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5年国社科新增“选题说明”如何写

2025/3/26 17:57:20  阅读:28 发布者:

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公告出来后,张老师会一些会被修改的内容早有一些预判,今年新出来的结果也验证了之前的预判,但总会在不经意之间,给咱们苦逼的科研人员带来新的变化,惊不经意,意不意外?但是,事实已经如此,唯有接受,并努力去面对且想办法解决。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最大的变化就是,新增了“选题说明”,而且还给限定300字。与此同时,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公告明确提出“申请人须在课题论证材料中首先对选题作出说明,简洁明了地介绍选题所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视角等”。张老师自从发现这个之后,也是在大脑中不断梳理,不停推敲,也是反复琢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读出如何来撰写这个变化,如何能够解读的更贴切与合理。

如张老师在之前国家社科基金活页撰写时所强调的,务必要有一段内容,用来介绍为何做这个话题,也就是选题介绍段。当然,张老师将其称之为“破题段”(基本是张老师界定的这个名词)【张老师首创了好多次,除破题段,还有一眼懂、自以为是式创新,等等】。因为破题段很重要,尤其很多评委不一定是该本子的小领域、小同行,即便是,那么对于一些新话题、热点选题,也不一定很熟悉,所以就需要“破题段”来说明,张老师称之为,通过“破题段”来引证选题【引出、证明选题价值】。业内默认多了,规划办估计也注意到了,想着这个点确实有必要,但需要将其明确并规范化,所以就新增了“选题说明”这个第一条。这就比较好理解,为何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活页第一点新增了“选题说明”。但意外的是,还给出了300字限制【是否是自科过来的领导经历呢?不得而知哦】。不管如何,新增的“选题说明”功能等同于以前的“破题段”。这个思维需要各位申请人清楚。

但是,选题说明的撰写范式或要求,又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破题段。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因为,选题说明给出了一些撰写的规范,即“选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视角和核心概念”。这里面有三个要素,即:具体问题、研究视角、核心概念。我们在解读选题说明时,还需要把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的另一个新变化,放在这里一起考虑,那就是删除了[研究内容]中的“研究对象”。但是选题说明又不能简单等同于研究对象,虽然研究对象的一些写法类似具体问题与核心概念,甚至有的也会把研究视角体现在研究对象中。毕竟很明显,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对选题说明进行了很清楚的界定,也就是上面三个要素。只是张老师认为,选题说明是过去本子中“破题段”与“研究对象”的综合创新。

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选题说明呢,是否需要把三要素(具体问题、研究视角、核心概念)都全部体现呢?这三要素又该如何组织逻辑关系,或者说又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呢?是否还需要用一些国家顶层设计内容来佐证选题呢?三要素每个部分又该如何撰写?核心观念是否必须要写出来?研究视角是否又该写出来?300字又该如何控制呢?等等,估计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大部分申请人犯嘀咕的,也是困扰着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活页撰写的苦逼申请人们。当然,张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读,也只是个人观点,并非标准答案,仅供各位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人参考而已。

第一,具体问题、研究视角、核心概念(三要素)是否要分条写?张老师认为,不用再单独分条写,因为只有300字啊,再细分为三个二级标题就确实没必要。

第二,具体问题、研究视角、核心概念(三要素)是否都需要体现?张老师认为,不一定都是特别直接的体现,甚至有的不一定要写,如“核心概念”,尤其那些常规的术语,业内很明确的名词,就没必要再诠释,“数字经济”“数字技术”“铸牢XXX”“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等。

第三,具体问题、研究视角、核心概念(三要素)如何组织逻辑?也就是要按照什么顺序写?张老师认为,没有一个标准的出场顺序,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来看哦。

第四,国家顶层设计文件等是否需要体现?又该如何体现?张老师坚持认为,这些信息需要体现,这才是用来增加选题价值的内容。但是,这里又有一些技巧,那就是要在字数控制原则下,进行一个高度浓缩与提炼,甚至有个顶层文件也要有所取舍。

第五,300字是否遵循,如该如何做到300字?张老师认为,毫无疑问要控制300字内(也就是张老师一直强调的,不给专家毙掉本子提供任何理由与借口),各种资料甚至三要素的撰写都需要做到内容有所取舍,语言文字更要高度精炼,一些价值不大的修饰词、定语等就不要加,甚至要做到抠字眼的味道。

接下来,就涉及到大家更关注的内容,也就是具体问题、研究视角、核心概念(三要素)具体该如何撰写。

1.关于具体问题:需要直接地、明确地写出研究什么具体问题,可以把题目的核心词以及之间逻辑关系直接复制过来。切记啰里啰嗦,云里雾里,甚至把自己给绕晕啦,那么专家就更晕啦。张老师认为,何为具体问题,那就是题目中的核心词及其逻辑。比如: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这个题目的具体问题就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具体问题可以如此撰写:本课题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话题,从高质量发展角度,来探究其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当然300字只写这几句也不行,因为这句只有45个字,这就需要前后用一些引证选题的内容加以充实。此外还有一种写法,就是先用一些拙政资料来引证选题,最后一句落脚到具体问题(有时也会融合研究视角)。如:xxxxxx。因此,亟需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话题。

2.关于研究视角:研究视角是学术研究中观察、分析和解释问题的特定角度或框架,也就是申请人如何界定问题、选择方法、组织理论和得出结论。这里的研究视角是一个丰富的、多维的观念。如题目有很明确、很闪亮、很独特的视角词,那么就可以加以体现。如: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这个题目,其研究视角就是“新质生产力”。再比如,题目中没有体现视角词,但是具体论证时,会涉及到一些理论啊、框架啊、体系啊等,那么也可以加以体现,如:新发展理念、多学科交叉、高质量发展、多利益主体协同,等等。只要是能够给自己的本子加分,但又能够很契合自己本子内容论证的,都可以加以体现。但要切记,不能邯郸学步,也不能无中生有。关于研究方法,张老师不建议作为研究视角加以体现,因为很多学科、很多题目都会用到多个研究方法,甚至是比较丰富、比较复杂的研究方法,那么在300字有限约束下,如何来写这些研究方法啊,再说了,有的学科、有的题目就没啥新的、亮的研究方法,硬写上去,反而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3.关于核心概念:所谓核心概念是申请人所拟定题目中的最基础、最关键且具代表性的名词的含义或概念。核心概念应该是从申请人撰写的国家社科基金题目中来抽取,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核心概念在选题说明中是否是必须项呢?虽然在给的标题中,很明确提到具体问题、研究视角、核心概念(三要素),但是申报公告提的是“申请人须在课题论证材料中首先对选题作出说明,简洁明了地介绍选题所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视角等”。这是显而易见的,选题说明目的是对“对选题作出说明”,其次才是“简洁明了地介绍选题所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视角等”。所以,张老师还是坚持认为,核心概念是否一定要体现出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申请人所选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是很新的,尚未形成学界普遍认可的,那么就需要对其概念进行阐述与说明;对于那些很常规、很普遍、也不是啥新的名词、已经是学界公知公允的术语,那就没必要再诠释与介绍啦。

最后总结,张老师认为:具体问题、研究视角、核心概念(三要素)中,具体问题是必须的,而且是要直接明确体现出来的;研究视角与核心观点并非百分百要体现,甚至是明确体现的,要具体话题具体分析哦。

转自张夏恒工作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