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大概念教学浅谈

2024/8/20 16:53:00  阅读:22 发布者:

大概念教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期间的“认知革命”。布鲁纳是这一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主张应该教授“大结构”或“大概念”,而不仅仅是事实和技能。进入20世纪后半叶,大概念教学开始在美国教育改革运动中被广泛探讨和实施。90年代至今,大概念教学在我国经历了引入与探索、政策推动与推广、理论拓展与实践推进三个阶段。

一、什么是大概念?

大概念是对学科知识及相关概念间关系的抽象表述,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及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及其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其体现学科知识背后的聚焦学科本质的核心观念、思维、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共识性、统领性等共性。

大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中的具体概念,它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式:概念、观念和论题。大概念可以是一个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或术语,能够组织和整合知识、解释和预测现象。如,生物学中的“基因”、化学中的“反应”等。大概念也可以是一种观念或观点,它代表了学科中的一种思想或理论,具有指导性和解释性。如,历史学科中的“民主思想”、哲学学科中的“自由意志”等。大概念还可以是一个论题或问题,它涉及多个学科或领域。如“气候变化”等。

大概念中的“大”不是指庞大,而是指核心,是指其具有生活价值,即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大概念是上位概念,是一种处于更高层次、能够连接下位概念,能在更大范围内具有普适性解释力的概念;是认知框架,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和模型,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认知框架和结构;是核心概念,能够促进学习者的持久记忆和深刻理解。可以说,大概念是基础和框架,它使得小概念之间不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概念则是大概念的具体表现和实际应用,小概念在大概念的背景下得到解释和阐述,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概念。只有当小概念与上位的大概念对接上,小概念才能处在连接中,并随着大概念的运用而被不断被激活。

大概念是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关键内容,也是学科思维和方法的基础。它们是学科思想和理论的载体,是具体知识背后的核心内容,具有较为广泛的普适性和解释力,是深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大概念与大主题之间的关系

从广义上讲,大概念、大主题都指向以认知结构化思维为基础所进行的课程设计,都主要利用学科基本知识框架中核心性的概念与主题,将相关知识、原理、技能和活动等要素进行整合。从狭义上讲,大概念、大主题是课程结构化视域中的两种推论式表达方式。大概念是以概念为核心生长出的知识链接,能够反映出某一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核心内容。大主题也是以大概念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个大主题中必然包含着大概念。在大概念、大主题的教学设计中,均需要建立与真实生活、真实世界、真实心灵之间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真实问题或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迁移运用能力的发展。大概念是在大主题内更具体、更关键的概念,在整个知识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提供了一种抽象和综合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大主题的本质和核心,深入理解和连接大主题下的各个方面。

大概念与大主题又有着不同之处。从内涵来看,大概念是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兼具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普适性极强的概念。正因为有生活价值,大概念才有机会在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不断地被运用,而每一次运用都在提升它的可迁移性。大主题相当于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在对知识的观察、体验、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的,集中体现了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从特征上看,大概念是指具体知识背后的更深层的、核心的思想或看法,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表述,是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规律的概括,偏向于对知识的概括与梳理。大主题则侧重在具体情境下接触与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具有情境性特征,有时更能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当前大概念教学在我国流行的原因

随着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型,知识爆炸性地增长,教育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培养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筛选、整合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更为高级的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促使教育界开始关注如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世界范围看,“认识”——认识所选择的单元主题、“理解”——理解单元主题的核心概念、“做事”——运用核心概念以及学科事实在真实情景中“做事”,学生通过“做事”亲身获得“理解”,已经成为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的全部内容。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与国际接轨。大概念教学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大概念教学强调以学科核心概念为中心,将其他概念和知识围绕其展开,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概念教学强调对持久的、跨学科的基础概念的理解,更能帮助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正在进行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等在内的一系列的改革。大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为这些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引入大概念教学,可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现代数字技术,为大概念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资源。

四、大概念教学的运用场景

掌握基础概念。大概念教学适合在学习某个领域或学科的基础阶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框架。通过介绍核心概念和原则,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该领域的整体认知。

