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地貌的观察”教学为例

2024/8/26 10:07:43  阅读:11 发布者: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吸收,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的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突破以往封闭式设问和唯一答案的定式思维。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也大多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情境,强调在规定时间内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把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采用项目式学习能够更好地与真实情境相联系,让学生更深入地明白地理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应用性的科目,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通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一、项目式学习介绍

项目式学习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契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项目设计。教师要真正让学生懂得和了解项目式学习对地理学习的意义,项目式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而是能够在实践探索、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建构知识、生成智慧。

从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步骤来看,具体包括主题设计、项目规划、项目实施以及项目成果的评价验收等部分。其中,在主题设计环节,教师要解读地理课程的课标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好分析。其间,教师要注意突出真实情景,要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主题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延伸,也可以基于真实情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话题设计。

教师在研读教材后,要对教材做好综合分析,并从中找出一些适合开展项目实践的内容。教师要突出项目式学习与常规课堂的有机衔接。在项目式学习实践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驱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最后,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去实施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监督,强调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在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整合,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在成果展示时,可以结合多种形式,结合不同的项目名称、项目感受进行介绍。

二、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过程

(一)明确项目式学习的主题

1.结合课标内容

“地貌的观察”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此内容让学生能够结合野外观察和运用相关的视频、图像等资源来准确识别3~4种地貌,并结合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展开分析。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动词是“识别和描述”,其中,“识别”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提取地理信息,尤其是具有特殊性的景观,要识别其主要特点。而“描述”则是要重点结合地理景观的形态、物质构成以及该景观的形成原因进行具体说明。在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中,两大核心概念分别是地貌和景观,其中,地貌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点,而景观则是指某一区域内所呈现出来的具体景象。例如,常见的地貌景观包括沙地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以及海岸地貌景观等。在本节课课标的行为条件方面,强调要结合野外观察,或者结合图像、视频等形式进行展开。因为学生的实践情况受限,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图片来带领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体会各种地貌,并掌握观察地貌的一般方法。

2.做好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地貌类型后,就地貌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这与学生的观察逻辑和认知逻辑相吻合,学生在学习认识地貌类型后,才能更好地观察和深入了解地貌。而“地貌的观察”这一节之后,又依次安排了地貌观察的具体顺序、实际内容两大方面。教师需要重点带领学生学习地貌观察的顺序、高度、坡度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路径,并带领学生掌握地貌的描述形式,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综合性思维,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3.落实学情分析

从学情基础来看,在“地貌的观察”这一章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不同的地形特点,具备了等高线的识图知识,能够了解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哪些,并对地貌知识有了基础的储备。同时,在等高线的相关知识方面也初步掌握了应用能力和具体方法,但由于地貌观察过程琐碎,在具体方法的运用方面,仍是学生实践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4.把握教学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在开展“地貌的观察”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制订明确的项目式学习目标,并安排相应的逻辑顺序开展教学。首先,从人际观念的角度来看,通过项目式学习,要让学生掌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在实践中体会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其次,从区域认知目标来看,要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实地观察视频、图像等形式,明确地貌观察的逻辑顺序。再次,从综合思维目标来看,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描述和观察地貌,要能够实现从整体到局部的对某一区域的综合认知。最后,从实践能力角度来看,要启发学生在学完本课内容后,结合学校周边区域寻找典型地貌并进行适当的考察来加强对乡土文化,对家乡地理地貌状况的深入了解。

(二)提出项目合作引出地理问题

1.创设生动情境

在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开展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以旅游观光情景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行地貌观察。对此,我们结合了新疆地区,以新疆旅游为导入,引出本节课项目式学习的主题。

首先,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探究性任务,要搜集前往新疆旅游的线路图,结合新疆的地貌特点,说出在新疆可观察到的地貌景观有哪些。由于新疆的风蚀地貌较为典型,其中,著名的魔鬼城更是有着奇特的山石类型,结合这一景观和旅游场景,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对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在了解风蚀地貌景观图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探究,并进行对照分析,带领学生探究黄土高原黄土颗粒粗细分布带的形成原因,了解地貌景观的形成特点。

教学片段一:

教师: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沙漠的录像,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奇怪的景色,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解答。

1)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柴达木盆地为何会出现大面积荒漠。

2)从自然界的观点来看,这一流域有什么风蚀形态?

