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小白参加学术会议入门指南
2024/9/6 14:46:12 阅读:21 发布者:
科研小白要为参加学术会议做哪些准备,才能让外人看起来不那么像个外行。笼统的分,为参会的准备工作包括会议前、会议中和会议后三个部分。
一、会议前的准备工作
会议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搜集诸多信息,较为繁杂,一般包括:会议的时间、会议地点(主办方、承办方等)、会议的形式(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会议规模,是否限制人数或闭门会议、会议费如何缴纳(线上、线下)等基本信息。
其中,有两条相对重要的信息新手小白需要牢记:(1)会议是否接受论文投稿,(2)投稿的方式及截稿时间。
上述信息一般会在会议前的会务通知中发出,新手小白需要时实关注、跟踪与自身学科相关的会议信息发布。参加学术会议结识学术大佬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争取在大会或分论坛上汇报的机会,向学界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与学术价值,因而需要重点关注论文投稿、接受信息以及截稿方式。根据会议论文提交的截稿时间,打磨会议论文,为争取汇报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旦确定参会,根据会议时间尽早通过邮件给会务组发送会议回执,或通过微信登其他方式联系会务组,告知对方自己的身份:学生/老师、参会与否、是否住宿、住宿情况(是否接受拼房)、餐饮有无特殊要求,如民族信仰等,这既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参加学术会议应的应有礼节,以方便主办方及早确定会议与食宿信息。
将心比心,我自己曾办过会,我最想知道的就是,有多少人来,啥时候来,来了对于住宿吃饭有啥要求没有?因为需要提前预定会场和酒店,信息搜集越早、越全面就能更好地控制成本,互相理解一下。
当然了,会议回执发送时间一般要早于会议论文截稿时间,那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如果会议论文选中了,能参加汇报还则罢了;如果没选上,还要不要花钱去参会了,你得想想。我需要提醒各位看官的是,如果因为会议论文没选上而放弃参会,也有本着礼貌的原则及时通过邮件或其他联系方式告知会务组。甭管咱重要与否,让对方有点准备也是好的。
此外,确定参会后尽早订票。现在火车票多难买啊,尤其是会议放在旅游热门城市,亦或是赶上“金九银十”旅游旺季的话就更困难了。尽早抢票,啥12306啊、飞猪啊能用的都用上,把来回的火车票都先买了,回头如果时间上有调整再改签都行,别到时候论文选上了,没票去不了就抓瞎了。
二、会议中的准备工作
与会议前相比,会议中的准备工作就简单对了,主要涉及会场信息的沟通,尤其是会议PPT的及时发送。
大多数学术会议会在现场报道或报道前建立微信沟通群,方便主办方向参会者及时发布参会信息,如酒店和会场间的距离较远,包括发布往返酒店和会场的班车信息、开餐时间,如有合影环节还会在联系群内发送合影照片等等。
科研小白要利用好官方微信群,一方面可以添加会务组对接人的联系方式,至少提前半天将汇报的PPT发送给对方,当然也可以汇报前提前去会场拷PPT,两种方式都可以。另一方面,也可以有礼、有节的尝试在联系群内添加学术大佬的联系方式,方便日后学习、请教和交流。
当然,方超盘盘学术不太推荐采用这种方式添加学术大佬的联系方式,更好的选择是“现场追星”,面对面的听会在提出添加微信的请求,一方面更自然,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学术大佬的尊重,这也是我们采用的方式。
三、会议后的准备工作会议后的准备工作
一般人认为会议结束就结束了,实则不然。对于科研小白而言,尤其是准备考博的硕士生而言,在会后要学会和会务组的师兄或师姐联系,说不定以后你就去对方学校进一步读博深造了,提前“搞定”师兄或师姐能为你以后顺利读博提供很多便利,比如导师是否有名额、导师的风格等等。功夫在平时,总没坏处的。
转自方超盘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