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课题的8条经验,
学会了课题就能优秀结题
一、端正课题研究态度,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
1、应有“高姿态,高境界”
把自己的想法变成领导的说法,
把自己的思考变成领导的思想,
把自己的言论变成宣传的舆论,
把自己的文章变成上级的文件,
把自己的说法变成社会的做法,
用自己的发言促进社会的发展。
要达到这个境界不容易,但至少课题研究可以解决学校某一个问题,在解决问题同时自己专业成长。
2、在课题总结时讲“认真”,下功夫
毛泽东曾讲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做课题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必须“客观、科学、严谨”。客观、科学、严谨一定要讲“认真”。
认真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是冥思苦想、辗转难眠、寝室难安、痛苦不堪、甚至撕心裂肺的过程。问题就是课题,怎么解决问题,就要思考;如何有新意,有哪些办法、措施,就要反复思考,思考、修改,再思考、再修改过程,就必须学习、思考、动笔,享受过程痛苦经历,同样可以专业成长。
3、正确理解评职称与解决问题的关系,明确做课题的目的
有老师对照《职称评分细则》,觉得做课题太累,花精神、费时间,加分太少,感到没劲。做课题是评职称或晋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激发工作活力,促进教师成长。
但做课题评职称不是唯一目的,做课题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不能只看《职称评分细则》得分多少,科研与教学是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他与其它得分紧密相关,课题研究是深度学习,课题做好了,教研能力可得分,教研实绩可得分,示范引领可得分,专业素养可得分,甚至教学常规也可得分。真正解决学校某些问题,各项工作随之出色,各种名誉花环涌现,高分随之而来,评上职称是迟早的事。
二、认真开题论证,确定课题实施和结题的“长、宽、高”
课题开题论证主要有两种形式:(1)专家论证。(2)自我论证。原则上课题“新手”和重点课题提倡专家论证。关键是专家提出修改建议后,课题组应认真消化理解,落实到位。
论证什么?重点论证三个问题:
第一、论证课题研究的“长、宽、高”。即:研究时间的跨度,研究范围的宽度,研究水平的高度。
第二、论证课题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是否“聚焦主题、细化内容”。其主要任务是牵住课题研究的“牛鼻子”,即,课题研究要解决什么的问题。按照聚焦主题“五要素”(紧扣主题、整体完备、具体明确、相对独立、难易适度)来细化、分解研究内容(或子课题)。然后,依据要解决的问题精心限制核心概念、确定研究目标。
第三、论证课题研究实施是否可行。在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研究成果、人员分工上论证“可行”,对应研究内容,如何操作实施,如何分工,要拿出什么研究成果,“人、财、物”如何落实,使课题研究时间、范围、水平、经费得到保障。
这样,使《开题论证书》真正变成课题实施研究的“施工图”。课题组按“图”施工,省、市州按“图”结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既充分深刻理解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如何达到目标,进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明白研究的价值。又知道自己在课题研究中,要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什么时候要拿出什么成果(成品);同时,主持人和核心成员还要非常明确:在结题时这些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我们如何一一回答,得出研究结论和对策,并用哪些客观事实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理论成果(如论文)怎样针对研究内容“命题作文”,应用成果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命题应用”,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和佐证。欢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点击此处加入海云老师的是皮卡车,从选题到结题到论文撰写,全过程手把手教,零基础学,还赠送专业书籍和大量课题参考范例资料。
三、认真做好自我论证,开题汇报精准
