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金申请|谁都知道但是谁都不会仔细思考的问题谈申请书中标的关键

2023/1/16 16:27:38  阅读:183 发布者:

在天天老师说科研微信群里有位老师说:今年还是没有发顶刊,估计又没戏了!

我的回复是:文章不是关键,大家不要误解文章的作用!

马上又有老师提问:申请书的关键点在哪里?

我们一直在强调申请书的逻辑,申请书的逻辑就是按照申请书模板的要求进行填写,体现各部分之间关系。这个关系就是申请书的逻辑。

那么评审的逻辑在哪里?评审的逻辑在基金委给各位评议专家发放函评任务时附件里提供的评议要点。

基金委要求申请人规范填写申请书,要求函评专家规范评审每一份申请书。但是,做起来也是八仙过海,各行其是,很多情况下根本没有把基金委的要求当回事儿。也就出现了基金申请撞大运的理解。

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来,如果申请和评议双方都不按章做事,或者有一方不按章做事,就容易让人陷入茫然不知所从,不知道从哪个方向积累经验和提升水平,没有成功的觉得运气不好,成功的也不知道怎么成功的。

人是能思考,也是会思考的动物,做任何事情,需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按章做事。那我们看看申请和评审的章在哪里?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高校研究所在职人员的博士毕业者的占有率几乎是90%以上甚至还要高(这个在以前曾经是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申请人都受过科研培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

比如说,前几天参加研究生开题,有一半以上的研究生在阐述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回答是以前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或者很少有人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研究现状里罗列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和这个回答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

这个在天天老师说科研公众号文章里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攻略》里有这方面的分析,有老师评价说没有给出案例,或者说看了后对自己没有提升,还是没有中标。这里就给出这个案例予以说明,逻辑思维的训练结果如何,有可能在几年后甚至很多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如果开题过程中没有人提出来这个问题,在开题过程中思维训练这个环节可能就没有了。那么在多年以后的基金申请过程中会再次遇到这问题,不仅是从事学术工作,从事其他工作也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比如很多人都听过,勤劳致富,这是各个国家可能都提倡的,如果是拾荒的,每时每秒都能捡到可以置换成钞票的瓶子、纸箱,试问一下能实现年薪百万吗?如果是一个农民,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能不能致富,大多数情况下比懒汉比不学无术之徒的日子要过的好一些。还有就是,没有发顶刊论文,肯定没戏。问题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典型的逻辑问题,勤劳致富、发顶刊论文,大家默认的结果是能致富,能中标,隐藏的逻辑前提就是勤劳能致富,我每天都很勤劳,所以我能致富;我发了顶刊论文,所以我的申请能中标。实际并非如此,所以忽略大前提的情况下做了逻辑推理,恰恰是这个大前提并非正确的时候,容易造成逻辑上的混乱,如果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容易使人不知所措,容易让人焦虑,焦虑的后果就是茶饭不思,甚至会让人迷信,更甚者会让人铤而走险。

现在我们首先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要点的章在哪里,我们在申请时如何按章行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攻略》附录C1里给出了青年基金的评议要点全文,大家可以参考,这里只对其中的要点进行分析。评议要点中提到:请评议人从申请人拟开展研究工作的科学价值、创新性、对相关领域的潜在影响、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申请人的创新潜力等方面进行独立判断,并按照每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要求从以下方面对申请项目进行重点评议,在此基础上给出综合评价和资助意见。

从节选出的内容可以看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重点的阐述内容是研究工作的科学价值、创新性、对领域的潜在影响、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如果没有从这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估计很难得到好的评价,那么创新潜力如何判断,这个可能就要涉及申请人的学术背景,比如出身门第、师承何人、做过哪些有影响的研究、发表过哪些有影响力的论文等等。大家注意,论文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对于以上各部分如何撰写请参考《攻略》,对于评议专家来说,如果不能对一份申请书评议要点中的内容进行评价,简单的看背景数论文,至少是不符合基金委给出的评议要点的精神的。

很多老师对如何选择科学属性绞尽脑汁也不知道怎么选,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分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攻略》附录C2里给出的面上项目评议要点为例进行分析。评议要点中提到:

1. 对“鼓励探索、突出原创”(科学问题属性I)类项目,着重评议研究工作是否具有原始创新性,以及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2. 对“聚焦前沿、独辟蹊径”(科学问题属性II)类项目,关注拟研究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和前沿性,着重评议研究思想的独特性与拟取得研究成果的潜在引领性。

