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内容取舍 :从教“不会的”到教“学不会的”

2024/8/28 9:23:34  阅读:13 发布者: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课堂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就要创新思维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从量上“减少”,追求“增质”,从教“不会的”向教“学不会的”转变。

“不会的”,指向浅层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教学生“不会的”,看似高效,也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但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言,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来看,这样取舍教学内容,结果会使得学生停留在浅层学习上,不能进入深层学习。

1.认识浅层学习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的著名的目标分析法,将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划分为六个级别:记忆、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一顺序代表了学习的六个结果,层次越高,对知识的理解越透彻。后来,弗莱伦斯在布鲁姆的目标分析法的基础上,在一项研究中,针对不同的学习方法提出了学习层次的概念:阅读同一篇文本,只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而在文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式属于浅层学习;虽然会留意提出的问题,但会先总结文章主题的学习方式属于深层学习。

由此可知,浅层学习指向“记忆、领会、应用”这三个学习目标,就本质而言,是对知识的浅层加工(surface-level processing),处于这样的学习状态的学生的思维,是处于较低层面的。换言之,在浅层加工中,学生一般将注意力放在学习文字本身上,侧重于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学科事实,可以让学生一时获得高分数,但由于这样的学习获得的是一种惰性知识,学习结果非常不稳定,且对学生的思维提升和终身发展不利。

2.教“不会的”背后的复制型学习观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教学生“不会的”,体现的是一种复制型的学习观念。在这样的学习观影响下,教师的教学会使得学生亦步亦趋地学习,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的内容,而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极易导致学生处于浅层学习状态,而浅层学习主要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策略,只是在大脑中形成短期记忆,没有理解知识的内涵、没有搭建起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浮于思维表面,不能彻底地理解知识,不懂得举一反三,一旦知识出现一点变化时,他们就无法灵活地变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尽管学习非常努力,成绩却上不去的原因。

“学不会的”,指向深度学习

“不会的”背后的复制型学习观,促成的浅层学习,使得知识的学习零散、孤立,无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影响了知识的实际应用。相反,教“学不会的”背后的自主学习观,则指向深度学习,体现的是对“怎样学”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高阶思维的培养。

1.深度学习的涵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具备六条核心特征,即积极的、建构的、累积性、目标指引、诊断性和反思性。深层学习是对新知识的认同和顺应,是对旧的知识结构进行改造和新旧知识进行重组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双向建构。

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这样的认知发展表现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建构过程。一旦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不能去同化现有的学习内容,其认知平衡就会被打破,学生就会因此产生焦虑情绪,主动进入深度学习,从而使个体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不断地在学习中发展,让认知结构达到平衡。

综上所述,依据布鲁姆的学习目标理论,深度学习始于理解,指向分析、评价和创新三个方面,指向高阶思维的训练。

2.教“学不会的”背后的自主学习观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即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技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可以提前预防问题。教“学不会的”这一教学思维体现的是自主学习观,其目标是推动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培养高阶思维。

自主学习是学生不等教师讲就自己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发现自己学不会的,而这些学不会的则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让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减少因为“齐步走”造成的时间浪费。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让学习更具有个性化。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侧重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杜绝学习上的惰性心理和依赖心理,进而真正让学生“会学”,促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科学设计,促成教“学不会的”

下述案例中,教师为了促成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学不会的”,引导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增加学生建模意识与建模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能力层面上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分类的思考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什么是等式?你能举个例子吗?现在我们来给方程下定义,方程: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判断下列式子哪个是方程?

11+2=3;(2x+ 2> 1;(32x = 4;(4x+ y = 2;(5x²-1;(6z²=x+2;(7x+3-5;(8x= 8;(9=-1

思考:观察这些方程有什么特征,从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来观察。

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根据题意列方程?

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为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经过B地,求AB两地的路程。

师:我们做应用题,要学会从长长的文字中提炼出关键部分,把你觉得重要的部分圈起来。

用方程如何解:

1)题目中数字7060表示什么意思?(可以用表格表示各个量)

2)应该设什么未知数,如何表示这个问题中相关关系?

3)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表格如下:设AB两地的路程为km


路程(km

速度(km/h

时间(h

客车




卡车




路程=速度x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总结

讨论:(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有哪特征?(2)列方程的思路是什么?怎样一步步列出方程?

