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用“看”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探究

2024/8/28 8:38:43  阅读:11 发布者:

“看”作为一种语言技能,被纳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语篇意义,在与“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融合发展中,提升理解性、表达性语言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发展。然而,在当前教学中,教师较缺乏对学生“看”的能力的培养,将多模态语篇中多元的图片、图示、符号等资源简单当作丰富教学内容的素材,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教育教学价值。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角度,基于在“看”这一能力的内涵、要求和目标,尝试探讨相关策略,改进课堂教学。

一、“看”力的内涵和意义

“看”是语言技能之一,是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这种技能包括对教材插图的观察、分析、判断、评价、创造、想象等能力,为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表达交流提供了重要途径。但“看”力的培养,不应仅仅停留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这一层面,其目的还在于发展健康的品格和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层认知,探究主题意义,从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课标倡导教师深入开展语篇研读,“对语篇中配图的分析,教师要关注

中人物或动物的行为、表情、心理状态、色彩搭配,以及场景布局等传递的意义,这些也是构成语篇主题意义的必要成分”。教材中的插图色彩明艳,生动活泼,具象呈现了教学文本关键内容,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语篇意义,还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多元化解析配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沉浸体验、深层认知插图背后所承载着的中西方优秀文化和积极的情感价值。

因此教师有必要更新“看”力培养意识,避免窄化“看”力内涵以及弱化“看”力培养的现象,在教学中用好、用足、用透插图,以意义探究为内核,浸润文化意识培养,实现生命成长的动态创生,最终达成教学资源多模态协同育人的课程目标。

二、“看”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利用不足,缺乏文化内涵挖掘

教材中出现的插图体现着教材编者的用心良苦。它们色彩明艳,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们生动活泼,具象呈现了教学文本关键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语篇意义。但教师常常忽略了他们所承担着的第二重深刻内涵,即承载着中西方优秀文化和积极的情感价值。比如在NSE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2中,部分教师的做法是将第一题的三幅插图(图1)当做本课时情绪变化的导入,以有趣的视频激活旧知,在看后回答问题:How many feelings can you see?为新知学习做铺垫。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这样的做法没有问题。这些插图巧妙地将情绪变化和中国川剧瑰宝“变脸”相接合,充分传递了内隐的中华传统优秀艺术文化的价值。但如果利用不足,便泯灭了

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价值,忽视了其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环节固化,缺乏文化活动灵性

“看”是理解性技能,需要辅以“说”“读”“写”等表达性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其对语言能力的提升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看前、看中、看后的三个教学步骤完成“看”的教学。即看前预测、提问,看后回答问题、提取事实性信息、完成笔头练习等为常规教学过程。这样的活动相对固化,没有新意,学生把精力更多放在其他表达性技能上,而非深入地看,从而无法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培养文化意识。比如,在NSE 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2 Uint2 当中,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Lingling?”学生通过简单看图(图2)找到答案different。看只是作为一种摆设的技能被带过,学生没有真正卷入到这部分的学习中。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描述Why is Lingling different?通过“看”对比Lingling和其他孩子,引导孩子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服饰、动作、神态的区别,相信学生才会从“看”中获取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忽略规律,缺乏文化认知生成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具象化思维占据主导、好奇心强烈、跳跃式思维、想象力丰富等特点。 对于专注力缺乏持久性的学生,教师若忽视了以上学习规律,在教学中使用固化的活动、单一或者脱离学生实际的多模态资源,学生便难以在“看”的过程中有真正的触动,促进文化认知的生成。比如NSE新标准英语六年级下册Module 7 Unit 1学习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前往太空的事迹,单一的

、课文动画,甚至是曾经的实时记录视频都已然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会因文本内容与时代脱节而失去“看”的兴趣。如果教师未能遵循孩童的学习规律,及时调整教学,便错失了让学生生成文化认知的良机。

三、指向文化意识培养,提升“看”力的策略

(一)研读资源,凸显文化内涵

首先,定位焦点,以小见大。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通常可以形象生动地呈现出语篇背后想要传达的文化要素,教师须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要素,寻找到内隐的文化内涵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看”中形成跨文化认知。这里的“看”可以分为理解性的看和批判性的看,教师既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获取事实性信息,又要通过批判认识深刻、内隐的文化差异。