进入新领域。当学生初次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或学科时,大概念教学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对该领域的整体认识。通过介绍关键的概念和原则,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该领域的基本框架。

解决实际问题。当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时,适合使用大概念教学。大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模式。

进行跨学科学习。大概念教学适用于跨学科整合的情况,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通过介绍共同的概念和原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的关联和应用。

激发学习兴趣。大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供概念的整体框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理解复杂系统。当涉及复杂的系统、过程或理论时,大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整个系统的整体认知。通过介绍关键的概念和原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培养综合能力。在大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帮助其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综合思考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概念的含义和应用,学生可以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来生成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在大概念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框架和思维模式,帮助其在学习新领域或解决新问题时应用和扩展已有的知识,进而提升终身学习能力。

五、大概念教学的基本特征

中心性。大概念是教学的核心和精髓,具有统领性,所有教学活动和学习内容均围绕大概念进行设计和组织。大概念教学强调以大概念为核心,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体性。大概念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概念、原理和理论进行整合,帮助他们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立知识的整体框架,提高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普遍性。大概念具有普遍性,能够应用于不同的学习领域和学科中。大概念通常是跨学科的,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深度性。大概念不是浅层次的概念,而是深层次的概念,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多种学习方法。大概念教学强调对概念本质、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迁移性。大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迁移到不同的领域和情境中。大概念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大概念,使他们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和问题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持久性。大概念源自对学科的深入理解,是经验和事实消失之后还存留的核心概念,能够长期存在于学生的记忆。大概念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能够帮助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环境。大概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深化对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如何处理好大概念教学与传统的常规教学之间的关系

大概念教学与传统的常规教学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两者都是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存在的。其次,大概念教学可以看作是传统的常规教学的一种进化和改进,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强调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概念的建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的知识,促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两者可以相互融合和交叉应用。

更新教育理念。大概念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大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和优势,同时也要充分肯定传统常规教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深入理解教材。大概念教学强调学科本质和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其中的大概念和传统常规教学的知识点,并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结合点。通过将大概念融入传统常规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整合教学内容。大概念教学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而传统的常规教学通常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授课。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框架。

创新教学方法。大概念教学和常规教学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与传统的讲解、演示等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强化实践环节。大概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教师要重视实践环节,设计各种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等,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

拓展教学资源。大概念教学需要更多的跨学科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科技等手段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素材和案例。同时也可以借助各种教育机构、学术组织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

七、对大概念教学的错误认识

认为大概念就是单元的主题或论题。大概念确实与主题和论题有关,但大概念更倾向于探讨学科内的一些深层概念和原则,而不仅仅是单元的主题或论题。

认为大概念就是要高度概括。大概念确实需要概括,但并不是越概括越好。过于抽象的概念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

认为大概念就是素养目标。素养目标体现为一种在真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专家素养,而大概念则反映专家思维。两者有关联,但并非同一个概念。

认为大概念是独立于课程内容之外的概念。大概念应该贯穿于课程内容中,需要教师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认为大概念是固定不变的。大概念是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的,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

认为大概念教学只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大概念教学适用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只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合的大概念进行教学。

认为大概念教学只适用于特定学科领域。大概念并不只局限于特定的学科领域,它也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跨学科的探讨和应用。

认为大概念是要靠“记”的。大概念教学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忆概念,而是要通过各种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大概念。

认为大概念教学会影响考试成绩。大概念教学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八、大概念教学面临的挑战

大概念教学具有许多优点和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第一,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理解

和应用大概念。第二,大概念教学需要适合的教材和资源支持,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大概念。第三,大概念往往是学科中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第四,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和兴趣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对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不同。教师需要寻找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第五,大概念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大概念。这需要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能力。第六,大概念教学强调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目前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还不够全面和准确。第七,大概念教学需要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教学,会增加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压力。如何合理安排和组织大概念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进度是一个挑战。第八,大概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这与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环境不完全契合。教师会面临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和阻力,需要在平衡教学目标和应试要求之间寻找平衡点。

做好大概念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转变知识观是核心。学科知识不是学科事实,而是学科理解;不是遮蔽世界,而是揭示世界;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深越好。教师要切实践行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制定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和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确立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实施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

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