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四个维度出发,掌握期末高效复习的方法

2023/6/7 10:13:09  阅读:104 发布者:

临近期末,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开展阶段性复习?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帮助教师掌握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抓住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的重点,有效提升复习教学的质量。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如何掌握阶段复习的有效方法?

※ 怎样抓住复习教学的重点?

※ 怎样提升学生的记忆水平,提升复习的效率?

※ 不同类型复习课的教学流程是什么?

知识结构是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生要厘清知识脉络,就要复习。学习新课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而总复习则是在已经建构好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反过来综合性地再次理解这个结构中的一些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复习的功能是对知识结构的再进一步建构,它有利于强化学生知识结构、学科结构和能力结构,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复习存在于各个阶段,包括新课的复习、单元复习、三年总复习等。对于如何进行复习,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通过下面这张图来表达:

平时的新课学习是理解-应用-概括的过程,即要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应用它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并对概念和规律进行抽象概括。

新课的复习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它从知识点出发,帮助学生梳理搭建学科结构。而三年总复习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它是从学科的基本结构出发,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学科要素之间的关系,再细化到某一个知识点是否掌握。如果新课学习比较到位,那三年的总复习就会相对轻松。

临近期末,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有效开展阶段性复习?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帮助教师掌握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抓住期末复习的重点,有效提升复习教学的质量。

1

厘清总结反思的方法,有效开展阶段复习

学习需要在真实情境中,在学生积极的思维下,对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自主的建构,总结和反思是建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总结反思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

阶段复习最核心的内容是对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总结,形成某一阶段学科的能力结构,实际上就是对整个阶段进行整体的复习。对于学科的能力结构可以用下图进行表示,这张图由品质、方法、知识三个维度构成。

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构成知识的结构,知识和方法这两个维度构成一个整体,即学科结构。学科结构在大脑中的内化,构成了一个人大脑中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与品质结合,构成了人的能力结构。

思维品质反映的是人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这五个品质可以推广到任何涉及到能力的地方,比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因此把知识和方法用于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体现思这些品质,就构成了能力。教师在进行阶段总结时,主要总结的是知识、方法形成的学科结构,以及基于这样的学科结构去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

阶段复习包括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学年复习等,阶段复习主要有两个任务:

第一,系统总结本阶段所学知识和方法,形成合理的阶段性的认知结构(学科结构)。在形成学科结构的时候,除了知识本身,教师还要渗透一些思想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想方法。比如:

数学学科中有转化、类比、归纳、分类、方程、统计、集合、函数、优化、模型、实验猜测等方法;

语文学科中有比喻、拟人、排比、阅读方法、写作方法(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学叙事等)等方法;

科学学科中有观察、实验、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归纳、演绎、臻美、模型、理想化等)等方法。

第二,系统概括本阶段所解决问题的类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按照类型和方法对习题进行分类。我们最好从知识的本质对习题进行分类。

当然,在分类的过程中也要避免所形成的解题思维定势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教给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阶段复习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反思,总结反思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01

概括式总结

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学生个人或者小组讨论概括总结所学内容,教师引导总结。可以让学生应用叙述式、列表式、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法进行系统概括。

02

比较式总结

即通过比较两个知识和方法的异同来进行的总结。

一般来说,我们在总结单元知识时,最好借助学生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单元内部的知识、不同单元之间的知识也需要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它们的异同点,再进一步深化,就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理解,也才能真正明确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这一知识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

03

解释规律式总结

通过对定理、公式、概念、规律、解题方法等进行系统的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比如复习某一学过的规律,这一规律可以解决哪几类问题,总结出来后,以后遇到相关的问题,就可以把规律和问题连接起来,很快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04

延伸式总结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课堂总结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2

明确新授课与期末阶段单元复习的差异,抓住复习重点

期末复习时的单元复习课与新授课时的单元复习课在课堂立意、目标达成路径、练习题选择等诸多方面有较大差异,前者决不是后者翻版与重复。

01

从立意上看

新授课时单元复习课是本单元知识、思维、题型的第一次线性梳理,属于单元内基本建构;而期末复习时单元复习课,属于站在整本书结构上对单元内容的对比、关联的立体、深度建构。

02

从授课方式及侧重点来看

新授课讲题时重在讲明白公式推导、概念怎样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讲基本题型怎么做(应用);习题课不再重点讲公式推导,把重点放在了记和用上;单元复习课重点是讲公式各种推论变式使用;大复习课即期末复习课重在把小规律提升归纳到大规律(多题归一)

这里所表达的是课型不同,阶段不同,就是同一类型讲课侧重点也不同,因此不能用上新课套路去上常态单元复习课。同样道理,也不能用新授课时单元复习课套路去上期末复习时大单元复习课。

