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新书速递 | 新编道藏总集·丛书辑珍

2022/7/21 10:53:39  阅读:1121 发布者:

书名  新编道藏总集·丛书辑珍

ISBN  978-7-5531-1595-5

出版时间  2022.3

定价  19800.00元(全24册)

装帧  16开布面精装

 内 容 简 介 

本书以道教丹道养生学为主题,精选明《道藏》之后新出的中小型道教丛书十二种影印出版,其中绝大多数是此前未曾影印出版过的珍本、秘本。本书可在道教养生学、道教医学、道教哲学等相关研究领域为学术界提供参考。细目如下:

一、《方壶外史》,明陆西星撰,明万历未孩堂本;

二、《道言内外》,明彭好古集,明万历明吴勉学、黄之寀刊本;

三、《一化元宗》,明高时明辑,明天启刻本;

四、《道源》,清刘真远辑,清刊本;

五、《道言内外五种秘录》,清陶素耜述,清嘉庆瀛经堂本;

六、《道贯真源》,清董德宁辑,清乾隆古越集阳楼本;

七、《道德真源》,清嘉庆刻本;

八、《道经五种》,清李明彻辑,清嘉庆漱珠冈纯阳观本;

九、《道书一贯》,清溪桥道人辑,清同治醉仙亭本;

十、《坤鉴宝镜》,清复阳子选录校订,清光绪积善斋本;

十一、《女丹合编》,清贺龙骧辑,清光绪成都二仙庵本;

十二、《道藏续编》,清闵一得辑著、民国丁福保校刊本。

    

我国素有辑印丛书的传统。自宋以来,所辑丛书数以千计。《中国丛书综录》著录古籍丛书两千七百九十七种。作为《中国丛书综录》续编的《中国丛书广录》,著录丛书三千二百七十九种,可谓洋洋大观。我国先秦至宋元时期的图书,到明清时绝大部分都被收入丛书。比较严谨的体大思精的丛书有《四库全书》《大藏经》《道藏》等。大量的中小型丛书则随刻随印,在保存专业性文献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代编修《道藏》之后,清代及民国未曾再由官方组织续编《道藏》,但民间编辑道经的活动仍有不少,出现了大量卷帙多寡不等的道教丛书。著名的有明万历年间阎鹤洲辑《道书全集》,清嘉庆年间侍郎蒋元庭编刻的《道藏辑要》,光绪年间贺龙骧、彭瀚然、阎永和等人在成都二仙庵刊刻的《重刊道藏辑要》,民国年间丁福保编辑的《道藏精华录》等。这些都是选录《道藏》及明清新出道书编辑而成的。还有的明清道教丛书则纯属或基本上属于个人著作集性质,代表了一家一派的学术,如明陆西星《方壶外史》、彭好古《道言内外》,清刘一明《道书十二种》、闵一得《古书隐楼藏书》、傅金铨《济一子证道秘书十七种》,等等。这些都是研究明清道教史、道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新编道藏总集•丛书辑珍》以丹道修炼养生学为主题,选择明《道藏》之后新出的中小型道教丛书十二种影印出版,其中绝大多数是此前未曾影印出版过的珍本、秘本。兹就各书版本分述如下。

一、《方壶外史》,八卷,明陆西星撰。陆西星(15201606),字长庚,号潜虚子、陆山人、方壶外史等,江苏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市)人。西星科举不售,笃嗜道学,出入仙佛,旁通水利,兼擅书画诗词,著有《方壶外史》《南华真经副墨》《三藏真诠》《楞伽要旨》《楞严说约》《楞严述旨》《鷇音漫录》《入室宝录》等。《方壶外史》收录陆西星撰写的四种内丹著作,及其为《阴符》《道德》《参同》《悟真》等十一种丹道经典所作的注释。初有明隆庆刊本,继有明万历赵宋未孩堂本。清光绪七年(1881)集益堂重镌《方壶外史》,但仅刻印了两卷八种。民国四年(1915)黄邃之、郑观应等据明万历版《方壶外史》,用聚珍仿宋铅字排印出版,初印缺《悟真篇小序》一卷,后黄邃之再据传抄本补入,以成全帙。本编所辑为明万历未孩堂本。