***市***试验中学正高级教师,主持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重点课题《生命语文理念下的整本书阅读“双线并进”教学方式研究》。由于自我论证好,在课题开题论证会上,她的精彩汇报,得到同行和课题组成员的高度赞赏。她重点汇报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二是课题拟重点解决几个什么问题;
三是课题期望得什么样的研究成果。
不到20分钟的汇报时间,她将《开题论证书》的内容都融合在这三问题中,讲的条理清楚,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精炼、语言精准、逻辑准确。其本身就是一次成果展示,令人佩服。
四、按照课题《结题手册》中的具体要求,做好研究总结工作
1、列出课题总结内容清单,收集研究资料:
(1)对照开题论证书自查研究任务完成情况;
(2)整理理论成果、应用成果及课题的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证明材料;
(3)撰写《研究报告》;
(4) 填写《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
(5)将课题所有资料(包括附件的立项通知、开题论证书、中期检查报告)装订成册。
课题研究材料做到:“齐、定、实、美”,
齐—清单上的文本齐全;
定—全部文本清楚、定稿;
实—文本陈述与研究实际水平匹配;
美—文本设计、印刷、装订精美。
注意:
(1)必须—相关论著、相关论文、相关佐证,不求多,不求大;
(2)真实—提供的论文、著作、佐证及署名真实可靠,无争议;
(3)权威—佐证材料应由当事部门、当事人、同行的权威人士提供。
2、对照《开题论证书》中要解决的问题,收集研究结果材料,没有研究的内容,要进行“补火”研究或作出说明,然后分析研究结果,“去伪存真”得出研究结果。再收集研究成果应用推广的影响及佐证材料。
3、对照《开题论证书》中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整理真实的研究过程,表述应有观点、做法和阶段性效果。
五、参考课题《课题结题细则》,弄清什么是课题成果,什么是“被社会认可”的成果
1、成果应是社会认可的“合格成品”,不是过程材料。理论成果只有公开发表,参评获奖、并标明出处和课题编号的成果才是“被社会认可”的成果,如正规刊物和公开出版的与课题内容紧密相关的论文、独著、合著,特别是在教育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是评定不同的结题等级的重要依据;应用成果是已经推广、应用或在小范围试验推广应用,有佐证,有效果,有课题编号的成果,才是“被社会认可”的成果;无论是理论成果还是应用成果都必须与课题研究内容紧密相关,与课题研究内容无关或不是《结题细则》规定的成果,对结题作用不大。关于课题结题的材料欢迎大家关注小课题研究公众号,里面有很多详细指导文章,关注后点击文章菜单搜索关键词即可查阅。
课题研究成果不在多,而在“精”,特别强调与研究内容对应的成果。“课题研究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
2、应突出主持人“代表作”,中小学课题更应突出应用成果。主持人是课题研究的核心人物,课题的核心成果主持人不仅要参与,应有自己的“代表作”,且带头标明成果出去和课题编号。
3、应用成果一定要有佐证材料。应用成果及佐证材料,一直是中小学课题结题的”短板”。为减轻中小学老师写论文的负担,协会《结题细则》把应用成果摆在课题结题的首位。多年实践证明,一个课题能将课题某一成果应用在学校教育教学,比写一篇论文强很多。因此,在开题设计和结题时,应有明确的目标和分工。某一校本课程开发、某一校本教材编写,某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某一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某一教育教学模式、某一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只要得到认可,都是评定不同结题等级的重要依据。所有应用成果都应有不同级别认可的佐证材料,并注明课题编号。有推广的时间、范围、地点、效果以及推广单位盖章、签字认可的佐证材料。这也是“含金量“很高的教学成果奖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关于教学成果奖及其申报欢迎点击此处加入海云老师的视频课程《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申报指南》系统学习。
4、研究成果应在《研究报告》和《结题鉴定申请书》中全面、如实的反映,以保证结题材料的规范性。
5、课题研究要养成尊重“知识产权”习惯。尽可能用自己的研究与实践的思考、思想、思维方式、研究数据回答问题,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在课题研究的文本最后,应规范标明出处。
七、规范结题材料的整理、归类、装订
