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校,在教学常规工作中会把观课、议课和评课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不同类型的观课、评课活动。例如通常会安排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研讨课;中年教师的展示课;名优教师的示范课;优质课的打磨课;以及新课程新教材双新示范学校的同课异构等课型。
作为教师,想要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有很多方面的途径和方法,其中观课、评课就是一种较为快捷的办法。通过观课、评课可以学到本学科老师授课的方法、经验,以及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突破重点和化解难的措施和办法;还有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对提高自我掌控课堂的能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走向成长、成熟、成功的一条快车道。
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通常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三个途径。而观课、评课也属于“同伴互助”的一个方面,有人概括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攀升,
2.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提高;
3.专业交往,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作为教师,如果要想评价好一堂课,首先应该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然后才能合理地去议课和评课。下面对一堂好课的标准、上好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及如何评价一堂课三个方面,作以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云,标准各不相同、不太一致,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并将其概括为“五实”:
1.有意义,即扎实,
2.有效率,即充实,
3.有生成,即丰实,
4.常态性,即平实,
5.待改善,即真实。
具体内容如下:
1.有意义: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有所得,不仅限于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能力的提升,积极情感的培养以及学习动力的激发。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这意味着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所改变,不仅仅是表面的了解,而是内在的了解,是内在的理解和深度的学习。
2.有效率: 保证课堂活动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并从中受益。这涉及到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估,以及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全面提高。
3.有生成性: 避免完全预设的教学模式,应创造一个充满互动和生成的课堂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和能力的投入,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
4.常态性: 无论观课者是谁,也不用关心观课的有多少人,讲课教师都应该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专注于课堂教学本身,而非外在的压力和有关评价。这种态度有助于营造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得教学成为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
5.有待完善: 应该认识到没有任何一节课是十全十美的,每节课都会有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需要教师的不断反思和完善及改进,而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其他形式的评价。
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课就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现实中的课应该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才可称之为真实的课。
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若要是上成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会给老师增加许多的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的。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师的心胸也会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性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本人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学习和研究,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概括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创设情景,新课引入新疑、合理。
2.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做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3.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环环相扣。
4.讲授自然流畅,表达严谨,知识点准确无误。
5.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知识掌握牢固,并能灵活运用。
6.设置问题,探究研讨,能够顺利解决。
7.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得到化解。
8.课堂练习当堂完成,知识、能力、素养三者兼顾。
9.评价及时合理,准确到位。
10.学习目标,有效达到;学生思维,激励诱导;
知识能力,同步进展;核心素养,得到体现。
二、一堂好课的八个基本要求
关于一堂好课,应遵循下面的几项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以素养为导向。
2.能正确的讲授教材内容,做到以课标为准绳,以课本为依据,以学生为根本。
3.精心设计教学,学习任务明确,问题设置合理。
4.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5.学生学习方式灵活多样,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相互结合。
6.小组合作,自学、对学、群学,讨论热烈,勇于展示。
7.自评、互评、小组评、老师评,评价形式多样化。
8.问题解决,任务完成,目标达成,效果良好。
一堂好课对讲课教师的要求:
1.教学目标的设定明确、具体、清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以素养为导向。
2.学科知识准确无误,专业技能熟练,对教材把握准确。设计思路清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
3.驾驭课堂的能力强,智慧、灵活的把握课堂各种反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问题的设置具有启发性、创造性,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提高,品质培养,素养落实。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
5.教学语言规范,富有感染力。教态自然、亲切、落落大方,板书功整,直观明了,层次分明,条理性强。
6.具有新课改的理念,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引领、示范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一堂好课对学生的要求:
1.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能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能够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良好,有多边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
4.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取得收获,得到发展,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5.整体上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掌握所学知识。
6.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知识能够掌握,能力得以加强,素养得到培养。
三、如何评价一堂课?
通过观课、听课,要学习讲课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充实和完善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要效果。那么在观课听课之后,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课堂呢?
可以从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课堂的生成状态,课堂的呈现方式,课堂的效果,目标是否达成等方面进行评价。
下面就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加以具体说明之。
教师教的方式如下:
1.设置情境,新课的引入方面。
2.是否有恰当的教学目标。
3.是否设置问题,让学生展开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4.课堂上教师讲的如何?能否做到精讲或少讲等。
5.运用启发式教学,引领、指导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如何。
6.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化解方面做的如何。
7.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开展的情况。
8.对学生的评价,鼓励、指导、表扬是否及时。
9.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如何。
10.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课堂效果如何。
学生学习的方式如下:
1.学生状态如何?是否集中注意力听课。
2.学生能否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3.自学、对学、群学方面开展的怎么样?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上台展示如何。
5.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6.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么样。
7.本节课学习完之后,学生收获了什么?
8.学生在哪些方面会有所提高。
教师的备课、上课、观评课,是教学活动的三个不同环节,看似互不相关,实际上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通过观课评课,能够评出来讲课教师的优点、亮点、特点,这正是需要大家学习的地方,然后可以将此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这种备课、上课、观评课经过多轮的循环,经过实践的探索和检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得到加强。
相信老师们,只要用心、留心、有心,并去不断的研究学习、实践探索,老师们驾驭课堂的能力,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提高。自然而然,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学无止境”。老师们才会真正的体会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和探索实践,教师们的业务能力才能有所显著的提升。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