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备课是个技术活

2024/8/22 9:13:06  阅读:18 发布者:

备课首先是个技术活。

在有教材的情况下,这门技术活通常是从理解教材内容,定位教学目标开始的。

这门技术活中,教学目标的定位,乍看上去是可以与“技术”无关的,因为教师用书、教材等似乎都已经为老师们准备好了。

事实却是,哪怕是“权威”给出的教学目标定位,也只有经过实施者的批判性理解,才能转化为可以真正指导行动的有意义的目标。

所以,通常而言,如果教师对这门学科有了自己的教学理解,教材熟悉之后,对教材内容往往就会有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对教学目标也会有新的判断和认识,尤其是能够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待这门学科的学习时。

真正的技术活,不应该是傀儡式的有形无神,教师不能做牵线木偶。所谓现代的技术革新,核心就是创造,就是尽情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备课这门技术,每一位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有“革新”,有创造性。

课堂是有生命的。生命在于创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备课,就有一种既苦心孤诣又乐在其中的感觉。

学期初,梳理一下,新学期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该在原有基础上有怎样的进步和提升。比如要从教材单元中学习哪些新知识和技能,建构哪些新的理解;教材之外,在母语学习上,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哪些教室课程;这一学期里,可以共读那几本书……

大家最关心的,当然是每个教材单元或每篇课文的教学,我会怎么备课。

简约一点吧,大概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我的备课,即翻、写、拟。

先说第一个字——翻。一是翻清楚单元内容有哪些板块,它们之间在目标落实上有怎样的联系;二是翻教材之外的书,从不同角度弄清楚单元文本(作者、创作背景、原文、相关其他资料等等),尽量理解得通透一些。翻的功夫下足了,单元的整体性,单元不同板块内容间的重新逻辑整合,课本之外资源的引入和运用等,就都有了基本的框架性思考。整本书还会翻翻不同的版本,比如《中国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翻着翻着发现不同版本中,有的故事后面有寓意,有的每揭示寓意,那正好,可以一本用有寓意的,另两本没有,让学生读书时补写上。这不,翻出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来了。

再说第二个字——写。说到写,很多老师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写教案,或者说写教学设计。我备课时的写,是从撰写“解读”开始的。单元有单元整体教学解读,无论是二十年前的教材单元教学,还是今天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动笔写下自己的解读。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我也会简单地写一写,或者用批注的方式把自己的解读心得标识出来。

单篇课文的教学,当然是从撰写文本教学解读入手。通常,一篇三五百字的课文,要写两三千字的解读,有时会写四五千字。例如《燕子》,写了2000字,《匆匆》3000多字……

 

只有文本解读自觉通透了,如何用好文本才有思路和底气,课堂上才能收放自如,才能有信心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学习体验。

解读写明白了,教学思路慢慢清晰了,然后才是写教学设计,也就是写清楚目标统领下的课堂上,要安排哪些语文实践活动,怎么安排。这是指单篇文本教学。大单元整体的教学规划,也是在整体教学解读基础上,厘清目标,创设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安排连贯的学习板块。

第三个字——拟,指的是教学设计撰写的同时和写好后,我会在脑海中构思、模拟上课的图景,想象课堂上学生会有怎样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身为教师的自己需要做些什么。PPT的设计制作,往往是课堂流程和图景构思、模拟的产物,然后再在课堂上借助PPT的运用把想象转化为现实——接近理想的现实。有时候,或者说更多的时候,我是不制作PPT的,觉得这样,学生、文本、教师的对话,更亲密亲切一些,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也会多一些。

拟的过程,也是一个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因为拟的时候,心理上更接近课堂和学生,更能够想学生之所想。

大概吧,我的备课,也就如此了。

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