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为什么要把学习这件事交还给学生

2024/8/22 9:17:46  阅读:17 发布者:

不得不承认,一个年轻老师想要成长无法避免的就是“利用”着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尝试、不断变革、不断积累经验,逐渐走向老练与成熟。但老师这个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专业能力成长的试错成本很高,因为对我们而言这只是一堂课,对于学生而言,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扇门,他们推开门,看到的是繁花似锦还是萧条凋敝,都取决于一个老师的知识积淀与眼界高低。因此,我即使是一个无比懒惰的人,依然逼迫自己去阅读,去学习;我即使对很多新事物新理念充满疑惑,也在积极的吸收消化,在一次次的演练中去验证其合理性,而不敢盲从,因为我并不能拿着我的学生去试错。

其实课堂最本质的作用就是传授知识,我们现在探索的无非就是一些手段和途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知识传递时的效率与效果。孔子弟子三千,其对弟子的影响与教育从《论语》中可见一斑,孔子传授知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当然还有因材施教。上世纪6070年代的大学生,如今从事着我国乃至世界高精尖技术的人才,当年的学习也大都是在死读书、死学习的灌输式教育中成才,这似乎没有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与成就。可为什么到了当下,我们就必须做出改革?

在我刚刚成为老师的时候,我经历过三次思想的冲击。

第一次是我问一位老教师,为什么我每天给这个孩子补课、开小灶,他还是没有一点提高。老教师告诉我,每个孩子擅长的都不一样,他们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做数学题都会写文章,这些做不好但他们却在其他领域能成为佼佼者,我们要接纳人的多样性,不要打着对学生好的名义其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件事令我明白人生来就有所不同,成绩并不能审判一个学生,从那之后我也逐渐看淡分数,而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的独特性与优势。

第二次是我在抱怨,为啥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讲了好几遍,这个孩子就是听不懂。老教师很严肃的说因为你从小到大就是好学生,就是班级的前几名,你学这个知识的思路你自然而然就用带到你的教学中,可你的方法好学生一听就懂,你为什么不能站在后进生的思维方式中想一想他是因为什么卡住了,抓到他的难点,因材施教。我醍醐灌顶,老师这个群体大多数都是在当年学习数一数二的优等生,我们总是拿着自己的标准去看学生,从没想过蹲下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因此“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用心的老师”这句话原来是这个意思。

第三次是吃饭的时候,一个老师突然问我,你为什么会考研,然后当一个老师,我随口说,现在学历下沉,不考研没出路,至于当老师,父母觉得老师稳定。那位老师说,那你从来没想过自己为什么做这些事吗?我哑口无言,就像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考清华北大,为什么要找个好工作一样,大家都是循着大多数人走的路在走,听着“老人言”稳稳当当的过这一生。我曾经也想过学历史,做一个考古学者,可我没有勇气去做,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机会决定过自己学什么,做什么。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让学会的都学好,我按父母的心意报志愿、找工作,做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人生像一颗螺丝钉,找准一个位置,坚守着。

说到这里,我的答案出现了,现在的孩子不能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以完成他人安排的任务为终点,他们必须要清楚我为什么而学,我学的是什么,未来将会用到何处,吸收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权。我希望我们再问一个孩子为什么学习的时候,他不再回答我为了考清华北大,而是说出自己切实的人生目标,说他是因为热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身为基础教育阶段,老师能做的就是在一节节课上,让学生有自主的权利,不代替学生获取知识、不代替学生表达、不代替学生思考,老师只需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背景给到学生学习资源,尊重每个孩子,允许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也理解他们有快有慢,有对有错,有好有差。

五年级下学期,我们年级有了一条硬性规定,每个单元拿出三天时间,老师不能授课,必须由学生自学。随着第一单元学习的展开,我发现一直以来都是我认为他们学不好,不是学生不会学。这次尝试很成功,也激励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