3)通过阅读资料,阐明黄土高原的成因。

4)结合教学录像,分析黄土颗粒在华北黄土高原上的分布规律。

5)观测新月形沙丘的特征,归纳出其特征及成因。

学生根据导学案和教材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学案中的基本内容。柴达木盆地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植被稀疏,气候干燥,风大。强风把地面上的细小颗粒刮走,只剩下大颗粒,覆盖在地表上,这就是戈壁。风蚀地形多发生于干旱区,特别是强风区。雅丹是我国重要的风蚀地貌类型之一,其主要特征有:风蚀蘑菇、风蚀柱等。

在这个环节中,小组团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有的用PPT的方式描述了柴达木盆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戈壁,有的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有的用图片来说明风对柴达木盆地地形的作用,还有的用视频来说明风对地形的作用。在讨论环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踊跃发言,在小组中互相补充有关风蚀地形的知识。

2.驱动问题开展

教学片段2

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风蚀地形是由风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一种地形。大家对风蚀地形有什么了解?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沙丘视频,提问:这是什么地形?随后教师将地形介绍给学生。

2)教师就风蚀地形的意义提出问题,考查学生的预习状况。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出结论:风蚀地形是指被风卷起的沙尘,当风力减弱时,就会落到地面上,从而产生不同的地形。风蚀地貌以不同的形态出现,新月形沙丘是其最基本的形态。

3)教师展示一个新月形的沙丘结构图,让学生思考它的形状特点。

教学片段3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

任务1:让学生搜集新疆的旅游线路,并根据看到的沿途风景进行描述。

任务2:去旅行之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地形观测的次序如何?

任务3:地形观测包括什么内容?

教师指导:地形观测的重点是坡度、高度等。怎样才能知道倾斜的程度呢?怎样表达坡度的幅度?

学生活动:想一想,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坡度通常是由倾斜角度或竖向与水平之间的比率来表达。垂直距离和海拔有什么关系?

教师继续指导,布置调查任务,将海拔分成两部分,即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绝对海拔和相对海拔是多少?垂直高度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教学片段4

问题:结合前面已学知识,由学生动手算出3个观测点间的斜率,并判断其与预设的结果是否相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调查,可以利用软件,小组合作画出旅游线路,标出观测点(图略)。小组代表在平台上进行作业,使用资讯科技进行观测点间的间距及相对高度的测量。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发现越往下越小,越往上越高,越往下越平缓,越往上越陡。

教师指导:坡度和坡向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从农业生产角度看,斜坡较大的地区容易出现土壤侵蚀,要求修建梯田;阴坡与阳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光、雨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作物的种类和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运输线路的建设上,“人”字形、“之”字形道路的设计,都是以延长线路长度,减小坡度为目的。

学生活动:根据前面学到的坡度、坡向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解答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大峡谷3个观测点进行实地考察,拍3幅风景图片,填写《地貌现场观察登记表》。

(三)实施项目评价优化教学过程

在项目的评价考核环节,主要结合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过程性成果。例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示沙丘形成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绘制的示意图等,并进行总结。在评价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打分,分别设置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基于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在评价时,强调以自评和师评为主,辅以相应的小组互评。在知识点的理解方面,以师评为主;在学生小组能力的合作效果方面,以自评为主;在最终作品完成度方面,则以教师评价和互评为主。

必要的评价分析能够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也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但从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可能由于座位的限制,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时表现得不够积极。针对此情况,教师快速调整了座位,让小组6人围坐在一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使得学生更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在课上利用技术软件绘制具体的游览路线图,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提高了课堂的授课效率,增加了课堂的教学活力。

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也能培养学生搜集、整合、分析资源的能力。

自新课程杂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