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互鉴共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

2024/8/23 18:22:49  阅读:83 发布者:

小学英语课程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发展核心素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隽永的文化品质需要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光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理解、体会与鉴赏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进行合理、巧妙且必要的融合,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作用。

一、培育文化意识,坚定互鉴共赏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提高跨文化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审视全面、端正的态度,有益于学生进行健康、正确的行为选择。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尚未成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才能逐渐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因此,文化意识的培育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

而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将英语课程的文化知识内容作为单一的个体,缺失与传统文化间的有机关联,缺乏与其他要素的适当整合,导致学生存在文化认同上的误差,无法树立文化自信,在爱国主义情怀上略显单薄。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才能在合理的学习活动中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与判断,在文化交际中调适与沟通,在文化认同上得到深刻感悟与内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历久弥新,既包含饮食、建筑、服饰、发明创造等物质文化,也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非物质文化,它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皆能反映相应的道德修养、社科人文、审美情趣和风俗特色等,这些文化现象及内涵与英语教学的融合都能让学生对文化品质进行鉴赏。坚定互鉴共赏,是学生真正体现民族自豪、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必要途径和方法。

二、研读教材资源,厚植文化自信

为了奠定文化底蕴,使学生具备良好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充分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有效资源,挖掘图文、符号、情境、主题等,深度发现与运用,将文化自信厚植于学生的精神与行为。

1.品读教材中的图片信息

在译林版《英语》(下同)教材中,图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重要的表达形式,图片信息能充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浸润。

第一,书法名言类。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Story time的背景图,教室墙壁上的挂图选自于《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Story time的插图中,黑板上贴有毛主席的励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八单元Story time的背景图中,清晰地标注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图1)这些图片所表达的信息既能使学生捕捉到文化背景,又能自然地品读出其蕴含的情感。

第二,风景建筑类。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Story time的野餐图和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Cartoon time的图中,都可以看到蕴含中华古典美的凉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Story time包含了著名的北京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安门广场和上海外滩、上海博物馆与风光。在六年级上册Project 1中,展现了南海风光和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等图(见图2)。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细察优美典雅的古代建筑,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三,古今精粹类。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Story time的家居布置图中有着极具中华特色的京剧脸谱,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Story time的插图中,能够观察到印有“中国航天”和“复兴号”字样的模型展示(见图3)。教师应利用好此类图片信息,使学生逐渐拥有博古通今的文化素质,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

2.饱读单元内容中的文化元素

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Culture time板块,通过

和简单的文字介绍,呈现中外文化的异同,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需要发现、感悟和辨析。教师应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融合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会比较文化异同,理解不同国家的信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如中华的传统茶文化与西方的咖啡文化(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国的神话传说与西方的童话故事(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国的四大发明与西方的火车发明(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国的人文景点与西方的自然景点(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等,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拓宽国际视野,并形成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见图4)。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Chinese Festivals以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为话题,全面展示了深厚且生动的文化元素。教师应紧扣家国情怀,充分调动学生的文化基础,厚植文化自信。

3.拼读名称中的语言表述

优秀的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民族自信与综合实力的加持下,教材中名称的变化则见证并鼓励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志向。教材在原先China”的基础上,强调了“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以及“PRC”的表述。教材语言更积极使用了拼音特色,例如用“jiaozi(饺子)”代替了原先的“dump-ling”;用“the Chongyang Festival(重阳节)”补充了原先的“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因此,教师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doufu(豆腐)、huntun(馄饨)、kungfu(功夫武术)”等表达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深刻感悟民族文化。

三、设计教学活动,树立价值取向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素养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学思、学用、学创结合,将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内容和方式,不断树立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文化育人的特征。

1.建构单元整体教学的文化脉络

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依托文化脉络进行梳理和融合,对单元各板块进行整合或重组。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At the snack bar围绕“点餐”这一话题展开,主要介绍了食物类、饮料类词汇及点餐时使用的句型等。若是按照一般的教学模式,虽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无法使学生产生浓烈的文化意识及责任感。教师可将传统文化的餐饮之礼、饮食文化、健康膳食这一文化脉络进行融合,学生便可获得礼节文明、人文积淀和健康饮食的理念及行为。

教师可将本单元第一课时(Story time)以餐饮之礼的角度来呈现,引导学生注重点餐以及与同伴、服务员交流过程中的礼节。学生通过Read(了解菜单)、Order(文明点餐)、Enjoy(享用美食)这三个结合文化涵养的主要环节,锻炼综合运用能力。第二课时(FuntimeRhyme time)设计了饮食文化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筷子(chopsticks)、茶(tea)及月饼(moon cake)与嫦娥、粽子(rice dump-ling)与屈原的故事等环节,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自主产生了强烈的文化代入感与自豪感。第三课时(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以健康膳食为主线,学生在强化语用的同时,制作了一份“健康金字塔(a healthy diet)”膳食建议,呼吁大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上的教学实例还能得到持续的扩充和丰富,因此,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手段,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具备关联性、整合性、可操作性的教学路径。

2.基于主题意义的文化探究

主题是英语课程中的重要元素,联结和统领其他要素,对推动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基于主题意义,融入传统文化中的历史背景、人文精神、经典作品、思想意义等,促进学生进行文化探究,从中汲取文化养分,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下表所列是在主题范畴中,基于不同的主题群,围绕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进行了适度融入,学生在文化探究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民族自信心进一步增强。

基于不同的主题意义,教师应重视开发教学广度,深度发展可用资源,利用优秀的文明成果和文化价值,树立及坚定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建议与注意点

中华文化气象万千,可仰观宇宙之大,也可俯察品类之盛,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中,要做到提升自我的文化涵养,从而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及内容有效融合,不能生搬硬套。在教学中,更应注重中外文化的成因、发展和影响,指导学生辩证地思考,形成具有核心素养特色的价值观及品格,不能狭隘地判断文化优劣。对文化的鉴赏需要长期、持续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在日常活动中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日积月累,逐步坚定家国情怀,始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