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活动】研融合课设计 赋能教育教学 ——邯郸市初中英语荆媛媛名师工作室能力提升工程2.0在线研修
2024/1/20 11:28:43 阅读:78 发布者:
研融合课设计 赋能教育教学
邯郸市初中英语荆媛媛名师工作室研修
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融合是构建信息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变革,积极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邯郸市初中英语荆媛媛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于2023年12月8日晚8:00-8:30,共同研修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技术培训。
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手把手教你融合课设计》。活动的主讲人是来自邯郸市经开区吴唐营小学的吴琳老师。
吴琳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本次研修活动的分享。
一:为什么融合?
为什么要融合?
吴琳老师指出:
①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
②融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学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③融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二:如何设计融合式教学?(怎么做?)
吴琳老师通过上课的流程,即: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新知和总结提升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课堂实践进行了解读。
其中,吴琳老师还指出,在新课导入环节、新课讲授环节以及巩固新知环节,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吴琳老师通过上课时每一个环节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时应该遵循的原则给予了详细的讲解。
在新课总结提升环节中,吴琳老师重点推荐了鸿合和希沃两个软件。
新课导入
三:融合课比赛注意事项。
吴琳老师在融合课比赛的注意事项中指出:
①以教师为主导,改变教师的课程融合观念。
②以学生特点为依据,寓教于乐。
③以教学内容为依托,选择有效、合适的融合切入点。
④以可实施性为宗旨,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功效。
同时,还需要遵循“四性”和“四问”原则,即:教学性:问技术设计是否为教学目标达成而存在;融合性:问课堂上使用的技术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必要性:问如果使用该技术是否影响目标达成;最优性:问是否还有更合适的技术帮目标完成。
划重点
写在最后
通过今天的研修活动,我们了解到: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教育教学资源。借助这些资源,我们依据学科组的智慧和力量,探索技术创新课堂新模式,打造学科共同体,让信息技术融合并赋能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学习掠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次的研修活动为大家提供了征战于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利器,我们也定能在教学中实践和诠释好“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形象。
转自:“邯郸市初中英语荆媛媛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