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1一课为例,本课主要从时间、活动风俗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的国庆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语篇中Daming用日历介绍了这三个节日都在十月份,而了解节日的时间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一部分。为了凸显这一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看文本插图(如图3),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三个节日的日期,并通过问题“Are they really all in October?”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接着,教师再给出今年、明年的10月份日历,请学生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为什么三个节日并非每一年都在同一个月份中”,从而发现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日期每一年都在变化。此时教师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带领学生感受中国农历算法和西方公历算法的不同,通过呈现农历月亮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古人的智慧,感受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从看一幅图延伸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学生充分感知与体验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培养了观察、识别、比较中外文化异同的能力。

其次,由点到线,勾连对比。教材具备一套完整的体系,有严谨周密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的整合,而且要关注多模态资源在课时内部、单元内部甚至学段之间的整合。将文化内涵的焦点进行多向勾连对比,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看”懂文化内涵。

1.课时内部勾连。教材中每个单课时中的不同板块通常都搭配有各类插图,教师有统整意识,灵活勾连主版块和次板块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拓展认知。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1为例,主要语篇描述了AmyLingling在图书馆,想要借阅英国著名作家罗琳所著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并表达了中国学生对该小说的热爱。对于这一语篇的阅读学习,若教师仅仅将《哈利·波特》相关故事情节作为文化内涵的培育点,为学生补充关于这本小说的多模态资源,引导学生“看”作者演员

、电影海报、电影片段等,学生只能片面感受到外国文学作品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如此单一资源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学生盲目过度崇拜外国文学,却失掉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的感知学习时机。教师不妨将本课时次板块,即第四小题的

(如图4)与语篇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通过看

、看符号,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关注《李大钊的故事》、《袁隆平的一生》这两本有关中国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感受西方文学富有魅力的想象力的同时,体会中国文学温暖纪实的感人之处。这有益于学生初步理解与中外优秀文化有关的文学作品,发现和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

2.单元内部勾连。单元内部的各个课时之间往往具有紧密的因果联系或者同一的故事发展线,教师应站在单元的上位视角,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引导学生将散落的知识建构成紧密的知识网络,在具体情境中形成观点。以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 shopping为例,其单元内部插图有着明显关联(见表1)。

教师可整合这四处的

内容,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标价数值差不多的衣服为什么有巨大的价格差距。在观察和对比中,学生能够发现中美两国货币符号的区别,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谈论两国货币汇率,并根据不同衣物的价格对商品价值衡量,了解“便宜”与“昂贵”的意。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表情,探究图中人物产生不同情绪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喜好与价格这两个因素对购物的影响。最后,通过“校园跳蚤市场”这一购物实践,让学生使用校园货币,亲身体验喜好、价格、实际需求、物品外观等维度对购物的影响,深度探究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智慧消费的意义。

3.学段之间的勾连。每套教材在不同学段都安排了具有延伸、发展、螺旋上升的内容安排。以外研社教材为例,关于食物的话题,在多个学段中都有涉及,如二年级上册Module 2, 三年级上册Module 1,五年级下册Module 2等,教师可以联系饮食这一话题,呈现相关插图等资源,刀叉工具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米饭、面条变成了Tom从小喜爱的食物,Lingling对于英式早餐的喜爱等,让学生通过“看”进一步认识中西方饮食的异同与融合趋势。饮食无国界,世界变成了地球村,食物成为了文化使者,使得人类更加紧密地交流和联系在了一起。再比如聚焦生日饮食,跨学段勾连相关主题插图,囊括该版本教材三年级上册Module 2 Ms Smart的生日、四年级上册Module 1 Lucy的生日、五年级上册Module 4 Amy 的生日、五年级下册Module 7 Mr Smart的生日、六年级下册Module 4 Daming的生日。以中美式生日饮食插图为基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和评价,真正了解中式生日特殊的食材,如长寿面、红鸡蛋等具备的非常意义,以及中西方对庆生所持的共有观点。

