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个课堂”西安实践①ll“提升核心素养践行三个课堂”全系列主题活动(第一期)“落实新课标 做优第一课堂”创新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023/4/19 11:10:02  阅读:248 发布者:

202343日上午,伴着绵绵春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提升核心素养 践行三个课堂”全系列主题活动(第一期)之初中学段“落实新课标 做优第一课堂”创新教学课例观摩研讨活动在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拉开帷幕。来自西安市各初中的语文、音乐教师及咸阳市、商洛市市级教研员及骨干教师代表7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出席活动的还有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一处处长杨晓文,西安市教科院院长解慧明、副院长贾玲,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姜勇、副局长王鹏,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王倩,西安市第八十九中校长吕高愿等领导。

西安市教科院贾玲副院长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议现场

新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姜勇致欢迎辞。他总结了新城区近几年欣欣向荣的教育发展态势及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和成绩,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并做出部署和安排,为大家展示了西安教科院教科研131”新体系、“1+2N”教科研工作新格局、“上联下沉”教科研新方式、实施“三课三标一赋能”新方案,以及2023年教科院十个方面的工作。她表示教科院将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坚持研究立院、人才强院、服务兴院,围绕西安教育“八个新突破”,以大教育理念为主导,系统构建“大课堂”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教科研的研究力、驱动力、支撑力和评价牵引力,促进西安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一处处长杨小文讲话

杨小文处长从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方面,尤其是推动“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和践行三个课堂方面,对于本次活动予以高度肯定。他提出要用行动践行教育改革创新,解决基础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优化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专场】

语文学科观摩研讨活动由西安市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孔丽梅主持。

第一节课由陕西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西安市西光教育集团汇文校区鲁姗姗老师执教,授课题目是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活板》一课。鲁姗姗老师通过“梦回北宋”情境的创设,以“备.开店”“培.流程”“募.投资”“传.古法”四个紧密相连的任务链完成了课堂教学。整节课以语言运用为根基,致力于学生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活板”这一中华古老技艺的新生命、新价值,意义非凡,令人动容。

语文学科会场

第二节课由西安市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杨立鹏老师执教,题目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杨老师围绕“感知诗人形象,体悟家国情怀”这一学习目标,通过三个层递的任务和学生一起诵读诗歌,读懂诗歌内容;探究诗歌,读懂诗人情感;品读诗歌,读懂诗人情怀。课堂在师生的一次次对话中沉潜往复,步步深入;学生在朗读品味、知人论世中含英咀华,浸润心灵,涵养家国情怀。

在研讨环节,新城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陕西省教学能手胡洁老师和航天城第一中学课程发展中心主任、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罗辉老师分别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胡洁老师点评

罗辉老师点评

孔丽梅老师特别说明了遴选这两节不同课型、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上观摩课,其目的就是启发老师们思考:新时代我们怎样用语文的方式立德树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通过情景化、任务驱动下的探究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如何做到既守正又创新?处于“高原期”的中年教师与处于“爬升期”的青年教师如何定位目标、突破自我,获得专业长足的发展,并惠及更多学生。

贾玲副院长对两节课做高屋建瓴的总评,并对语文专场活动作总结讲话。她认为此次活动引领性强,示范效果好。特别指出这两节课课堂结构清晰,提高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并勉励教师们:落实课标精神,体现课程育人;创设课堂情境,改革育人方式;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习实践。

【音乐专场】

音乐学科创新课例观摩研讨活动现场

雁塔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西安第二外国语学校张了文老师执教的《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是传统京剧谭派老生代表剧目《定军山》中最经典的一个唱段。张老师立足学科核心素养,重视学生艺术体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两条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实施中以传统京剧到现代京剧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以生为本,以学为重,以实践为抓手,通过“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的喜爱,并在现代京剧曲目的教学中有效融合学科思政的教学内容,很好的体现了以美育人与学科综合的课程理念。

陕西省中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西安沣东阿房路学校周瑞英老师执教的《热巴舞曲》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雪域天音》中的一节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管弦乐作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要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周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效融合历史知识、参与舞蹈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巴舞曲》的历史渊源及风格特点。本节课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进行设计,将单元欣赏作品《正月十五那一天》(堆谢)与创作歌曲《天路》对比赏析,从文化角度帮助学生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让学生感悟、体验、参与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到综合育人目的。

陕西省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坊主、西安市首批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西安市第六十七中学体音美教研组长陈煜老师从“改变”“综合”“关联”三个关键词入手,对《这一封书信来的巧》《热巴舞曲》进行了精准点评。她强调应对课程改革要改变观念、改变角度、改变方式方法,用综合的理念全方位捕捉教学设计的新角度,以大概念、大单元的观念使知识之间产生关联,从而解决重点问题。陈老师结合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就如何将音乐文化教到学生心里,教出眼里有光、思维活跃,心中有大爱的学生进行了交流,强调这既是此轮课改的意义,也是音乐存在的价值、音乐课存在的价值、音乐教育工作者存在的价值。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陕西省基础教育美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刘胜杰老师从落实新课标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三个层面与大家分享了创新教学要实现两个转变。刘老师结合新课标艺术课程设置与学科综合理念,分析了初中三个年级课程教材中关于音乐与戏曲、音乐与舞蹈的单元教学内容,就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情况,以及如何突破戏曲教学重难点、如何把欣赏教学与综合性艺术表演进行有效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西安市八十九中学董雁副校长主持了本次活动,各区县初中音乐学科教研员、开发区兼职音乐教研员以及各初中学校音乐学科骨干教师等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漫漫教育路,孜孜求索人。莫道耕耘苦,芳华沁人心。时间已经中午,老师们不愿离去,依然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激动地表达着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诉说着对事业的追求与热爱。我们将携手同行,继续助推“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以实际行动落实课标精神,做好做优“三个课堂”,为西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转自:“西安教育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