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024/8/26 10:20:11  阅读:11 发布者:

01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

进入大单元教学,肯定是先整体认知,随后分步学习,最后再整体建构,整体呈总--总的结构。

大单元首先来自于大任务、大情境,基于情境和任务产生冲突,就会产生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老师抛的问题,而是学生的真问题。基于问题开展活动,最大的好处是真正能在活动中让学习恢复本质。学习的本质不是听得,不是灌得,不是练得,学习的本质是链接,是经历与体验。

传统教学是分-总式学习,大单元教学是总--总式学习,课前老师把握课标,驾驭教材,分析学情,叙写目标,基于大单元进行知识建构、情境建构、主题建构,这是关键。

在大单元设计中,先整体有对一个单元的认知,这是老师的整体建构。随后,基于关联性学习,对每节课的重点进行突破,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重点,突破过程老师可以协助。最后,大部分同学可以根据老师对单元原始的整体建构,模仿形成同样的建构。每个班还有20%左右的优等生,可以基于整个单元的整体学习,建构出自己的模型。不是学老师、成为老师,而是学老师,成为自己,在创造性的学习中,产生创新力、思维力。

02

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大单元的目标续写和达成评价(明确预期学习结果)是核心问题。大单元的目标一般来自于什么地方?首先来自课程标准。今天很多老师对课标分解不了,也驾驭不了。分解课标是一种技术,驾驭课标是一种能力。具体如何分解?举个例子,每个学科都可以分为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学时目标。

确定学习目标后,要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主题时,重点要深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旧知”、原有学习方法和家庭情况,多方论证。如果是数学学科,要尽量让学习水平转化为行为动词,把“了解、理解、掌握、应用”这些词转变为具体、分层、可测的“说出、写出、画出”。

如何上好总--总式的大单元导读课?大单元导读课重点是“揭示大背景,提出大问题,建立大框架,形成大思路,明确大观念,形成大策略”。也就是让学生们有一定的方向。现在很多老师课前不告诉学生到底要讲什么,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了一半,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把大单元比作中长跑,那么处于起跑阶段的导读课不在于跑得多快与多远,而在于状态、姿势和节奏。大量的导读课也并不在于学多少知识,而在于做好铺垫,其功能和价值在于为本单元学习提供“先行组织者”,是为本单元后继学习确定目标、设计路线、明确方法、提供动力。

除了大单元导读课,再对大单元设计下的新授课模式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一般首先要明确目标,这里确认的目标是共性目标,学生基于共性目标会产生两个huo”,第一个“huo”是“收获”,第二个“huo”是“困惑”。有了疑惑,有了问题,才有动力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之后还有不会的,就进入合作学习。这时候肯定还有不会的,于是要展示质疑,展示重点、难点、易错点。然后进入精讲评价,可以小组之间先互相点评,再由老师点评。最后还有达标提升和课后学以致用,形成闭合的循环。及时反馈是大单元教学的一个亮点,反馈越及时、越有针对性,质量越高。

传统教学方式为什么让老师很累?因为老师没有用好小组合作,当老师把划分小组、组长培养、组文化建设、课堂常规都做好之后,就不会出现上不完课的情况。结构改变性质,结构决定功能,结构都不变,怎么有形式?所以小组合作体系建设是大单元的一个重要抓手。

大单元教学重点不是让老师讲,而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如何经历和体验学习?要结合老师给到学生的一份整体的学习线路图,我们现在叫它“学程方案”,有些专家会叫它学历案、导学案。无论叫什么,都是基于学生自己的大主题、大任务、大情景开展一种自主驱动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出来,使其可视化。这样才能保证过程评价有证可循。

03

案例:小数除法单元教学实践

学习目标及结果表现

知能目标: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借助模型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道理,并能够将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进行计算,借助转化思想解决小数除法问题。掌握通法通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学完本单元之后,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水平:1.能够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并说清算理。2.能够通过迁移、转化等方法解决复杂的小数除法问题,形成小数除法的通用法则。3.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小数除法问题。

小数除法单元学习主题

通过课程标准分析和教材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我们将力求让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深刻的体会,并以此作为能力发展点统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1.借助单位的不断细分,帮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的运算。2.将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具体学习任务

本单元设计了两大部分共6节课。第一部分是“融会什么”,分为3节课:第1节课是探索53÷4的计算方法,体会“细分”;第2节课是自主创编小数除法的“新情况”;第3节课是解决6÷8这种商小于1的“新问题”,继续体会“细分”,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后续研究问题的“工具”。第二部分是“如何贯通”,也分为3节课,帮助学生在整体思考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困惑或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并形成解决小数除法问题的通用法则。下面与大家分享第二部分的思考与实践。

5节课

课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尝试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解决问题,并理解算理,为最终形成通法通则奠定基础。

学习任务3-转成整数、尝试解决

活动描述:根据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解决“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计算,商会不会变”的问题。以9÷0. 6为例,把它转化为整数除法计算,看看商会不会变。

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单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尝试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在这个过程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商的变化情况有进一步的体会。

学习任务4-交流反馈、突破重点

活动描述:交流反馈两种方法的算理。

独立思考:对方法①,说明商乘10的道理,并完成下面的学习单。

全班交流: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前面总结的学习策略来解释商这样变化(乘10)的道理,使学生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小组合作:对方法②,各小组选择1种办法(情境、画图、意义)来说明为什么商不发生变化,把理由写在下面的学习单中。

全班交流:1.用情境说明商不变的道理。2.用小数意义说明商不变的道理。3.用画图说明商不变的道理。    

总结:被除数、除数、商是怎么变化的?方法:被除数乘1,除数乘10,要想得到原来的商,商要乘10。方法②:被除数乘10,除数乘10,商不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交流、理解,进一步理解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后商变或不变的道理,为最终形成通法通则奠定基础。

通过单元整体构架,建立起除法运算之间的联系,打通小数除法各种情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融合领会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透彻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从而学会学习。

案例评析

“小数除法”单元,通过单元整体构架,设计了两次整体的问题提出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整体思考,借助问题提出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除法运算之间的联系,打通小数除法各种情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融合领会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透彻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培养运算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在围绕自己的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与迁移,帮助学生建起了“承重墙”,打通了“隔断墙”,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学习,培养了优良的学习品质。

自小学数学名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