03

从选题视角看

例题、练习题选择、设计要统筹考虑四例四维。

四例指的是范例(例题的代表性、示范性)、同例(与例题同类型题)、变例(变式训练题)、仿例(让学生自己出题);四维指的是正向思维(直接代公式、顺着想的题)、逆向思维(公式需变换、需逆向思考的题)、特殊思维(给生活经验有关、有隐藏条件的题)、综合思维(一个题用到多个知识点、公式或放到综合范围内看是否混淆的题)

新授课例题与练习题选择应以考察正向思维题为主,涉及一点点逆向思维题;习题课例题与练习题选择应以考察逆向思维题为主,涉及一些特殊思维题;常态单元复习课例题与练习题选择应以考察特殊思维题为主,涉及一些小综合思维题为主;期末大单元复习课例题练习题选择应考虑以往周清、月清中易错、易混点为主,以考察跨单元综合题为主。

常态单元复习课重在知识、题型系统规纳,重在系统性;而期末大单元复习课重在查漏补缺,强化反馈掌握不好题型,重在思维建模,重在迁移,重在速度、准确度。

3

掌握有效记忆的方法,提升复习的效率

复习离不开记忆,学生要想高效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必须能够从大脑中灵活地提取知识和方法,涉及大脑的记忆功能。因此,基于理解的记忆能够让复习的效果更好。在记忆的过程中,识记是第一个基本环节。影响识记的因素包括目的任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给学生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学生才能进行记忆。

第二,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活动要比听到和看到的更为深刻。

第三,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材料的数量要适中。比如让学生背课文,一段一段地背诵比通篇文章背诵效果要好,另外,形象的材料要比抽象的材料容易记忆,教师要懂得将抽象的材料进行形象化,比如理科的教学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知识形成的动态途径。

第四,识记的方法特别重要。要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对象的有意识记,其次要多进行理解性的记忆。从初中开始,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就开始下降,如果一味进行机械记忆,记忆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提出的遗忘规律曲线

在记忆中,保持和遗忘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遗忘规律是一般人普遍遵循的记忆规律。根据遗忘规律图,可以得知:在一天内,人记忆的内容就会遗忘掉近80%。基于此,可以有以下几种减少遗忘的方法:

1. 在上新课之前,应该让学生回忆昨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尽量回忆出与这节新课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课前复习。

2. 在下课之后,让学生在大脑中回忆一遍这节课所学知识。在写作业之前,学生先合上书回想今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动笔。

3. 在睡觉前,回忆当天各门学科所学知识。

4. 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对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复习,将易错题进行归纳,并在1-2天之后重新复习这些题目的解法。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就很难遗忘掉所学过的知识、探究过的活动,而且往后的复习会越来越轻松。

4

借助两种不同课型,“因地制宜”进行复习教学

01

单元复习课

基本流程:

1)让学生选择不同方法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把碎片化知识构建成系统知识网络。(精学)

总结方法有:罗列法、比较法、列表法、知识树法、鱼骨图法、思维导图法。

步骤为:自我初步总结——观看、学习优秀学生总结——修订、完善自己总结——理解消化记忆总结中涉猎知识点。

2)师生、生生合作对本单元题型、解题方法、思维类型进行规律加典型例题式总结(精析)

3)生生合作对典型例题(特指逆向思维、变式思维、综合思维的题)进行剖析。让学生分享易错点、易混点及积累好题(精练)

4)独立完成检测(精测)

5)习后反思(精结)

该复习课内容较多,可采取一课二上。一课时完成环节1,二课时完成2-5环节。

02

三讲三纠一结总复习课模式

基本环节:

1)教师出示精选有代表性试题(题组),让学生先独立做,教师巡视批改,发现易错或有创新解法。

2)不是每题都探究,只研究从第一个环节易出错或有创新解法的题,教师或学生系统讲解(展示),若时间不够,可只述解题思路。

3)上述研究的习题,如果有较低层次的学生仍然在复习后不明白,那么可以先让同桌互说思路方法,再让学生上板复述,最后再订正。(二纠)

4)教师务必对所学(讲)题,提前做一遍,对学生易错的题心中有判断,准备好备练巩固习题,让学生进行同类巩固。

5)教师对这一组题所涉及知识点、思路、方法进行拓展提升。

6)课后针对错题进行变式训练(三纠)。

总而言之,复习要重视归纳知识,形成网络;总结方法,寻找规律,同时要把知识和方法整合起来,形成结构。同时,复习课要精选例题,要重视不同例题之间的关系,加强联想,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 中小学老师参考

转自:“思维智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