1、按结题细则规定,课题结题主件应该是:(1)《结题鉴定申请书》(必须有高校或市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或盖章);(2)研究报告(不是结题报告,是规范格式的研究报告);(3)主要成果复印件或有效的应用成果佐证资料(不是自己打印的过程材料));(4)主要理论成果(如公开发表的论文、获省一等奖论文证书复印件,无须自己打印论文)。独著、合著最好交一部原著。
其他均为附件材料。
2、报送材料尽可能用纸质袋,不论是纸质袋还是包装纸盒,都须将《受理课题结题鉴定登记表》贴于封面。结题材料必须装订成册,资料少的主件、附件可装订成一本;资料多的可按主件、附件分开装订。
3、提高课题结题效率和结题率。凡是主持人愿意验收结题的(不通过专家鉴定,等级只能“合格”),可先与县市电话联系协商,将《结题申请书》、《研究报告》以及成果“扫描件”以电子稿形式,发县(区)市课题管理负责人(或联系人)审核,审核签字盖章后,上级部门将审核盖章签字扫描件发课题主持人,主持人再将纸质材料和电子稿一并验收结题。这样,可以减少课题结题材料快递往返时间,做到及时结题。
八、结题争优秀应提高结题成果的和文本质量
目前,整个协会课题结题等级“合格、良好、优秀、不合格“的比例呈“纺锤形”。即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的约20%;合格的的70%左右;暂缓结题的2%左右。结题优秀、良好结题成果和文本标准:
1、研究成果标准:(1)必须达到合格标准。(2)市州中小学课题主体应用成果得到市州级教育部门认可或推广,有佐证材料;高校课题主体应用成果得到省以上部门认可,有佐证材料。(3)在规范的南北教育核心期刊发表与主题密切相关论文或在一般期刊发表与主题密切相关论文多篇,并注明出处和课题编号(4)出版独著或合著,注明出处和课题编号,有原著。(5)成果影响很大。
2、研究报告标准:格式规范,重点突出,文字严谨,
3、结题材料标准:材料齐全,分类准确,装订规范。
提高档次的措施:
1、注意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档次
研究重大成果是课题结题评为良好、优秀的重要依据。如,在条件合格情况下,有出版著作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在档次较高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奖档次较高或被收录,转载,引用影响校大的理论成果;或应用成果得到省、市州、县区以上有关认可的成果,可作为评选优秀或良好的重要依据。
理论成果,力争撰写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论文多篇,形成“系列“。力争在南北教育核心期刊发表;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并尽可能查找该论文的他人引用率,转载率,以证明其论文的影响;参加省或全国性论文评奖活动,必须找评奖不收任何费用,课题管理部门认可, “含金量”较高的省级、全国性评奖活动;公开出版的合著、独著,应找知名度较高的出版社出版,特别注意在著作比较显眼的地方标明成果来源和课题编号。
应用成果,除要达到合格标准外,特别注意成果或成果推广佐证,原则上省、市以上的佐证,最好有省、市一级领导的批注。
2、注重课题研究文本撰写的“三性”。无论是《课题申报书》、《开题论证书》、《结题鉴定申请书》、公开发表的论文,特别是课题《研究报告》都要注意“三性”:
一是文本的学理性。做到“一、二、三、四”:
“一学”学习是与课题相关知识。静心读书对中小学老师很难,尤其是疫情期间,迫于工作、生活、疫情的压力,很难静心读书学习,长沙县职业中专、长沙财经职业中专两名引进或“反聘”教育科研专家,他们创新一条 “学中做、做中学”的好路子。他们针对“新手”做课题疑惑,在省规划网、协会网或微信群、QQ群的摘录有关课题申报、开题、结题的文件、讲座、信息,结合自己的体会打印成《小册子》,发给研究者学习,效果很好
“二位”做到两个到位,即准确定位(教育科学的学术观点)、质量到位(“质”指理论水平,“量”指预定字数)。(“在其位谋其政”,申报、开题、结题、推广质量都应该到位);
“三论”指论点有时代性,论据有先进性,论证有逻辑性(力求完美、不出现“硬伤”)。;
“四文”准确,即文风端正(无套话、废话、假话、大话或过多的概念)、文脉清晰(层次之间是总分关系或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而不是包孕关系)、文笔流畅(不用方言俗语,不用废弃的陈言旧语,不用冷僻的行业术语,不用少数民族的谚话,不用附加成份太多的长句)、文法严谨(语法、修辞、逻辑和标点符号无错误)。(不抄袭、不剪贴、不滥用、不堆砌)
二是文本形式的规范性。课题研究的文本撰写要按课题主管部门要求撰写。
三是文本修改的反复性。把课题文本写作过程作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学”、“研”、“写”三结合,先学后研,以学导研,借学促研。认识不能一次完成,课题文本写作必须反复修改。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