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内容的变化

2024/8/27 18:07:26  阅读:16 发布者: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综合课程。全面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强调的要求。不仅设立综合学科和活动课程,而且要求各类课程中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规定其课时不少于各门课程总课时的10%。过去二十年,数学学科一直有“综合与实践”领域,这为增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优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中,“综合与实践”内容以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形式呈现,实施方式上建议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其中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之所以把“项目式学习”的要求放慢放缓一点,主要是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受限于年龄和实践能力,参与较复杂的“项目”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不在整体上提普遍的较高要求,以免产生实践层面的困难;另外,也为有条件、有能力组织项目学习的地方和学校留有空间。

过去“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描述比较笼统,基层一线教师不好把握,长此以往,在“应试”思想的主导下,对这方面的内容便形成了一个普遍认识:可学可不学,学了也不考。正因如此,“综合与实践”理念虽然大家都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2019年,课标修订组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抽样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个问题:“‘综合与实践’领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课标2022年版”把主题活动分为两类。

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

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涉及量的主要知识有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还包括认识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涉及方向和位置的知识主要包括: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8个方向,了解“几点钟方向”。负数方面,主要是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知道负数在情境中表达的具体意义。这些都是现在“综合与实践”领域需要教学的具体知识,有内容要求也有学业要求。这一点改动,很快受到了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的欢迎,认为这样处理的确更为合适。

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

主题活动。

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比如,体育中的数学。收集重大体育赛事的信息、某项体育比赛的规则、某运动员的技术数据等素材,提出数学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结合体育赛事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关于跑道的问题、关于比赛打分的问题、关于循环赛和淘汰赛赛制的问题等,关乎数学,也关乎体育,还关联着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也是切实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等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相对来说,项目学习的要求比主题活动要高一些,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严格地说,项目学习要求学生经历事先精心设计的项目或一连串任务,在复杂、真实和充满问题的学习情境中持续探索和学习。比如,“课标2022年版”中的案例“营养午餐”。“设计一周合理的营养午餐菜谱”是项目中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此任务,学生要调查了解人体每日营养需求,了解几类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需要调查学校餐厅或自己家庭一周午餐食谱的营养构成情况,提出建议,然后开展独立活动或小组活动,设计一周合理的营养午餐食谱。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重视调查研究、合理设计规划的科学态度。这样的活动更有意义,但确实也更有挑战。

为了便于一线教师理解并组织实施,“课标2022年版”分别列举了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名称及具体活动内容。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主题都是仅供参考的。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去“欢乐购物街”,也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去研究“体育中的数学”。在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时,可以使用不同的主题名称,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只要关注主题内容的选取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达到主题活动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即可,“同工”可以“异曲”。

例如“课标2022年版”提供的案例“校园平面图”,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综合应用比例尺、方向、位置、测量等知识,绘制校园平面简图。在实际的活动组织中,也不一定都要画“校园平面图”。笔者所在学校的数学组和科学组联合组织毕业生畅想未来的校园,当作他们为母校留下的建议和礼物。其中,有一个小组专门研究“改造传达室”,还画出了传达室的效果图(下图)。这样的成果,同样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融入了对母校的眷恋和祝福。这些自然融入学生现实世界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主题更符合所在学校的学生实际,更能驱动学生参与其中,更能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早在2016年,笔者就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先行探索。从已有的活动经验来看,学生的潜力无限,老师们也逐渐坚定了数学信念:只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表现从来都不会让我们失望。实践研究发现,中等程度的学生及后进生在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中常常有更多“令人惊喜”的表现。所以,为了促进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学习方式上也要尽可能地多元一些,如此就会有更多可能。因校而异,因地制宜,综合与实践活动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总会看到热闹的场景。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止于表面,而应更加理性地审视课程的内在机理,在实践中坚持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评价”,让零散的活动成为系统的课程。同时,需要规范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或项目、拟定计划、实践探究、成果评价、展示交流。不要让学生“玩了就完了”,只有制订科学严谨的规程,才不会让孩子们浪费宝贵的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情。在参与跨学科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度,也让教师在探索项目的过程中减弱了重复教学带来的烦琐和平庸感,增强了教师课程设计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的幸福感,和学生一起体会到数学探究的愉悦。

自小学数学教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