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助力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海市高中教育科研员沙龙活动举行
2023/4/19 14:49:09 阅读:151 发布者:
近日,上海市高中教育科研员沙龙活动在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6楼智慧图书馆举行。本次沙龙聚焦“教育科研如何助力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研讨,旨在促进全市高中教育科研员的业务交流和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研究。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及各区高中学段教育科研员参加了活动。
活动伊始,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校长何莉带领与会人员参观了“立芯·展翼”人工智能实验区,体验了“全息裸眼3D融教学”、“MR进课堂”等一系列实践探索和教育创新成果。随后,何莉校长作了题为《打造智能化科技型高中 探索未来人才培养路径》的专题报告,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智慧校园环境建设、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跨界学习研修模式等方面,总结了数智时代下的育人方式创新思考与实践。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冯明回顾了上海高中建设的历史,强调了科研对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出成绩、出人才、出经验”的意义,希望各区科研员就“科研如何作为着力点与突破点,关注和提升一般普通高中的发展”和“科研如何作为亮点,提升上海普通高中影响力,实现机制探索创新”两方面分享观点、亮点和创意。
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副主任杜兴义就如何形成“无科研不教育”的氛围、更好地推进科研推广转化及建立相应机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以项目引领的普通高中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是形成科研氛围的重要举措,循证的方法和范式是成果推广转化的突破点。此外,科研型教师及科研人员需要注重时代发展,学会应用ChatGPT等新型工具,并重新思考社会适应能力、提问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意义。
杨浦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副主任李艳璐分享了本区高中科研的三条路径,一是以调研为基石,注重实效;二是以课题为重心,实现卷入;三是以项目为驱动,协同引领。通过调研才能发现一线高中的难点、痛点和需求点;用教育部课题、市级课题实现区域内高中在面上、点上的全部卷入;用项目联动科研、教研、研训,形成专业伙伴视角下的科研共同体。此外,她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个体会、两个难点和两点期待。整体来说,高中校际差异大,相对其他学段,高中校长资源广、教师能力高,这意味着对高中科研员素养的要求更高。希望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未来能提供更多通识性指导和能让一般普通高中参与的普适性项目,实现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心中有数、行有所依。
宝山区高中教育科研员姚敏娇就一般普通高中需要发展机遇,科研能让学校了解学术和政策前沿,抓住政策红利,龙头课题能帮助学校回溯学校的传统和特色,整合资源,将散落在实践中的珍珠串起来,对学校的带动作用明显。普陀区教育学院吴华清补充了政府的决策与强力推进对高中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一般普通高中的自主创新发展仍有空间,需要重视学校科研室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强调科研室主任要明确定位,是教师也是研究者,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是学校发展的参谋不是文书,是杂家也是专家。长宁区科研员王文辉分享了自己对科研员角色定位的思考,指出科研员在一线科研中要做好把关、解惑、引领、共育的工作。虹口区科研员陈先锋介绍了区域推进“有组织的教育科研”的思考和实践,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意识、问题意识、成果意识、挑战意识。嘉定区科研员刘颖谈了自己对科研员的助力的路径思考,她认为直接交流是做好需求调查的最好方式,科研员要注重在相关项目过程中的跟进,在教师成果表达上提供助力。黄浦区科研员陈一馨认为学段科研管理和服务需要区域层面的制度政策保障、区科研室引领整合和个别化指导,共同努力,实现高中科研高起点、高质量、高效能发展。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刘莉从“科研可为”“科研为何”“科研如何”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教育科研在助力学校和教师开拓视野、凝练主题、方法支撑、人员培养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将进一步通过搭建分享平台、设置有针对性的专项、抓“关键少数”高中科研室主任的专业发展、重视突破式创新等方面助力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熊立敏指出,不同层次学校评价标准不同,对于一般普通高中,科研要更关注学生的“获得感”,要开拓教师的眼界格局,提升其跨界学习的水平与能力。冯明根据大家的发言,从首创性、集成性、学术性、专业性、众筹性五方面进行小结,中心将搭建好科研员沙龙的平台,欢迎学段所有科研员共同参与,为孵化首创型成果、形成学校品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科研指导力等专业行动助力。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术委员会原主任潘国青强调了科研员沙龙活动开展的意义,并对未来沙龙活动形式上的突破提出了期待和建议。
转自:“上海普教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