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构建劳动课程 培养劳动品格

2024/8/23 18:02:16  阅读:34 发布者: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必修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载着重要的职责。为提高我校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开展劳动教育现状调研。调研中发现以下三方面问题:学校劳动教育缺少系统规划,没有形成分层有序的序列体系,资源和专业师资缺乏,不利于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大多数学生有好奇心,能参加各类劳动教育活动,但劳动观念淡薄,主动性、积极性、社会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差异性较大,开展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度还有待提升。基于此,学校从实际出发,本着“实践—成长”的原则,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努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家庭、社区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生态链,引导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弘扬勤劳勇敢传统美德、培养吃苦耐劳劳动品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架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明晰劳动教育课程理念

学校始终把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实践—成长”为主要的育人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劳动教育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等其他课程有机相融,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强调一般生产劳动与服务性、创造性劳动相结合等原则,围绕日常生活劳动与艺术手工、科技创作、农业种植、志愿服务等方面,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构建内容涵盖三类劳动的课程结构。通过校内劳育课程、家庭劳育体验、社区公益劳动等不同劳动岗位开展实践,实现学校劳动教育目标。

2.确定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学校围绕“培育‘崇德·尚美·乐学·善思’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设计劳动教育总目标,即“树立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涵养劳动品格”“养成劳动习惯”。在此基础上分层确立了劳动教育各年级目标,即“学劳动”“会劳动”“善劳动”“爱劳动”。目标体现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以及持续发展等特点。

3.厘清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一是梳理劳动教育的内容清单。根据学校办学理念,遵循本校原有办学基础和“实践-成长”的育人方式,我们系统梳理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内容清单。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例,根据日常生活的劳动需求,形成纵向“洗涤类”“打扫类”“整理类”“管理类”四个日常生活劳动模块,每个模块下梳理若干劳动内容并明确相应的劳动要求,促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有依可循,最终达成理想的劳动效果。

二是系统形成劳动教育三类课程。学校在厘清劳动教育的内容之后,我们又从实施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等角度进行再梳理,以三类课程为载体,将所有内容系统纳入到 “劳动教育国家课程”“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和“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以“劳动教育国家课程”中分年级必修课程为例,学校在劳动课程目标引领下,结合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相关内容与要求,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和需求,分层有序地设置分年级劳动教育内容,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使教育内容相互衔接,学生劳动能力不断进阶;“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分年级设置短期课程内容;“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则将综合素质评价中社会实践四个板块的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三类课程之间内容上既相对独立,又有所交叉,供不同年龄段学生选择、学习并实践。

二、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途径

1.在国家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让基础类国家课程发挥先行效能,同时努力发掘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教育的结合点,加强劳动知识与劳动意识的教育。主要通过“情境导入-分享交流-活动体验”的课堂实施路径,帮助学生普及劳动知识,增强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在校本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

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有效途径。作为短期课程,学校公开招募学员,学生按需选择参与课程内容中的各个板块,通过校本课程教师每两周一次的课程实施,对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学校主要通过“参与体验学习-高结构理论讲解-分层个性指导-合作创新实践”的课程实施路径,并将多元评价激励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激发劳动热情。

3.在实践课程中落实劳动教育

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是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学校结合市、区劳动教育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和教育要求,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校社各类有效教育资源作用,利用节假日及其他契机,通过“了解-学习-实践-分享”的实施路径,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以劳动教育周“我们的节日”春节探访活动为例,学校分年级、分时段、分主题设置劳动教育周课程,帮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获得岗位体验、收获成长经验,培育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提升实践能力。

三、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方式

1.三维评价指标

评价是引导、促进、巩固劳动教育成效的有效保障。学校以劳动教育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的实践劳动为依托,围绕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维度,构建劳动素养评价的原则、方法、标准和结构。评价可分为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等。

2.过程性记录和评价

学校以研制“个人每月参与劳动教育情况记录表”和“个人参与劳动教育情况评价表”为重点,形成“我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及时记录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伙伴评、家长评、教师评,在年级组内评选“礼仪少年”“友善少年”“诚信少年”“责任少年”“勤奋少年”,并在此基础上评选“珠溪之星” 。

3.“能量币”积攒评价

学校以能量币的方式,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关注学生过程发展。我们在“我的成长足迹”的基础上,以能量币为评价抓手,将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所获得的点滴进步和荣誉称号,以能量币的方式赋以印证,最终学生可用积攒的能量币兑换喜欢的学习用品。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励学生持续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四、实施成效

1.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提高了教师劳动教育技能

教师通过校本研修和学习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及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提炼有效的方法,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三类课程的实施路径。同时,在“学习-实践-反思-分享”中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

2.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不断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学生在各种劳动岗位实践中,逐步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培育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品格和劳动能力。学生在课程多元评价、能量币奖励等措施中不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在拓展劳动教育时空中发挥了协同育人的功效

学校建设多元劳动场域,拓宽劳动教育形式,形成劳动教育合力。我校与周家港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找到乐趣。学校定期还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指导,让亲子劳动成为家庭劳动的主旋律,让浓浓亲情在做家务、拼厨艺、种花草中流淌。

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