(二)创设活动,培育文化意识

教师要把“看”与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相融合,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由看到画、由画到思,由看到演、由演到说,通过多样态的学习活动培养文化意识。

1.构建图式,由表及里。图形组织器能深刻揭露事物内部关联,让学生将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通过揭露文化现象背后的实质,体会文化内涵。在“看+画”的组合活动中,学生能在具象化过程中充实文化认知。比如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8, 在教授中西方学校异同时,教师可呈现

,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提取梳理中西方学校建设的重要信息画出韦恩图,再从教室布置、课间活动、作息安排等维度对比中西方学校的异同点。学生切身经历了一次学习的完整过程,散落的差异点被重新排布列阵,塑成了具有逻辑体系的立体认知。抽象的文化异同被内化为具象图式,学生的认知得以深化。在图式的搭建基础上,学生多次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出了更多中西方校园异同点,同伴观点的涌入使学生的个体的认知变得更加多元丰满。在图式支架帮助下的讨论评价活动中,学生表达了对中国学校建设的包容、开放性表示赞同。学生合作、学习中心、智慧信息建设的学校建设正是当代教育最开放包容的映射。

2.搭建场景,由静到动。Total Physical ResponseTPR全身反应法)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旨在让学生多感官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更好地获取学习的意义。教师应以意义探究为靶向,为学生搭建主题场景,活化静态资源,即让学生通过由“看+演”的组合活动,将静态图像转化为动态表演,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化文化认知。例如,五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1,在学习重阳节相关习俗时,语篇给出了“We do outdoor activities.”这样简单的文本,且只配了一张重阳节Daming陪伴老人登山望远的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认中国传统节日内涵,激发对于重阳敬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

,扮演Daming和爷爷。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歌背景中,学生们生动地表演出他们心中的重阳节搀扶老人登高、踏青的户外活动场景。课堂上,教师分别采访大明的扮演者和老人家的扮演者在过程中的感受,“老年人”谈到有儿孙的精心照顾和陪伴很幸福,“大明”谈到和老人在一起要特别关注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选择户外活动的内容,这表明学生通过由“演”到“说”,对重阳节的节日内涵的理解愈显深刻。

(三)补白拓展,深化文化认知

教师还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针对其想象力丰富、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地看”、“立体地看”。

1.想象补白,丰实认识。语篇中的单个资源的呈现,大多时候只能让学生看到资源本身内隐的单一文化内涵,若缺乏拓展,学生形成的文化认知将过于窄化。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象地看”,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丰实文化认知。比如,同样是学习重阳节的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看

、看表演的基础上换位思考,抛出问题:Supposed you were Daming, what outdoor activities would you do with your grandparents on that day?”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如果是Daming,会在重阳节陪伴老人开展什么户外活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踊跃表达自己的设想,如和老人一起放风筝、钓鱼、打乒乓球、跳广场舞等。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想法付诸实践,通过在重阳节的真实行动,更进一步地感悟敬老爱老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丰实认知。

2.勾连生活,具化体认。将语篇内容与真实世界相联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遥不可及的文化情感体验变成具象认知。教师要时刻将生活中的多模态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立体地看”。比如外研版(新标准英语)六年级下册Module 7 Unit 1学习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前往太空的事迹,单一的

、课文动画,甚至是曾经的实时记录视频都已然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会因文本内容与时代脱节而失去“看”的兴趣。教师若不遵循孩童的学习规律、及时调整教学,便将错失让学生生发文化认知的良机。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探索太空这一事件,距离现在已经过去整整20年,这只是安静躺在中国航天史上某一重要时间节点上的一处遥远、生冷事实,它无法激荡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与之发生链接,也无法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以此为基点,为学生呈现神州系列飞船的逐年发展、在神州十五号上的太空授课、神州十八的紧张研制以及相关宇航员鲜活的视频素材,通过“立体地看”,学生方能拉近与语篇的距离,真正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每一代代航天人为此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将自我与中国航天,以及对于航天英雄的认知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