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搞了一个活动,邀请了一批评审专家分享自己的评审经验和体会,被很多平台和自媒体广泛转载和转发,引起很大的反响。
评审专家们来自微纳系统、康复医学、磁场与电磁波、地理信息系统、生物化学、食品科学、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以及信息安全等,由于内容包含的信息量过大,一下子分享出来很难消化和吸收,所以经过简单编辑和增补,分为7讲,逐一分享给大家,在此向分享的评审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讲座分享之前,向大家推荐新书|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好帮手,点击二维码可以直接选购,也可以在京东、淘宝、天猫、当当网等电商平台选购。
第2讲:研究意义一定要好好写,篇幅不要大,思路要清晰
评审专家xuelian老师
收到基金委基金评审通知时是有些受宠若惊的,毕竟觉得自己并非行业大牛,基金评审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此,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基金委派发的本子。发给我的都是青年基金的本子,从水平角度来讲,很合理,因为我也只中过青年基金。下面就写几点评审中的体会和建议:
首先,摘要部分。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看本子是从摘要看起的,对我来说,写的好的摘要,基本上看过以后就知道申请人想做什么,用什么方法,预期结果会有什么意义。很简单的三言两语,让人一目了然。而写的不好的摘要,前半段在写立题依据,紧迫性,后面在写意义,而且,给人的感觉,这个意义不是你做出来的结果的意义,而是这个研究方向的意义。看完了,也不知道你要干什么。
第二,立题依据部分。 这部分包括了很多内容,研究意义、国内外进展、应用前景。如果说重要性,我觉得在基金评审过程中这部分的重要性要至少占到1/3,甚至达到1/2。
我所在的学部比较综合,所以接收到的本子多数只是大同行。 比如,同样是研究行为决策,有人是研究股市、有人研究捐赠、有人研究企业行为,大家依据的理论是一样的,或者至少是相通的,方法也都差不多,至少在自己的研究中都会有所涉猎,能够看出优劣区别。
说这些的目的是要告诉你,这次评审给我的感触是:一定要好好写你的研究意义,篇幅不要大,但是要思路清晰,让即使只是大同行的评审人看了你的第一页觉得你做的这个研究很有意义,很需要做。
你所熟知的意义,不见得人人周知。我收到的本子中,其中一个因为我看了下立题依据,感觉没看懂他为啥要基金委支持他做这个,所以本着谨慎的原则,拒审了,这是我唯一拒审的一本,当时的感觉是,是不是投错学部了?但我想,也许有些专家看到这已经决定给个C了。
国内外研究进展是能体现你的写作功底和基金准备情况的部分。我自己是很重视这一部分的,我觉得好的本子这部分要做到两点,一是系统性,二是及时性。
系统性是要把你依据的理论或核心技术的演变简单而系统的阐述,让人知道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继续研究。
关键的是及时性, 我在评审时会看本子里实际参考的文献中近三年的国内外文献参考情况,对于通篇没有较新的参考文献的,基本上从心里不太认同他后面所谓的创新,创新是在你知道别人做什么的情况下才敢说的,你不知道近两年别人做了什么,怎么能确定你的就是新的?
从个人的角度,我感觉如果你想写好一个本子,应该去看看这个方向这两年的前沿在哪, 这是必备的素质之一?
基金评审要求里,对青年基金的要求,创新性第一研究基础其次,所以, 研究的创新性要单独写,一定要单独写哪怕几句,一定要明显。
第三,研究内容部分是核心,这部分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写,我想说的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说明白,用的方法也说明白就行。此外,要有点重点,不要事无巨细的一堆描述,让人从里面挑着看你要干啥。
第四,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这部分也是一个重点,很多本子都是在这里扣了分。
对我来说这部分占的份额跟第一部分差不多也是1/3。遗憾的是很多人把研究内容的提纲朝这里一堆了事。
通过一个项目是要解决或者为一个科学问题做贡献的,这是升华的部分,也是基金项目研究的意义所在!即使是偏应用的研究没有科学问题,是不是也得写个技术问题?基金委为啥资助你做这个项目,不是简单的去开展一些实验的,是要解决问题啊!
因为是评审青年基金,研究基础部分,我没有细究,很多人在讨论或者担心学校不够好,所在团队不够强大等等,我在接到评阅的本子之初把所有的单位看了一遍,大概知道他们是哪的,但是题目跟单位不一一对应,评审过程基本上不关注单位,所以,我觉得青年基金不要太过于纠结这部分,关键是自己本子的创新性。
语句通顺是基本功,语句不通的第一印象就已经在B及以下了。
转自:“天天老师说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