二、《道言内外》,明彭好古集。彭好古(1551—?),字熙阳,又字伯篯,号一壑居士、熙阳子,湖北麻城(今湖北省麻城市)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历任歙县县令、山东巡盐监察御史、巡视长芦盐课御史、四川按察使佥事等,万历二十三年(1595)被弹劾罢官。好古返里后,建问津学院,讲学育人;撰辑《道言内外》,晖光道典。其书分《道言内》《道言外》两大部分。《道言内》收录内丹文献四十六篇,《道言外》则偏于外丹文献,收十二篇。其中《入药镜注》《金丹四百字注》《金碧古文龙虎上经玄解》《古文参同契玄解》《悟真篇玄解》等皆其自撰。彭好古另著有《易钥》,辑有《类编杂说》《武德全书》《道言翼》《八宅四书》《地理七书》等,门弟子著名者有吴勉学、吴文龙等。《道言内外》今见最早刊本是明吴勉学、黄之寀合刻本,之后则易名为《道言内外秘诀全书》,题名吕纯阳祖师世传,殊非原刻之旧,而刻校者则全署名为黄之寀,无吴勉学之名。《道言内外秘诀全书》流传极广,翻印亦多,有宝仁堂、文锦堂、聚锦堂、益圣斋等刊本。本编所辑为明万历明吴勉学、黄之寀《道言内外》本。

三、《一化元宗》,十二册,明高时明辑。高时明,字复初,号复初道人,古燕信安(今河北省霸州市信安镇)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宫,累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破京师,时明着道衣仰棺中自焚而死。《一化元宗》收内外丹文献四十余篇,既有高时明从明《道藏》所得如白衣道者授《金液大丹口诀》、刘海蟾《至真歌》、钟离权授《钟吕传道集》等,又有新出道书丹经如白玉蟾《地元真诀》、谌母《铜符铁券》等。而高时明编辑校订的元俞琰《古文参同契发挥》,价值尤高。全书最后,高时明自撰《一化元宗指要》一卷,概述辑录诸篇之要旨。其书初刊于明天启初年,再刊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另还有抄本传世。本编所辑为明天启刻本。

四、《道源》,四卷,清刘真远辑。刘真远,又称刘真人、致一真人,不详其里籍,其所纂述之《道德经解》,自称云门鲁史。孙殿起《贩书偶记》著录作《道贯》四卷,东莞鲁史刘贞远辑,清顺治间然藜阁刊本。另有龙丘书院刊本,不分卷,计八册。本编所辑为《道源》四卷本,题“云间鲁史致一刘真远编”,有清顺治十三年(1656)序。包括卷一《阴符经》《道德经》,卷二《黄庭经》,卷三《清静经》《心印经》,卷四《性理玄歌》《四百字内篇》《还源篇》《复命篇》《翠虚篇》《指玄篇》《大成篇》《至真篇》。所收经典多数包含前人注释,其中刘真远有所评注者有《道德经》《黄庭经》《心印经》三种。此本与然藜阁本、龙丘书院本相勘,缺陈致虚《妙用大要》《须知大要》、李道纯《中和集》、刘真远《致一篇》四种。

 五、《道言内外五种秘录》,清陶素耜述、清仇沧柱辑。陶素耜(16451722),原名式玉,号存斋、存存子、玄真子、通微道人、霍童山人、清静心居士等,浙江绍兴陶家堰(今浙江省绍兴市陶堰镇)人。陶素耜幼有奇禀,颖悟独绝,少年遇师得诀,入山修持有得。后奉母命应科举,康熙十五年(1676)中进士,官至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巡视两淮盐漕,随即因徐元文之弹劾而罢官返乡,从此著书立说,潜心修炼。《道言内外五种秘录》收录其自撰《参同契脉望》《悟真篇约注》及校订的《承志录》《金丹就正篇玄肤论》《金丹大要》。此外陶素耜尚撰有围棋名著《官子谱》及《大易名稿》《澄淮录》《保甲条约》等。《道言内外五种秘录》有清康熙遗经堂、嘉庆瀛经堂、道光渝北尊德堂、咸丰郫筒紫云堂、民国蓉城复真书局玉溪子《增批道言五种》等刊本。本编所辑为清嘉庆五年(1800)瀛经堂本,底本略有残损,并附录民国石印本以供参考。

六、《道贯真源》,清董德宁辑。董德宁(17301798),字静远,号元真子,浙江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董德宁出身会稽董氏望族,世有簪缨,家传儒学,但其心慕真玄,吐纳玄牝。筑道院于石浦之四峰山,号集阳楼,彼所著书刻板,悉署古越集阳楼藏版。《道贯真源》收录董德宁为《参同》《悟真》《黄庭》《阴符》《道德》诸经所撰写的注释,及其自著《元丹篇》《元真录》、辑录《修真六书》等。是书初刊于乾隆六十年(1795),后嘉庆、咸丰、光绪三朝屡有印行。本编所辑为清乾隆六十年董德宁自刻古越集阳楼本。

