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个误区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的个人钻研和集体备课方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而“研课磨课”作为一种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型研修方式,逐渐成为一线教师的必然选择。研课磨课与教研领域原有的听课评课有所不同,听课评课的终点是“评”,活动模式一般为备课、上课、说课、评课。
研课磨课的终点是“课”,参与研课磨课的人员是一个团队,是“肩并肩”的,共同面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活动模式可以是多人备课、一人上课、集体研磨、解决问题、形成课例。
从学校层面,只有全面了解研课磨课的内涵,才能引领教师走出认知的误区,真正发挥研课磨课的实效性;对于教师而言,只有充分认识到研课磨课的意义所在,才能由衷地走上研磨之路。这就需要一线教师转变认识,正确看待研课磨课,正确参加研课磨课。
明确一个主题
研课磨课是基于一定的背景开展的,不是随机进行的,也不是形式上的为了研课而研课,研课磨课具有很强的场景性,在场决定了研课磨课的核心应是聚焦课堂、聚焦学生、聚焦教师。
研课磨课价值的关键在于研课磨课的主题的确定是否合理,研课磨课的过程是否有效。只有主题明确,研磨时才能处处围绕目标展开,确保研磨工作卓有成效。研课磨课主题并非教学目标,而是本次研课磨课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教学问题。
主题可以是教师在最近教学中集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还可以选取校本研修中的小课题。
主题宜小不宜大,学校可以设立系列化的主题,开展连续性、系统性的研究。
组建一个团队
研课磨课是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对课堂教学进行有主题的观察、分析、诊断的教研过程。教师群体需要组建一个有效的团队,把教师的个人行为与学校集体行为有效地对接起来,实现教研形式的转变。
导课团队主要包括三个小组:一是保艺组,负责课的设计与研课磨课的具体实施;二是设备组,负责学生学具、教师教具和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三是服务组,负责场地、联络、教师的衣食住行等。团队的关键在于责任与担当,在于整体的建构与把握。
选择一种方式
研课磨课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1.跟进式研课磨课,采用“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借助团队的集体智慧对一名教师的课堂进行研磨改进,促进个体快速成长。跟进式研磨可以用于公开课的打磨或是对青年教师的锻炼、培养。
2.交流式研课磨课,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在展现个体智慧的过程中共同总结提炼教学方法与策略,实现团队教师共同成长。交流式磨课在教学水平比较高的团队中进行,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多元的解读、多形式的设计、多种教学风格的展现。
3.生成性研课磨课,采用“多人同课循环”的方式,在集体共备共研的过程中体现每一轮的提升。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是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研课磨课方式。
4.引领式研课磨课,邀请教研员、专家与老师们共同组成研磨团队,采用“一人同课多轮”或“多人同课循环”的方式改进教学设计,形成精品课例,在专家的引领下实现团队的快速成长。
学校要依据教师队伍情况合理选择模式,确保研课磨课的实效。
制定一套方案
研课磨课方案一般包含如下内容。
1.研课磨课的背景。即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开展此次活动,或落实校本教研工作,或解决实际问题,或践行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等。
2.研课磨课的团队组成。由同学年或同学科的5-10名老师组成,以体现集体的智慧,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3.研课磨课的主题及课例选择。
4.研课磨课的目标、重点及要求。
5.研课磨课的具体安排,包括时间的安排、人员的分工及研磨流程。
6.研课磨课预期成果。如课例、案例反思、论文等。
开展一场研磨
要想使研课磨课活动富有实效,就要从经验型研究走向实证型研究。
实证型研磨重点要做实观课环节,即在研课阶段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在观课中运用量表准确诊断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问题,由表及里、深入细致地分析,为磨课提供有效支撑。
量表必须结合需要自行设计,要紧紧围绕主题、观察视角和观察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研磨质量。
进行一次提炼
研课磨课不是以打磨出一节精品课为目的,而是要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重视研磨后的总结提炼工作,通过总结,能全面梳理研课磨课的全过程,形成课例研究报告。能不断地反思,提炼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能发现新的问题,为后续研课磨课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反思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勤于梳理,善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总之,研课磨课需要进一步研究、研习、研磨;要一课多磨,磨教材、磨学生、磨教师、磨过程;要一课多模,模型、模式、模版;要一课多摹,摹仿、临摹、意摹;研课磨课更需要磨合作、磨智慧、磨情怀。在研课磨课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过程的力量、专家的力量;在研课磨课中,要有意识地研课磨课,主动作为,快速成长。
转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