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模作文“定理”与“定法”,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
“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这个不存在理解障碍,因为数理化定理天天用。
“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这个存在理解障碍,因为学生大多会自由替换成“法则”“法规”“教条”“常规”等。
在王夫之的名言中,“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哲学态度。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很多不变的原理和规律,但并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和策略。
进而联想,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应对变化的挑战。如果我们只追求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策略,就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失去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思考,寻找灵活的方法和策略。
【优秀范文】
1.有定理而无定法带来的思考
在王夫之的名言中,“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哲学态度。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很多不变的原理和规律,但并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和策略。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它们。然而,我们也会发现,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
以人际交往为例,我们都知道“以礼相待”、“待人以诚”等原则。这些原则在不同的场合都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方法和策略会因人而异。比如,在商业交往中,我们可能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技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在家庭和朋友之间的交往中,我们则更加注重情感和真诚。
同样,在职场中,我们也需要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比如,我们需要了解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然而,即使我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也不代表这些方法和策略是永远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方法和策略也会不断地被更新和改进。比如,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学会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来进行宣传和营销;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学会利用数据和算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价值。
因此,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原则和价值观,保持自己的信念和人格。
总之,“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思想,它告诉我们要在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同时,坚守原则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和社会。
2.有定理而无定法
王夫之的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它向我们传递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认识到自然界存在不变的规律,二是意识到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灵活应对,不能生搬硬套。这种思考方式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教育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教育中,我们常常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识。这些都可以被视为“定理”,也就是不变的规律。但是,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套用固定的模板,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兴趣和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有天赋,我们应该鼓励他更深入地学习数学,并提供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如果一个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较为薄弱,我们应该引导他多进行阅读和写作,并提供个性化的语言训练方案。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此外,在教育中,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索,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因为现代社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思考模式。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将固定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上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综上所述,王夫之的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育中,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索,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在教育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教学需求,让教育不断发展、更新,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除了在教育中,王夫之的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但也需要创新科学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经济领域,我们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但也需要灵活运用经济政策和管理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总之,无论在哪个领域,我们都需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最后,我想说,王夫之的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虽然是在古代提出的,但其思想内涵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鼓励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3.从“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看思维的灵活性
王夫之的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反映了一种思维的灵活性。如果我们只固守不变的方法和策略,就会限制我们的思维,无法创新,难以适应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在遵循定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应对变化的挑战。如果我们只追求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策略,就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失去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思考,寻找灵活的方法和策略。
对于企业来说,灵活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现代企业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市场的不确定性、技术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等等。如果企业只坚持不变的方法和策略,就会错失机会,失去市场竞争力。相反,如果企业能够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适应市场变化,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另外,对于个人来说,灵活的思维方式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只坚持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就会限制我们的思考,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当然,要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略定理。相反,定理是我们思维的基础,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则。只有在遵循定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这句名言,启示我们要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定理,必须在定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在现代社会,思维的灵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只有拥有灵活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适应未来的挑战。
另外,灵活的思维方式也可以促进创新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如果我们只固守不变的方法和策略,就无法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机会。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就有机会发现新的机会和创新点。
总之,灵活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在遵循定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只有拥有灵活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
▲以上资料来自“齐鲁家校情怀公众号”
【深圳名师下水作文】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法不拘万事成
龚志民
军队要寻求胜之理,于是有了《孙子兵法》;社会要实现美好愿景,于是有了寻找“幸福感”之路;体育要不断追求刷新极限,于是就有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种种途径。胜利、幸福、更,都是“理”、是方向、是原则,不是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路径。有了“理”,还得有解决的“法”,才能成事。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法不拘万事成。月不变,溪千条;月入水,形各异。拘于死理而刻舟求剑,则会失去实事求是的明眸;不遵循理而自行其是,法易成失去方向不切实际的瞎指挥。不时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环境的执行者,针对同一目标,有千差万别的方法手段。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幸福感”的内涵和实现方法,在陶渊明、范进的人生中,一隐一进,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实现方法。《孙子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用兵之理,被马稷守街亭时,把王炸打成了烂牌;而在《上甘岭》中,志愿军把“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理”变成了王炸般的经典战例。法必须随势而变,正确与否有待实践检验。任何先入之见、人为预设的美好,在瞬息万变的形势面前,都很容易如鸡蛋般碎裂。
“理”的真伪,在于检验;法的高下,决定效果,“法”的效果阐释“理”的高下。马克思主义当然是真理,但社会主义在前苏联降下了旗帜,让社会主义之“理”降至冰点;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又让世界看到了东方的红色曙光。马列主义经典中没有现成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成功之“法”,毛泽东同志开辟了这一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理存而法变,中国革命为之焕然一新。只有定理,没有不变的法。邓小平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中国解放了生产力,日益富裕;而中国的道路方向之“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色初心,从来没有变过,变的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不变的是目标、道路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就是江山”。强调的是“得民心”的治国之理。武侯祠有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选择战与不战,选择严治与宽治,是法;得民心才是不变的“理”。理歪了,法不能救;法无效,理也难以服人。
当下,发展大方向已定,“理”是定理;我们苦苦寻觅的,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法”。我们应不拘成法、勇于创新,把梦想植于国家发展复兴之“理”,把眼光投向一心谋发展领先的创新之“法”,实现百年中国梦。
转自:“高中语文与考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