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3年高考模拟主题作文(八十八):坚守俗见智慧,突破谋求发展

2023/5/24 14:21:36  阅读:1926 发布者:

2023年高考模拟主题作文(八十八):

坚守俗见智慧,突破谋求发展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中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物)的故事:宋国有一家人善于研制不龟手之药,但他们世世代代却只是用它来做和漂洗丝絮有关的事儿,得到的价值也“不过数金”;后来有一天,有一位客人用百金买下了它的制作技术,用它来服务于吴越交战中受冻的士兵,由此得到的价值是“裂地而封之”。世世代代以此为事,这是坚持俗见;不以此为事而以彼为事,这是突破俗见。俗见,往往是生活中的常理常情,它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和智慧。突破俗见意味着对此的超越和创新,有时甚至是颠覆。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以“坚持俗见与突破俗见”为主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通过叙述《庄子》中的一则故事,提出了坚持俗见与突破俗见的概念,阐释了二者的内涵。坚持俗见并不是错,《庄子》故事中的宋国人制药而获数金,世代为业,绵延不绝,并不能言其失败;但以百金买下制药技术的客人以此谋利,裂地而封,显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可见突破俗见的思维方式更胜一筹。材料虽并未明确地指出二者之优劣高下,但通过材料中讲述的故事,考生应把握住写作的方向:突破比坚持更能创造收益、凸显价值,相比墨守成规、不谋改变的惯性思维,跳出框架、敢于创新的突破思维显然更有利于时代青年开创事业、践行奋斗。坚持俗见象征着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维定势,在已知、稳妥、被前人证实其可行的道路上行走固然安全舒适,但一味保守、无视机遇、不谋新举的惰性也妨碍着人的发展。而突破俗见则象征着不甘现状、求变求新的思维闪光,在坚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看到其中所隐藏的变量与机会,敢于尝试、勤于思考、乐于挑战,最终冲破桎梏、突破旧局,另辟蹊径。

写作时,围绕题目所给出的主题,考生可以先从正面论证坚持俗见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人格两方面论证“突破”比“坚持”更具价值的原因:再结合材料,联系社会实际,具体阐释怎样做才能跳出“坚持”,实现“突破”;最后强调观点,总结全文

参考立意

1.积极创新,摆脱因循。

2.冲破惯性,另辟蹊径。

3.敢于尝试,大胆践行。

4.坚守自我,敢于突破。

原创佳作

坚守俗见智慧,突破谋求发展

扑花浅浅蝶,迎风盏盏香。庄周寓言,启悟深深:先人经验代代传承,坚持之中获利微羡,突破创新用于他途,裂地封疆利如潮涌。俗见面前,何去何从,依刍荛之见,面对俗见,该坚守的必须坚守,需突破的必当突破。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此则当如圭臬,必奉之。

守常理常情,传承先人经验智慧方行稳。坚持俗见,需要我辈名慧眼,广思辨,精筛选,恪谨严。梅香脉脉融春意,雪压枝头淡淡白。俗见是生活里的常理常情,是先人经验与智慧,既如此,做事需循常情理,当纳前人智谋。然世事风云,芜杂难辨。什么才是顺应潮流,我辈当谨记的真知灼见,什么是糟粕之物,我们面对俗见的时候,要学会辨别与甄选,不被假象蒙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为坚信对党忠诚的俗见,才有李大钊的慷慨赴死,因为坚守强我中华之俗念,王进喜才能投身砼泥不改党员初衷。坚持俗见就是坚持理想信念,把信念化为行动。

破固化思维,创新发展常规旧矩能致远。突破俗见,需要我辈有胆识,眼光远,寻规律,不畏险。幽谷芝兰香溢远,夏日不解晚来凉。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破不立。创新才能发展,突破才有进步。思古,每一次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前人的突破,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对前人的突破,也许人类的文明回到退几百年,如果没有对固有的思维方式的突破,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会夭折于计划经济的牢笼之中。突破俗见,意味着不被固化的思维拘泥。奋楫笃行勇创新,前人经验固可循,若要时代大潮搏风浪,发展创新才可循。以创新利剑破俗见天空。当守俗见应需守,该破俗见莫等闲。坚守是为了突破,传承是为了创新。面对前人智慧的火花,以坚持助燃,以创新催化,必将星星之后可以燎原。绿竹拔节声声脆,黄菊吐蕊浅浅黄。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辉煌。中国共产党风雨百年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持不改,没有必共产主义更伟大的思想,坚持这样的俗念才让我党在百年风雨历程中不断突破,强国富民的俗念不变,变更方针,改变方法,不断突破,强国富民,不但发展,民族复兴,锐意创新,辉煌发展。守是细谨致,破是勇毅行。我辈青年需牢记,坚持突破不矛盾,明辨之中得真淳。

旧时粉面春,秋来容颜新。四季更迭至,还看陇头人。新旧之间,守破之地,是我辈青年需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权衡损益,斟酌思辨。俗见之中启悟后人,厚积底蕴的文化根脉将永远传承,若要恒久还需注入活力,创新以发展,破旧而久远。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