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搞定复习课、日常设计,看课后题就行

2024/8/28 8:34:23  阅读:12 发布者:

梳理统编教科书的“课后题”,可以归纳其编撰的特点,发现“课后题”的五个类型。

五个类型依次为:

第一类:引导读书,整体感悟;

第二类:把握内容,理解分析;

第三类:发现写法,学习表达;

第四类:欣赏语言,积累词句;

第五类: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需特别说明的是,其中第四类为第一学段课后题编撰时的常见题,在第二、三学段中相对鲜见。由此可见,统编教科书“课后题”的编撰,和不同学段的语文学习需求相匹配,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相适应的。

写作活动与文本相关联,实现从课内所学向自由写作的迁移与运用

以统编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中的《穷人》一课为例。课后一共编制了3道题和一次小练笔。

其中,第1题表述为: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此题明确引导学生以默读的方式展开阅读,对小说进行整体感知,并概括出小说所叙述的事件。

2题表述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这道题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表达,话题围绕着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感受人物形象”进行。课后题指引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描写中,去发掘渔夫和妻子桑娜地美好品质。

3题表述为: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这道题明确指向对文章写法的探究与发现,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写法的总结、梳理、归纳,学习作家的写法,感受写作方法在具体表达中发挥的作用。

“小练笔”中安排了对文中一段话的理解与分析。所呈现的内容为:“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两人沉默了一阵。之后,教科书出示要求,让学生进行迁移拓展。先思考:在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再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思考与写作活动能与文本相关联,能链接生活,实现从课内所学向自由写作的迁移与运用。

完成“课后题”的过程,就是提升语言、思维等能力的过程

统编教科书“课后题”的编排和命制,基本上都涵盖在这五个类型中,只是部分课文的“课后题”能系统且完整出示,部分没有全部编撰,全册呈现“或多或少”的呈现格局。

研究这五个类型可以发现,五个类型的“课后题”绘制了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学习路径,形成了学生以阅读的方式展开学习,提升认知层级的基本轨迹。在阅读学习中,学生的认知从信息提取的识记层面,到分析理解的思维层面,再逐步升级到判断、评估的审辨层面,最后到拓展运用的创造层面。

完成“课后题”的同时,学生能从整体感知入手,对内容进行细致入微地关注;再通过分析、梳理、探究,获取文章表达的规律,发现写法;继而实现在生活中运用与迁移,提升读写素养。这样的编撰与命制方式,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倡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4个要素极为契合。

学习课文,完成“课后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提升语言文字积累和运用水平,锻炼思维能力、审美鉴赏力的过程,还是在阅读中理解、传承文化,在生活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创造的过程。

分析统编教科书“课后题”,对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大有意义

梳理统编教科书“课后题”命制与编排的类型特点,对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大有启发,具体说,有以下三个方面指导意义:

意义1:依据“课后题”,让教学设计的序列更清晰

教学设计时,可以参照课后题的编排顺序,计划执教的版块,安排教学的先后顺序。

如统编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中《桥》这一课。课后的第1道题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随之设计的教学第1版块就可以是:组织学生朗读,让学生关注文中的短句,读出短句的短促、紧凑,体会文中紧张的氛围,感受当时环境的危险。

第二环节就可以重点关注文中的主人公老支书,解决第2道题: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的情节,说说你的理解。解决问题的同时,就是学生深入文本,找寻文中关于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部分进行交流表达,分析理解的学习过程。教学的推进,就可以结合第3题,关注对洪水,暴雨、桥的描写,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表达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写法”层面去探索写作内容,获得写作方法,理解内容和方法联合所产生的写作效果。至此,也就基本抵达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把握了小说写作的基本要领。最后还可以安排讨论,完成课后第4道题。这篇微型小说在文末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基于此,可以组织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针对小说的结局,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情节的“意外”,通过交流讨论,欣赏小说的情节之妙。

课后题的命制和安排,区分了教学设计的版块,让教学有了明晰的序列。

意义2:完成“课后题”,让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完整

课后题涉及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方面面,推动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层次的提升。因此,按照课后题来设计教学,能够使得教学更完整,更周全,既注重对文本的把握,又注重对文本细节的分析,还可以探索文字背后的写法,并且关注课内课外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实现自由表达。

例如,经由课后题的提示,教师在设计《穷人》这篇小说的阅读学习中,就非常注重完整性。结合“课后题”的设计,既让学生把握了小说的大致内容,又关注了列夫托尔斯泰尤为擅长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欣赏了文学巨匠的佳作。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品质。抵达了本单元学习提出的“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目标。教学中还不忘对对文中相关的环境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进行专项的欣赏评价活动,让目标的落实更为充分与完整。

可以说“课后题”让教师更加明确了对教学目标的落实与抵达。因为“课后题”本身与目标是极为匹配的,解读目标的结果,就可以转化为针对“课后题”的设计、执教与落实。

意义3:研究“课后题”,让教学重点的确定更精准

在五个类型的“课后题”中,必有一题是重点。五类“课后题”,既有对学习的预热,也有本次学习的核心,还有学习的相关延展。其中,直接与本次学习中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相关的“课后题”,就是设计的重心。

参考“课后题”的设计,须在教学设计中留出足够的时间,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其真正成为整个学习活动的亮眼环节。

例如统编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课,共编排了两道题。

1道题为: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道题的编排,意在引导学生抵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体会文章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而这道题则是让学生找到中心句,是学习的“预备”阶段。

2道题就是重点,表述为:第二自然段写出生物在夏天里飞快成长的状态,读一读,说说写到了哪些植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当学生找到中心意思的时候,才能重点关注“怎样体现”。所谓的“怎样”,就是让学生找到方法。而“体现”,即在意学生能获得结果,能对表达的结果进行审美、鉴赏,从而验证方法的有效。

可见,一篇课文编排两道题,对第2道题的设计与执教,应当成为本案教学的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在这一课的执教中,针对第2题设计的具体学习活动有:

其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大意。

其二,让学生圈画、批注,检索出文中所写的具体内容。

第三,组织学生进行梳理、探究,发现作者的写法。

第四,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重点欣赏这一段是如何做到“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例如,学习的结果可以是:这一段写了多个,写完一个,又写一个;又如,一个又一个地写,后一个地生长速度快过前一个;还如,一整段中所选取的素材,都围绕着“生长快”来选择。这样地安排,让学生在完成课后第2题的同时,明确了怎样围绕中心选材,围绕中心写作。教学的重心也得以突出。

统编教科书“课后题”的编撰与命制,对教学设计带来巨大的启发,应当引起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践中予以关注。

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