当学生分析出原文以不同版块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不同方面后,教师指导学生以自己选择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写作内容,计划全篇的写作结构。同时提出基础要求,即写后的文章,至少涵盖三个方面: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具备何种价值。

当学生基本完成之后,再指导学生为自己写下的非连续性文本配图,收拾全文,美化成果。

以上设计,以“九大教学事件”为参照,清晰对应,让一线教师看到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完成这样的设计,并不需要大费周章,做各种花样,而是根据最基本的设计原理,让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认知的发展需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基础理论的支撑,教学设计能够确保学生在写作学习活动中,突破旧知,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生长。

以本案为例,原先学生所写的都是“连续性文本”,而本次学习写就的,是图文并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顾及对信息的搜集、筛选、加工、运用。在学习中获得的能力,也将迁移至日常的生活中,能让学生感受更多元丰富的写作样态。

“九大教学事件”并非刻板地按照线性方式构成教学的推演。也不是要“照单全收”,让设计成为这些事件的附庸。“九大教学事件”的排序也并非一成不变。同时,事件中涉及的部分环节也存在交叉重叠。这就应验了涉及的基本原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自语文榕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