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模拟主题作文(八十六):
持自身之个性,融世界之大流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过去20多年,中国的芯片处理器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北斗模式。以龙芯为代表的企业,独立构建技术体系,独立建设产业生态,通过完全自主来实现产品可控。二是高铁模式。以海思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研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近年来,出现了第三种模式——5G模式,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全球生态建设,通过融入国际生态,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产品。这三种模式都需要重视,都对当前中国的处理器发展有推动作用。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题
材料主要介绍了中国芯片处理器发展的三种模式:强调独立自主发展的“北斗模式”,侧重引进技术后再创新的“高铁模式”,主张参与全球化竞争的“5G模式”。
启示学生探讨科技发展中“独立自主”“引进创新”“全球化竞争”的多元化形式,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向个人发展、文化建设、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等层面拓展,展现思维水平。
北斗模式:关键词是“独立自主”。关联点:自力更生,科技自强。不依赖外国技术,避免被“卡脖子”,确保相关芯片的自主可控性,从而具有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这种模式的攻关克难过程中,蕴含了中国科学家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钻研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永不过时的。
高铁模式:关键词是“引进创新”。材料明确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也就是在引进技术后再做创新。体现“开放”“吸纳”“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充分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技术,一方面结合自身实情有突破有创新。(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且,中国高铁从最开始的“走出去”学习技术,到现在的“走出去”输出技术,其间实现了质的飞跃,可谓是技术的“双向奔赴”,如今的中国高铁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5G模式:关键词是“全球化”。这是“近年来”的发展模式,是立足全球化背景,中国企业与世界接轨、融合,参与和适应全球化竞争,也体现出“世界经济共同体”的发展理念。
对以上三种模式,可以重点抓住一种来写,写清写透,如能结合多种,且有所侧重,或找准它们的关联,建立逻辑,无疑更佳。
可以从中国芯片处理器发展写起,做好诠释与阐述,也可以适当延伸到其它领域,比如企业发展、文化建设、政治道路、国际关系等,也可以着眼个人学习生活实际,写出切身体验。
参考立意
打好芯片发展的“组合拳”
创新为本,以变应变
立足自主,放眼全球
能走出去,能引进来
别丢了独立自主的本
与时俱进,融入世界
芯片发展的双向奔赴
打造更多的“中国名片”
拓宽科技发展之路
原创佳作
持自身之个性,融世界之大流
中国芯片由过去的“北斗模式”与“高铁模式”逐渐演变出新时代的“5G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发展与同被看重的现况,启示我们要:持自身之个性,融世界之大流。
“北斗模式”即全过程皆独立自主完成,通过彻底的自主性来实现产品的可控.此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削减外界因素的影响,打造富有自身特性的产品。但其弊端也格外突显,——易脱离社会需求,且发展速度较为迟缓创新动力不足。
“高铁模式”引进其他国家或行业的技术,通过吸收、消化其中的精华之处,运用至自身产品中实现再创新。(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如此便加快了发展的脚步,提高了创新驱动力,但选择的局限性、研发的迟缓性等问题仍然存在。
“5G模式”为企业融入国际生态,在共同的参与建设中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
这三种模式各具利弊,都需要重视。取三者之长运用至企业、社会及国家,皆为明智之举。
“没有两片雪花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属这一个体的特征,在涉世过程中,能保持自身个性之人往往受人景仰,如狂放不羁之太白,出淤泥而不染者灵均,舍功名富贵之陶潜……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亦然,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中仍需坚定文化自信,保留核心特色。
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完全断绝与外界的交流只是固步自封,作茧自缚。清王朝闭关锁国导致腐朽落后,屈辱近代史被迫开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既定,市场面貌焕然一新。如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以大国姿态,彰大国风彩,伸出援手,助力合作共赢。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或许一滴水不足以解渴,无数细流汇成的江河却能滋润广袤的土地。融入世界的大流中,我们能随着浪潮不断前行,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获取新知,提升自我,并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愿我们都能积极融入世界之大流,以自己独特的姿势,昂首向前,在与他人的互鉴中仍不失本我,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