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课标下课堂行为的新变化(四)| 角色变化 :从“课堂的控制者”到“困惑的点拨者”

2024/8/26 9:17:15  阅读:16 发布者:

自然界的生态往往是“弱肉强食”,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旦教师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和主动学习权,成为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小,成为被动学习者,因此新课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化为学生“困惑的点拨者”。

认清控制者的危害

下面案例中的这位教师,是典型的课堂的控制者:

这是一节语文课,正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教师先介绍文章的体裁:散文;作者:朱自清(学生读课文注释中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简介),然后让学生把课文读一遍,把文中的一些词语写在黑板上注音,接着划分文章的段落与层次,按照文章的段落与层次一段一层地讲下去,最后总结文章的中心、概括写作的方法,有些词语、句子的含义和问答题就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一堂课45分钟,这位老师足足讲了40分钟,只有5分钟给学生读书。

何为课堂的控制者?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自己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不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时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的课堂,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危害极大。

1.学生主体认识缺失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空间,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利于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作用,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反之,如果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控制者,以自己的权威为导向,那么学生就会失去自主地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其思维就会受限于教师的控制,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主体认知,将学习当作“别人的事”,进而阻碍其认知的发展。

2.增加教师的压力

教师如果成为课堂的控制者,那么学生就会因为畏惧心理而不敢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结果就是教师的负担加重。教师不仅要备课、批大量的作业,还要在课堂上讲大量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于是一节课的时间,教师基本上全是自己在讲,无法松懈一会儿,唯恐哪个内容没对学生讲。长此以往,教师不但会身体吃不消,心理也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不会高。

3.影响师生关系

当教师成为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就会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安排,不敢自己行动,变得胆怯、小心,毫无主见和魄力。一旦学生丧失了主体意识,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压力,师生关系怎么会和谐?教学又怎么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必然是学生因为经常处于这样的氛围中,心理压力加大,对老师产生抗拒心理,引发师生冲突。

调整心态做“点拨者”

核心素养下的新课标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就要认识到在学习面前,自己和学生是平等的,将自己当作一个学习者,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主动做学生学习的“点拨者”。

1.充分信任,大胆放手,促成自主地学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点拨者”,就要坚持“生本教育”,充分信任学生,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框架去学习,使之解放思想和学习天性,勇敢地发挥创新能力。教师本人也要充分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使之获得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进而自由发挥,自由创造,自主学习。

2.创设激发学习欲望的情境

要做学生学习的“点拨者”,教师还要在坚持“生本教育”的同时,想办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此,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某教师在教学《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时,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去做文中的荷兰殖民者揆一,向全班同学承认自己失败的场景,并争取让更多的同学来演示这一时刻。学生一见带有竞争性,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胜心,在兴趣和好胜心的驱使下,他们产生一种去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愿望,并从课文向外延伸拓展,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3.给予尊重、欣赏、鼓励和肯定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点拨者”,还要在坚持“生本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高度尊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断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使之感受到被尊重,体验成功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愿意张扬个性,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抓住心理特点和兴趣组织教学

要做学生学习的“点拨者”,教师还要注意研究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识到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组织学科活动,避免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影响学习效率。当然,教师要尽可能多利用学生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一些事情来创设学习情境,以帮助其提高学习的兴趣,攻破学习的难点。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小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竞赛和角色表演等,以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使之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

5.把握时机,科学释疑解惑

要做学生学习的“点拨者”,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的原则。

某数学教师在教学“小数点搬家”时,设计四个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①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②向哪搬的家?③小数点搬家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四个问题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问题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巧妙地发挥了点拨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围绕问题自学完课本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达到认知和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点拨的“机”,这是实施点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障碍、心理障碍和思维障碍,比如学习知识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难点和疑点,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难以自控的自卑厌学心理、焦虑烦躁心理、畏难消极心理等情况,教师就要及时给予点拨,且坚持“当点则点,当拨则拨”,点到要害处,拨到关键处。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点拨的时机,把握点拨的时机,同时创设机点进行调控。

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