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质量
(一)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与原则
1.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评审具有政治导向性。
国家社科基金代表国家水准,严把政治观。
2.国家社科基金的问题导向。
既要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又要促进学科发展中学术问题的深入探讨,把握学术前沿。
3.官方主导,每年都有规划指南。年度规划指南的特点:
规划指南是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的,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1)规划指南一定是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2)规划指南还强调各学科自身建设,一些学科的基础性问题、长远规划问题都是指南要考虑的。
(3)规划指南会关注近年,当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问题。
关于规划指南,还需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指南具有连续性、稳定性,这主要是考虑到各学科本身的建设需要;
第二,指南中只是规定了研究方向,并非具体题目;
第三,指南中的课题只是每年立项课题的一部分,留有空间,可以自选课题也能获得立项,而且近年自选课题立项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同时,未来国家社科的改革思路可能是重视后期,这主要是基于目前其他各类课题结项难的现实推测。
(二)申报条件与评审
申报条件:
申请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请人当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得再申报教育部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青年项目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申请自筹经费项目,须有出资单位的经费资助证明。
1.在研的不能主持人不能再申报新课题;
2.不能同时报两项;
3.教育部课题与国家社科基金不能同时申报;
4.其他省部级课题与国家社科基金同时立项的,结项成果必须不一样。
每年的评审小细则都会有所变化,主要是基于公平性考虑,其中一些硬性的要求是不会变的。
在具体的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中,分为两个阶段,及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
通讯评审:时间1个月左右
1.匿名评审。每个项目分别送5位专家,专家从库中由电脑依据专业对口、同校回避、以教授博导为主等原则自动匹配,智能分组。
2.淘汰原则。淘汰率80%。算5位专家的平均分,高分入围,低分淘汰。
会议评审:淘汰率50%。
分组评审:流程如下
各专家分类主审,小组讨论,提名,拾遗补漏,大会讨论,结果出来后再统一投票一次,形成结果报全国规划办审查(主要看是否有重复立项、把政治观等)。
(三)如何提升申报质量
1.申报书填写需要注意的要素
(1)选题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第一,部分课题选题不够新颖,问题导向不明,缺乏时代性。
第二,概念不准或概念界定模糊;语言学术性不强 。
第三,选题太大,涵盖内容太多,或时间跨度太大专家感觉研究者无法驾驭。
第四,选题太小,涵盖内容太少。
第五,选题指向不明。
第六,选题上缺少理论嵌入、地域嵌入、领域嵌入,不能体现申报者的比较优势。
第七,选题缺少前期成果支撑;
第八,选题意义。如对课题意义强调过分,没选中的项目中有1/5的都强调诸如填补空白、在国内独创等;意义过于宏观,究竟有什么意义,看不出来;意义过于庞杂,仅意义一项就写了1-2千字。因此,最重要的或者比较好的做法是对意义有具体说明,如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究竟有什么意义,或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什么贡献等。
申报项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不管我们当年是否申报,都应该仔细阅读当年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布的课题指南。指南体现出学术方向,表示的是学术界和国家到底关心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既符合学术发展,又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选题。
(2)研究现状撰写存在的问题
第一,研究现状几乎没有述评。
第二,研究现状述评不对题,不全面,不是述评前人的研究状况,而是介绍有关名词概念;述评前人研究状况时过于笼统,没有实质性研究,或仅罗列了某些书,没有阐述其观点与申请者本人的观点有何不同,从而体现其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文字不够准确、精炼,表述清楚、明白。
总之,研究现状的撰写要丰富化、类型化、层次化。
(3)研究内容撰写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研究设想,但没有提出研究观点;应通过主要内容体现申请者的主要观点;
二是主要观点不鲜明,只是一般的论述,没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研究内容过于庞大,主要观点根本无法表达。
三是定位不准,说不清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四是问题不明晰。没有弄清课题身着重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重点、难点问题,缺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课题论证;研究任何一个课题,都要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是研究方法不具体,简单罗列,没有针对性。要明确提出适合于本课题本身的研究方法。
六是研究角度缺乏创新,缺少自己独到的见解。
七是论证不充分。
八是研究内容太多,表述不清晰,逻辑性不强;或者研究内容与题目不相关或相关度不高。
九是参考文献不具备权威性,层次低,不全面,有疏漏,最新研究成果少,有些参考文献主题是时间较远研究专著,甚至教材。
因此,研究内容的撰写要有主线、主旨和逻辑框架。
基本观点的撰写:要明确,有新意。基本观点不是几句宏观的话,而是要围绕主题做出实质性的判断,提出实质性的方法,明确实质性的问题,开发实质性的方法,建构实质性的进路。都应是实质性的,不应是泛泛而谈,我觉得这样通讯和会评都会让专家认为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仅是阅读文献获得的,而是思考或初步研究获得。
研究思路的撰写:要清晰、合理、逻辑性强。
关于创新的撰写:只有三种类型的创新:观点新、材料心、方法心。
重点与难点撰写:重点指的是研究什么主要问题,重点是什么;要有阐述而不是一句话;难点指的是该问题的学术难点,不是工作难点。
(4)课题组成员方面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的构成是衡量课题组综合研究实力、能否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和能否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成员的研究成果最好与课题相关,并能支撑课题研究。最好老中青三结合,且结构合理(学科结构;知识结构;部门结构:理论工作者;决策工作者;实践工作者)。
(5)其他问题
1.关于课题负责人的申报条件填写时一定注意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有能力(资质、经验),有条件(空泛的写有计算机,有图书馆,有资料),在研项目多很难保证有时间。
第二,有比较优势(地域、行业)。
第三,在课题涉及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地位。
经费预算一定要合理。
格式不规范,字体不统一,装订不规范,申报书中存在错别字等低级错误等。许多专家特别在意这种低级错误,反映出申请者不认真、严谨,直接导致本子被否定。
个别成员超项问题
学科归属问题
2.申报课题的正确理念
第一、保持平常心
第二,项目申报要以研究积累为后盾。
第三,要有独立的思想,不要轻易迎合主流的学术观点。
第四,研究领域要专一,做好学术职业生涯规划。
第五,借鉴国外理论要注意本土国情,在借鉴中寻求创新与突破。
总之,国家社科申请有技巧,练好学术内功是根本。
3.项目申报应把握的学术要义
第一,把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及学科前沿
第二,创新研究方法
第三,体现社会责任
第四,鼓励跨学科研究
第五,处理好几种关系
(1)时代性与学术志趣的关系。
(2)纯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3)个人学术方向和团队协作的关系。
转自科研有道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