 七、《道德真源》,辑书六种,即《微言摘要》(唐吕岩撰)、《太上黄庭内景玉经注》附《三乘秘密口诀并注》(明冷谦注)、《灵宝源流》(明张三丰撰)、《三才大易》(明张玄光撰)、《仙佛合宗语录》(明伍守阳撰),无辑者姓氏。本编所辑为清嘉庆刻本。

 八、《道经五种》,清李明彻辑。李明彻(17511832),字大纲,号青来子,广州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明彻年十二即入罗浮冲虚观为黄冠,深悟道妙,精研天文地理,著《圜天图说》四卷,名重一时。后明彻住持漱珠冈纯阳观,评阅辑刻《道经五种》,即《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常清静经》(清牟目源订)、《金玉经》(纯阳真人著)、《太上黄庭经注》(明石和阳述)、《阴符经注》(明石和阳述),刊于嘉庆十四年(1809)。本编所辑即此本。

九、《道书一贯》,清溪桥道人辑、邓怀琨刊。溪桥道人,不详其姓氏,其撰著《生生神数注》《百字碑注》《道词统宗》见存于本书之中。《道书一贯》收书十余种,既有对《道德》《黄庭》《大洞》《清静》等内丹经典的注释,又有《道诗玄真》《道词统宗》等修真诗词集。本编所辑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醉仙亭本。

 十、《坤鉴宝镜》,清复阳子选录校订。复阳子生平不详。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多采录清傅金铨《道书十七种》之《女金丹》文,下卷则录女训五篇。其收录女训虽不免陈腐旧论,但亦可见当时社会对女子学道修真之道德约束规范。《坤鉴宝镜》初刊于光绪九年(1883)积善斋,民国八年(1919)又有五亩园铅字排印本。本编所辑为积善斋初刊本。

十一、《女丹合编》,清贺龙骧辑。贺龙骧,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人,尝师从著名经学家廖平,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四十六岁时,被选举为四川咨议局筹办处议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贺龙骧与新津彭瀚然、二仙庵方丈阎永和重刊《道藏辑要》。此外贺龙骧还撰有《重刊道藏辑要总目》《重刊道藏辑要子目初编、续编》《道门一切经总目》,校订外丹专著《华山碑》《金火灵篇》《梦醒录》《了易先资》,并另刻有《道藏辑要续编》及编纂《廖氏经学丛书百种解题》等。《女丹合编》系贺龙骧因家传渊源,遵母命而寻访道书秘册,集辑十二种女丹经而成,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刻于成都二仙庵,乃女子修真必读之书,本编所辑即此刊本。

十二、《道藏续编》,清闵一得辑著、民国丁福保校刊。闵一得(17491836),名苕旉,字补之,号小艮、懒云子、金盖山人等,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有《古书隐楼藏书》传世。关于《道藏续编》一书的来历,丁福保云:“是书原本为金盖山人龙门第十一代闵一得所编订,道光甲午年镌。余日前在忠厚书庄,以墨银二十四圆购得之,所收皆道家精要秘笈,外间传本绝少,今用上等连史纸、三号铅字,精印百部,以饷同志。”考闵一得生平,并无编辑《道藏续编》之说,《古书隐楼藏书》之《天仙心传》末有闵一得道光十四年甲午(一八三四)“手识”,谓已刊刻《古书隐楼藏书》二十种(实为二十二种),今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道光十四年《古书隐楼藏书》三十二卷、二十三种,系丁福保校读之本,原丁福保藏书。可知丁氏所据确为《古书隐楼藏书》道光十四年刊本,而易名为《道藏续编》第一集,由上海医学书局排印出版,前并附丁氏为《道藏续编》各篇所写提要,本编所辑即此本。

丹道修炼养生学是综合道家道教文化的宇宙论、人生哲学、人体观、修持经验为一体的身心修养体系,与儒家理学、佛教禅学鼎足而三,深刻影响了宋明以来学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道藏》中数以千计的丹经,可以说是历代丹家实施人体修养系统工程的实验记录。然而这些丹经多是用隐语、诗词等写成的,有着概念意义模糊不清、理论体系不完整的缺陷。明代中叶以后至有清一代,关于内丹学的大量细节问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展开讨论,内丹著作在概念的明晰性、体系的完整性等诸方面较之前人有长足的进步,本书收录的十二种珍本丛书皆有此特色。愿本书的出版能推动学术界深入挖掘丹道修炼养生学中丰富而精深的思想内容,为生命科学、医学乃至思维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〇二一年十月编者识

转自:初见好书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