3. 对“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科学问题属性III)类项目,关注研究工作的应用性特征,着重评议是否提出了技术瓶颈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以及所提研究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4. 对“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科学问题属性IV)类项目,着重评议研究工作的多学科交叉特征,以及跨学科研究对推动研究范式和学科方向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科学属性的选择重点阐述的关键词已经在各项里用黑体标出来了,就是撰写的重点。

对于科学属性I类项目,一定要写清楚申请书里面研究工作的原始创新性,然后阐述自己提出的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如果不围绕这两点进行阐述,基本上是离题万里,说不清楚的。有位老师让我看申请书提意见,选择I类属性。原因是我国以某教授为代表在某领域的研究占有一席之地,该教授开创的某项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研究领域内多年悬而未解的难题,申请人拟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这肯定是不行,(申请人自己的)原始创新性没有涉及,即使有也是这位教授的不是申请人的。

对于科学属性II类项目,要讲清楚拟研究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和前沿性,解决科学问题的idea是不是很独特新颖,研究的成果是不是在学科领域里有“引领性”?如果您觉得自己的研究归类为II也行,归类为III也可以,那么肯定是不对的。大多数选择II类项目的申请人,并没有体现出解决科学问题的“独辟蹊径”之处,阐述最多的是该问题确实是前沿,很重要,但是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是某个知名学者提出的,通过自己的研究验证了该学者的思路是正确的,项目拟以此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全面地进行研究。我们说这个肯定是不合适的,通常以跟踪热点、跟风研究、验证他人的想法或假设,而没有提出自己独特的研究思想。还有一点请注意,通过II类项目的研究,能否在所在领域掀起大家的研究热潮,引领研究呢?比如卢柯院士的梯度纳米结构材料、井上明久提出的大块非晶的研究、上海交大李建国教授提出的超过温度梯度定向凝固技术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由于篇幅所限,其他两种类型的科学属性问题的阐述,可以参考《攻略》一书。

以上是申请人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就是说,严格按照评议要点(按章做事)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申请人如果做到了,评议专家如果没有做到按评议要点进行评议,那么基金委也有相应的举措对评议人予以限制,请看评议要点中提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面上项目开展基于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建立“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的科学评审机制,适应新时代科学基金改革的要求。如果评议人不负责任,意见不能以理服人,申请人拿到评议意见后可以向科学处进行反馈,也就是基金委最近几年实行的RCC机制,一旦查实的话,该评议专家以后有可能就不会被分配评议任务了。

如何按章做事,可能大家都听过,觉得不以为然,但是真正做到确实不容易。从2008年开始在大型学术科研论坛学术交流区做管理至今,纠正了很多申请和评议的奇谈怪论,比如:对于错别字的认识、没按要求填写导师信息、师从问题、申请书结构不全、年度计划日期填写错误、双盲评审、增加每份评议专家数量、建议打分制、按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评价、学习其他国家的评议制度等等,大多是不具可行性,比如所提建议需要一个庞大的体系和费用支持,增加评议的次数、增加评议专家的数量、增加资助的覆盖率,甚至提出申请人一作坚决打低分等。

这些年来,基金委已经在规避很多不合理的设计,从申报系统规避了很多问题,比如超项、导师信息填写、论文去影响因子去一作通讯作者标注等的,从而极大地方便了申请人在填报过程中因疏忽而导致不能送审的问题,比如今年新的申报人信息填报就会有大的更新,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得当年在论坛里提出,点赞可以提升本子中标率10%,合理安排生娃计划宝宝出生前后显著增加中标率,经过很多朋友反馈确实如此。这个不是迷信,而是有深刻的心理学作为依据的。比如,我们一直呼吁大家一定要看指南,一定要按照模板要求填写,一定要展示行文的逻辑,也就是前文说的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撰写,如果做不到,或者是阅读不求甚解,肯定达不到要求,基金申请是优中取优,并非很多朋友潜意识里的人脉说、顶刊论文说、遇到黑专家、被人针对了等等的以偏概全的个例为自己开脱。

点赞一方面是同意文章的观点,心有窃窃焉,自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文章里的一些精粹用于申请书的撰写。另一方面是强迫自己接受文章的观点,而对文章进行点赞,也是一种能内化的做法。如果还不能让读到本文的朋友有所改变,那么只能这样了,当所有的努力都不能起作用时,就只能用时间来验证了,就是很可惜,这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最是耽误人,也是最能让人对学术失去兴趣的毒药。

如果读完本文,仍然觉得不知所云,那么就动手点个赞,过一段时间再来阅读,只有在遇到瓶颈和困难时,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希望本文能让您释怀,解决您心中的疑惑!

转自:“天天老师说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