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师要学会“该出手时才出手”

2024/8/27 18:11:55  阅读:20 发布者:

知识和技能,只能学会,不能教会。真正的理解更是如此。

因此,教师当明白,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绝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自主学习应该成为课堂上的常态,成为主旋律。

智慧的教师,明白这些个道理,课前下足了功夫,课上却懂得“隐退”,让学生能够放开了手脚去有目标地尝试、探索、体验,自己站在背后,等待、观察、评估、判断,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该出手时才出手。

该出手时才出手,不该出手时当然就不能出手。但是,现实的课堂上,教师乱出手,越俎代庖的现象,太过频繁。

品读词句,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发现,就急于出示标示了答案的PPT,将有讲究的用词、句式直接标记出来,然后追问:“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这几个句子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受到暗示,不用思考,就能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了。

三年级了,课后的生字,教师还要一个个带读,还要指导认识笔画和字形;文中的新词,还要解释是什么意思。似乎,学生这些都不能自主完成,到三年级都没有熟练掌握字词学习的方法。

古诗词学习,要么自己将每句的意思写出来让学生抄写背诵,要么让学生照资料上的“译文”抄写背诵。在这些老师看来,学生是不可能自己读懂诗意,领悟诗情的。

有感情朗读,直接要求学生读出“激动”“伤心”“感动”“兴奋”,学生一遍读得不理想,马上自己示范朗读,却舍不得给时间让学生,让他们自己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入情入境,代入角色揣摩如何朗读。

……

那么,教师到底什么时候才需要出手,出手的目的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一、旧知里蕴含着新知时,出手是为了引出“新知”,习得“新知”

《纸的发明》课堂学习单上有这样一题:

作者写这篇文章,除了向读者介绍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还向读者表达了什么?有没有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先画出课文中相关信息,再用一两句话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我画的是第( )自然段。它告诉我们(                               

学习单就在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要求,自己读文思考,自己圈画,自己组织语言填空。等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师才出手——一出手,就要有基于学生已有理解的提升,若仅仅是让学生交流分享一下,肯定学生的思考和答案,那算不得“出手”,充其量不过是充当临时“主持”而已。

学生的答案会有不同,有的画的是第一自然段,有的画的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但理解和感受是一致的。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出手了:“画哪个自然段才是对的呢?”学生发现两个自然段都行,就接着追问:“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同一个意思为什么要重复表达?以前在哪些文章里见过这样的写法?”根据学生的讨论回答,引出“首尾呼应”的概念。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在读懂这一篇课文思路和意图的基础上,学到了新的知识,内化了新的技能。

二、理解难以深入,出手是为了启发角度,拓展思路

共读《去往圣克鲁斯的遥远之路》,思考讨论一个话题:结合书中爸爸给赫尔曼念故事的段落内容,说说“圣克鲁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学生一开始给出了两个答案,一是“圣克鲁斯”是一座空城;二是“圣克鲁斯”是一个让人变得更加勇敢的地方。学生很难再进一步,这时候,教师才出手。

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答案,揭示的是“字面意思”,文段中可以直接找到相关信息;第二个答案,揭示的是“隐含意义”,要把文段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才能发现。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还有一个更检验思考力的答案,揭示的是“思辨意义”。然后让学生思考:“文中说‘他一切的辛苦都是白费。’真的是白费吗?”经过积极思辨,有学生指出,“圣克鲁斯”还是一个真正让人发现自我的地方,因为他不到圣克鲁斯,就不可能知道这是一座空城。正是他千辛万苦到达了圣克鲁斯,他才真正发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同样,“为什么爸爸说赫尔曼这一天的遭遇与故事一模一样”这个问题,在学生零散发表看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目标、经历、结果”三个角度来比较故事中的人物。这样就让学生习得了结构化的比较策略。

三、学习反馈时,针对学生需要,引导提升

进行传统节日文化跨学科学习,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传统节日组成小组后,利用下面的学习单制订小组活动计划。每个小组反馈计划时,会有不同的不足之处反映出来,这时候,为了帮助每个组完善计划,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教师就要出手了。例如,引导讨论、思考学习成果是否反映了小组成员对具体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分工是否考虑到了组员的兴趣、能力和工作量……

1.结合单元学习成功标准,我们小组准备产出的学习成果有下面这些。(可运用思维导图等梳理呈现。)

2.我们是这样分工的:

姓名

承担任务











3.我们小组学习研究的时间规划如下。

时间

过程与成果











当然教师要能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首先要明确适切的学习目标,从学的角度厘清目标导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设计出层次进阶的、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准备充分,预设充分,才能保证出手适时,出手有度,出手有效果。

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