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反复申报不中标,这三点你注意到了吗?
2023/1/29 10:48:29 阅读:185 发布者:
明明自己文章基础很好却不中,而有些人文章很烂却不中标?想必不少人会有这种想法没并且满满的开始心里不平衡。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你所听到的一定是个别事件,并不具有代表性。
标书是否能中标,主要是三个必要条件: ①文章基础扎实 ②标书写得好 ③依靠的平台比较大
文章基础
文章基础指的就是你申报方向相关的中文、英文相关研究的文章,如今发一篇SCI不是难事儿,所以SCI多多益善,分数越高越好,例如一篇5分的SCI对于申请国自然要比4篇2分的要强很多,等等。小V之前也整理过目前要申报国自然的文章条件:
标书
一份好的标书要具备创新性、可行性、逻辑性、关联性和美观性。其中创新性尤为重要,绝大多数标书被毙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性。Idea具有新意、充满创新,吸引评审专家觉得值得尝试,再加上实验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团队成员给力,那就成功了一大半。
说起来简单,要想达到这般登峰造极肯定需要大量的热点了解、深度思考,以及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扎实文字功底,望大家把写标书当做一种生存技能学习,不断去磨练笔头,不断去积累失败的经验。
人际因素
基金资助圈子化,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美国NIH项目评审也不乏这种基金圈子。俗话说的好,背靠大树好乘凉,如果你的老板或者导师是一个大牛,在某一领域地位举足轻重,在其熏陶指导之下,基金中标率肯定大大提高。一来他们掌握领域的前沿技术,眼界开阔,写出来的本子质量高。加上评审人也都是圈内人,人脉交集之下,大笔一挥优先资助,你也说不出什么不对。毕竟都毕竟人家自身本子足够优秀,评审才能锦上添花。
另外,就是申请人本身条件。这里除了是申请人的前期基础(包括:已发表的文章、已申请的专利、有的预实验、已中标项目的研究结果等),还包括申请人平台条件。高端平台资助项目一年比一年多,而平台较差的申请者,全凭运气。毕竟排除了本子的差距因素,评审可能都会优先资助平台高的申请者。能够进入高端平台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体现,而且高端平台对于项目的完成更具有保障性。所以评审更愿意将资助交给平台牌子响的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而既往已经拿过很多课题、发过很多文章的申请者,评审专家也愿意优先资助。
转自:“小V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