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课标要求“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程!

2023/4/12 16:01:48  阅读:258 发布者:

01

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下,

中国教师面临的难题

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学?多年前,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铂金斯,以开放式问题开始了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并将答案望向“未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则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将教育根本工作指向“立德树人”。

今年4月份,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2022)》,强调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从以知识为本到以素养为本。据介绍,新课标文件内培养目标现在共654个字,制订时曾经尝试过用5种不同的思路来表述,改了至少57稿。

那么,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教育专家指出,可以从课程与教学来让核心素养落地。在逻辑上,课程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课程内容蕴含着核心素养形成的可能性;教学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承载着通过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现实性。具体也出现了一些教学转型新范式。比如,指向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大概念导向的单元教学,以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导向的项目学习,模拟社会实践和基于真实情境的跨学科教学……

但在实际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时,教师群体却面临众多难题:

“如何找到真实情境相关的素材?”

“如何找到可参考的单元整体教学课例?”

“如何提炼大概念?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如何开发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主题?”

“如何达到真正的教学评一致?”

“专家说的我都懂,理解了,但自己去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不会了……”

“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定位会做出很大的改变,需要将原来的知识体系重新打碎,重新揉在一起。以前我们是单兵作战,可以长期从事单学科教学,现在要一下子变成多面手,将学科融合,特别难……”

诚然,相较于原来的“讲知识+留作业”,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则要“复杂”的多,这必然要求老师的课程设计从“单人智慧”走向“群体智慧”,也意味着教师必然要从“一人单独教书”变成“多人共创课程”!

02

TeacherIn:课程设计和协作共建

翼鸥教育在坚持“以学为中心”理念的基础上,打造了创新型产品TeacherIn

TeacherIn是服务国内外卓越教师,用于课程设计与资源管理的创新型平台,通过课程共创共建共享,推动课程创新与教师发展。

首先,TeacherIn是课程设计工作台。

 

1)丰富的协同编辑工具,便捷备课

教师在备课/课程设计时,使用平台提供的在线ppt、云文档、微课录制、题库等课程内容制作工具,邀请协作者在线共建共创,创建丰富的备课资源。

 

2)灵活组合多种学习活动,教与学计划一目了然

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可创建单元主题,并在单元内添加课堂、录播课、学习资料、讨论、作业、测验等学习活动;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活动配置相应的素养评价,这样不仅能生成结构化的教与学计划,同时能更精准地帮助老师进行分层教学和学员管理。

3500w+资源免费获取,课程设计更轻松

平台汇集了小学/中学/大学等全学段全类型的课程内容,不仅包含课件、试卷、教案等备课素材,还包含大单元、项目式、跨学科等完整创新型课程,老师可一键获取到个人工作台,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编辑并进行课程实施,轻松实现备课授课一体化。

其次,TeacherIn还是课程协作组织空间。

 

1)强大的协作共创功能

新时代对于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之间的协同共创显得更为必要。TeacherIn不仅可以实现老师们之间的实时协作,同时教育者也可对原课程提交贡献意见。

在编辑的过程中,TeacherIn可以自动完成内容对比和版本管理,让课程迭代有迹可循。此能力不仅可以提升集体教研的效率,还可以促进更大范围内老师之间的共享和共建;同时促进同学科、跨学科教师的协同,释放群体多元智慧。

2)数字化资源共建空间

针对学校、出版社、企业、工作室等均可开通“组织空间”,建设专属课程资源平台。可以邀请组织成员并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成员权限(管理员和普通成员)。对于管理者,也可基于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管理权限(私密、组织公开、平台公开),保护数据安全。同时可以生成多维数据,实现课程、空间、人员等数字化管理。

转自:“中小学老师参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