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社科资讯 |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世界意义暨《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出版座谈会举行

2023/6/25 14:33:18  阅读:91 发布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6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世界意义暨《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作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杨志勇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主持会议。

张晓晶表示,《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增长奇迹,系统梳理了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经验,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总结中国发展经验的逻辑主线。二是坚持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三维统一。这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强调效率的一维视角迥然相异。三是实行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为主的“三位一体”的宏观调控,在标准的稳定化政策之外加上了规划,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四是促进地方竞争激发地方活力。这在全球语境中特别是与成熟市场经济体比较中,是非常独特而有效的发展路径。五是努力寻找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用好“看不见得手”和“看得见的手”,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关键在‘自主’。”张晓晶提出,摆脱“西方中心论”是“自主”的必要前提,中国经验的独特价值是“自主”的底气所在,问题导向以及提出中国自己的理论命题是“自主”的核心要义,包容思想与实践的开放体系是“自主”的命脉所系。

杨志勇表示,《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遵循,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危机和现代经济学演进为参照,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国经验推进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历史基因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构建中国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并在新范式宏观经济学、中国版发展经济学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认为,从政治视角认识、研究中国范式、中国理论,是解开中国发展之谜绕不开的话题。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让中国繁荣发展的道路,锻造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让我国发展生产力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认为,《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一书用讲经济的逻辑与道理讲述中国何以能够创造具有独特性的经济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学理化分析。只有形成了学理化的研究,才能成为中国经验。如今,我们需要利用已有的独特经验和先进的经济问题研究工具和方法,将中国经验理论化、范式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使之成为整个人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表示,《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方面作了非常有益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学来自中国经验的总结与分析,是中国学人针对中国当前特有问题与经验进行原创性思考形成的理论。中国经济学来自于中国经验,一旦形成,就会推动未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学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整体性思维,即不孤立地讨论某一问题或事物,讨论中国经济学中的概念与问题也要传承这一整体性思维。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