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既然是大单元整体教学,单篇教学就不能“单”打“独”斗

2024/8/23 18:09:55  阅读:89 发布者:

听课教研,听的是一堂大单元概念引领下的《千人糕》第二课时单篇教学。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关爱”,而《千人糕》这课体现的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体现的是对劳动者的体谅和关爱。作为教师,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力营造真善美的氛围,让学生主动体会课文中存在的关爱之情,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关爱,并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因此而心怀感激,将关爱传递出去,在这一过程中认知社会人际关系的运行。

这节课的设计本着这种原则,老师在梳理千人糕生产过程时尽量让学生进行大胆表达,学生也能够精准地提取出课文的信息。课堂的前半部分进展顺利,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呈现出大单元的整体性,即没有在一个统一的情境下进行课文教学,也没有结合单元主题进行进一步向生活的迁移,于是我期待着后半节的内容。后半节课,老师将课堂进一步交给学生,在之前的信息提取基础上,老师将米粉、糖的教材插图拼接到一起形成完整的流程,放在学习单上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分享出来,相当于是对课文信息的二次提取和加工展示。但这个环节的展示不尽如人意——米糕这样食品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其实并不常见,因为学习对象脱离生活,又没有构建一个整体具有吸引力的任务情境,所以学生探究的动力较弱;另一方面,学生组织展示的素材只有教材的文字和老师的插图,重复性强,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较小,表达多有雷同,造成了展示环节没有生成新内容,学生聆听的意愿也降低了。

插图的拼接在我看来也有一些问题——因为米糕的两部分制作是并列进行的,一部分人忙于制作米粉,一部分人同时忙于熬糖,合并后才有了时间顺序上的递进,即包装送货销售;但老师用一条曲线串联起米粉和糖浆的制作,观感上造成了先做米粉,再做糖浆的误会,这从孩子展示时都先说米粉,很少进行到糖浆的制作过程可以看出。

这样的设计虽然看似可以解释,但实则导致了孩子对糖浆制作过程因关注靠后而了解不足,对真正的社会生产如何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来提高效率也不甚明确,错失了迁移学习的好机会。

如果是我来设计这节课,我一方面会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举办一次“糕点类产品展销会”,学生们分小组认领类似糕点的产品(面包、绿豆糕等),参考千人糕的制作工艺,把自己组产品的生产流程展示出来,说得越精彩就越能把糕点卖出去,可以让听众同学用模拟钱币进行订购投票,这样学生对于过程的了解和介绍更有动力也能表达得尽力精彩,听众也有一定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我会把千人糕的生产流程关系明确,让学生在小组内按照产品不同部分进行分工展示,感受社会生产者的真实劳动,感受合作制成产品的成就感。这些都是社会劳动过程的重要构成部分。

这就是本课的听课感受,大单元教学在单篇课文中的实现任重而道远,我也会根据以上感受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尝试。

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