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结题报告“翻车”?常见问题及解决秘籍大公开!

2025/3/31 17:21:49  阅读:9 发布者:

当一个课题依次经历了构思、立项、论证、检查、实施以及总结等诸多环节之后,研究材料需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结题报告。对于结题报告的撰写工作,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这项课题自己 “做过了”,于是便觉得只要把立项报告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将其转换为结题报告,就算完成任务了。但实际上,“做过了” 这种状态更多地只是处于一种 “走过场” 的任务层面,远远没有上升到 “做好了” 的发展高度。在课题 “做过了” 之后,我们必然会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积累大量丰富的资料和素材。

结题报告的撰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应当把对研究材料的梳理看作是一次深入的深度研究过程,而绝非仅仅是纯粹形式上的简单加工。对于课题研究者而言,不能仅仅满足于 “做过了” 这种浅层次的状态,而更应该追求 “做好了” 的更高境界,树立起 “写作即研究” 的意识,将结题报告的撰写视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为了更清晰、准确地呈现和分析课题研究者在结题报告撰写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课题研究的丰富经验,对结题报告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撰写建议。

1.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中的常见问题

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冗杂:只要课题是真实开展研究的,通常都会积累数量可观的原始材料。倘若不对这些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很容易就会形成冗长繁杂、杂乱无章且缺乏核心灵魂的 “文字垃圾”。我们发现,课题研究者常常存在这样的心理:觉得课题做下来不容易,辛辛苦苦积累了这么多材料,就什么都想放进结题报告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简单堆砌起来的文字缺乏清晰明显的逻辑性和必要的可读性。所以,课题研究者需要依据自己现有的认知水平,对与课题紧密相关的材料进行甄别和提取,并通过严谨严密的逻辑,将这些材料有层次地表达呈现出来。

2.平淡:由于研究者没有对课题的内涵和实际操作进行深入的梳理与高度的概括,结题报告的文字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逻辑结构松散,缺乏应有的深度。同时,课题的操作策略也缺乏提炼和总结,只是像工作报告那样简单罗列,使得研究的亮点无法突出显现,读起来感觉平淡乏味、毫无新意。我们观察到,一些研究者撰写的结题报告更像是工作汇报,整体结构松散,没有明确的中心。实际上,课题的具体操作策略是结题报告的核心关键内容,需要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并加以提炼总结,最终形成的操作策略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3.虚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与立项方案是不同的。课题立项方案一般比较简洁,重点在于构建研究思路,并且通常使用一般将来时来表述。而结题报告则是对已经实施的研究过程的提炼总结,一般采用一般过去时。我们发现,一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没有注意到这一区别,所形成的报告未能呈现出真实的操作过程,只是简单地将立项方案进行复制、粘贴,然后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稍加修改就当作完成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研究者在报告中大量照搬他人的话语,缺乏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读起来给人一种不真实的 “虚假感”。

2.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具体撰写建议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一般涵盖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以及课题研究的成效这五个部分。针对结题报告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我们建议课题研究者从题目表述、问题思考、操作路径、成效关注这四个方面进行重新审视,以此来提升结题报告的质量。

1.题目表达:题目的表述必须要与课题的实际内容相匹配对应。也就是说,一个合理恰当的课题名称应该能够反映出研究问题最主要的关键信息。一般来讲,这些信息至少应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例如,课题名称 “高中英语‘中医仿真式’作文面批模式的实践研究”,其中研究对象是高中英语,研究内容是 “中医仿真式” 作文面批模式,研究方法是实践研究。题目表述要突出课题研究的载体,这往往是课题创意点的集中体现。上述例子中的 “中医仿真式” 就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载体。

2.问题思考:我们对于问题的思考,或者说是对研究背景的介绍,重点在于找到真实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弄清楚自己开展这个课题研究的原因。课题界定则主要是说明 “我做的是什么”,揭示其内涵并划定外延范围。如果研究者对课题界定不清晰,就好像连自己要做的产品是什么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做出好的产品呢。课题界定是基于问题而提出的,并且需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提炼,形成一定的新意,从而激发读者想要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和冲动。例如课题 “‘互助型部落’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进行了如下的内涵界定:“互助型部落” 是班级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以及实施日常同伴互助的基本单位,是学生 “成事” 与 “成人” 的一个 “互助场”。它借助 “学习互助”“活动互助”“成长互助” 等操作平台,将班级管理发展成为一种教育力量,让学生在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全员、全程、全域式班级共同参与和治理模式中,收获主动发现与理解而非被动管理的成长体验,提升其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3.操作路径:在提炼操作路径时,要关注几个策略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逻辑关系。课题研究者需要在这一部分用平实易懂的说明性语言,把课题的路径、方法、策略等阐述清楚,标题的呈现要简洁明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是如何开展实施的。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路径必须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只有在确保研究策略与课题内容具有紧密关联性的基础上,呈现出其逻辑层次之后,我们才会关注文字的具体表达,操作策略的表述必须准确、清晰、具体。

4.成效关注:课题研究成效的表达除了操作策略之外,主要集中在外显成效方面。也就是重点说明研究带来的具体变化。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研究者自身、研究对象以及辐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具体内容可以通过附件的形式来提供支撑。附件的形式可以包括活动照片、课题论文、相关报道、获奖证书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成果附件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相关度不高,会让人觉得你对自己要研究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不清楚。

结题报告作为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需要将与课题紧密相关的内容以严谨的逻辑组织呈现出来,确保其真实性、关联性和层次性。因此,建议课题研究者在撰写结题报告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题目中的关键词与文本内容表述的关联程度是否紧密?

2.文本中各个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成立?

3.各级标题是否能够起到 “看到题目就能大概知晓其主旨” 的作用?

4.文字表述是否客观、简洁、清晰?

综上所述,结题报告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和水平,需要按照其基本规范和要求认真对待。只有努力学习,肯下功夫,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结题报告。

转自睛鸿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