三、练习环节

1.形成性练习(略)

2.巩固性练习(略)

3.综合性练习

已知方程是关于z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是(   )

  A. +1-1;   B.1 ;   C.-1 ;   D.01

从教“不会的”到教“学不到的”,体现的是教学中“教会”和“会教”层面的区别,是新课标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师不妨在教学设计中关注三个重要环节:“我”、“我们”、“你”,以此教“学不会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1.设计“我”

设计“我”,强调教师对新的知识点的导入。这一环节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设计,体现“我”的作用。

一是从注意力角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的内容,比如讲故事、用道具、利用多媒体、举例子作比较、预设一个复杂性问题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吸引学生将关注点放在学习的内容上,进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是采用按图索骥的方式,即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具体步骤,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能够知道该怎么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茫然,同时最好要合理设计板书,比如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利用这些图像组织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是期望性帮助,就是教师要在提前预知学生哪里会遇到困难,对“陷阱”进行准备和提醒。当然,这样的“我”需要具备教学设计的技巧,需要结合学科知识作好相应的准备,要提前设计一些特殊情况,以便在学生自主学习时给予帮助,使之加深印象的同时,不会产生不良学习体验。

2.处理好“我们”

要教“学不会的”,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慢慢实现从教向学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为此,教师在设计“我们”时,要促成学生进行新知探究和推演,并在其学习过程中用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你来做,我帮助”的目的。为此,教师不妨采用以下策略,把学习材料“加工”好,进行有效提问,突出重难点。

策略1:逐步分解。

这是指把问题分成不同部分,使学生在分别求解的过程中解决困惑。这一策略的重点在于明确学生掌握不清楚的地方,并对其进行细化分解,将其分成不同层次。在这里,由于学生所能掌握的水平或许与实际知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给予有效提示是关键,教师可以为其提供第一步的思路,或者为其提供一个实例,使之成为支架,降低难度。

策略2:参与比率。

这是指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承担问题的一部分,且一定是最有启发性的部分。这样处理不会让学生陷入茫然无所适从的地步,也不要让其陷入机械地听讲的浅层学习里,从而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的目标,让学生完成认知任务,推动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这一策略中可以采用分解问题;将问题陈述一半,后半部分由学生补完;可以让学生重复举例,也可以让学生改述或改进教师讲解的方法或步骤,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创造结果。总之,要注意效率和参与性达到平衡。

策略3:检查理解。

这是指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去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为其提供下一步的计划。这一策略的前提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既包括优等生,也了解中等生和差生。这一环节推荐运用口头测验的方式,这种方式极其有效;还可以采用观察学生的练习的方式,可以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情况,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复盘、总结、分析问题、自我修正、改进、提升。

3.关注“你”

关注“你”强调由学生自己具体练习,巩固新知,自己来做。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自主思考,建立知识体系。为此,教师要注意运用一些实用技巧,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巩固练习,促成知识的应用。

技巧1:重复练习。

教师要认识到,对于普通学生很难仅用一两遍练习就以理解新知,因此教师不要拘于浅层学习的特点而刻意回避重复练习。事实上,重复练习对于大多数学生,还是需要的。借助于重复练习,学生会形成条件反射一样的记忆,也是让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获得成功的良性体验的关键。所以深度学习并不排斥浅层学习的存在。

技巧2:选择立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关注“你”的效果,可以用这一技巧来调动课堂气氛,借助于让全体学生举手投票使之参与进课堂学习活动中,以此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认真思考。同时这样一来,教师还可以关注到注意个别学生的意见,发现大众不同的声音,并鼓励其说出自己的看法,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的效果。

技巧3:花样练习。

多角度练习,是指以多种形式、多角度来呈现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必须面对复杂情况下的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当然,教师在此可以给予方法上的支持,但切记不能代替学生总结和思考。花样练习要注意体现区分度,以便让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训练,促进他们更快进步的同时,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促进自主学习,提升思维。

需要提醒的是,要从教“不会的”到教“学不会的”,上述环节最好放于体现学科特色的深度探究,即学科实践活动中,而不是让其同质化、浅层化走流程,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学科实践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获得成长。

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