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国自然申请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你都知道吗

2023/1/6 10:22:02  阅读:182 发布者:

又是一年基金申请进入白热化阶段,大家现在肯定都埋头写本子、改本子中,头发估计都掉了一大把吧!今天胖师兄就给大家安利一下国自然申请这两年的新变化,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在写申请书的时候就可以及时规避!

1. 科学问题属性选择的重要性高过摘要

近三年来,国自然申请新增了基于科学问题选择的分类评审,基于此的相关变化逐渐影响到申请书中摘要的地位;因为科学问题属性选择与理由的撰写直接影响到你分类评审时专家拿到的评审意见模板,而且科学问题属性选择理由比摘要有着更大的字数优势,更有利于专家把控你标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和你所选择的科学问题属性之间的契合度;由此很多专家的侧重点都会放在精读科学问题属性选择理由,而不是摘要;毕竟平均看一份标书的时长依然还是差不多的,所以摘要地位下调是必然!当然这里面还有个误区大家要规避,就是科学问题属性选择理由不等同于摘要的扩充版,切记!

科属这个后浪要拍死摘要这个前浪了

2. 临床问题具体化与临床价值地位提升

通常来说,由于申请青年基金的小伙伴初入科研或工作,无论是对临床问题的认识还是对科学问题的凝练都缺乏经验,因此往往会被专家质疑项目的临床价值,提出诸如“该问题在本领域不重要”“无法进行临床转化”等问题。这时就需要在前期确定临床问题时多多听取前辈经验,但也不要盲目追随。比如课题组/科室的师兄师姐都做的某一个临床问题方向,自己也跟风做这个,然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是不可行的。提出自己的思考请主任或前辈判断可行性,再结合他人的意见进行修正补充,才是找到合适临床问题的最佳方法。

神书镇楼!实在想不出来就去买一本翻翻看

3. 项目实际经费需求越来越大

专家们现在眼界随着申请人越来越内卷而扩大了,青年项目的评审专家都开始要求大家用转基因动物模型了。虽然胖师兄我不赞成这种做法,但是约来越多的专家在评审的时候提出这种意见就需要我们重视了。随着现在对于分子结合位点等等更精细化的科学问题的提出,传统的四大件实验以及敲减/过表达等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全面验证我们设定的科学假说的目的性了;所以现阶段基因点突变、氨基酸点突变、条件性基因敲除、器官芯片/类器官等等技术已经成为国自然一般项目的标配了,你没有这些实验表面上看你的实验设计不够高大上,深层次来说就是你设计的全面性不够,不足以验证假说,毕竟这些实验方法是没有低配版来替代的。那么随着我们这些实验的融入必然的局面就是预算不可控的超出申请经费数额。这里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可以稍微超出一些,不超过三成即可,就当是自筹经费吧!还有就是一些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可以提前备好,这样无需算入项目经费中,也算是节约了一部分预算空间防止专家针对研究体量做出批判。

基因编辑技术成为标配

4. 研究的延续性与创新性两手都要抓

参与面上项目角逐的申请人,很大一部分是已经拥有高级职称,比如你的主任。因此,很有可能在某一年的面上申请中,你和你的主任要在同一个代码下“厮杀”。这时候,如果标书质量差不多,那拼的就是前期基础,甚至是“人脉”。然而积累前期基础也是有技巧的,不能为了多发文章而到处“灌水”。面上项目对申请人前期基础的要求是:有连贯性和延续性。包括在评判面上的标书时,也有类似的考量。如果申请人的前期研究基础是东一锤西一棒,广撒网但深度都不够,势必无法获得评审专家的好感。合格的面上项目申请人前期文章基础是:近三年内至少有5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且各篇论文研究之间都有相关性和延续性,研究方向不超过3个(这里指的是临床问题的大方向)。毕竟专家心里也清楚,平时临床工作那么忙,科研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多点开花,更实际的是在同一个问题下不断深挖,最终解决难以攻克的瓶颈问题。然后在有延续性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给大家科普的最新科研前沿进行适度创新,选择与自己基础最为契合的科研前沿进行相关预实验,用以搭建起延续性与创新性之间的桥梁!

转自:“投必得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