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衡量基金是否能中的两个铁标准

2024/10/24 9:03:16  阅读:89 发布者:

很多申请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自己的本子,这一点其实就已经奠定了失败的基础。不要忘了,你的本子是让专家来看的,专家说好才算好。所以从它人的角度看问题,永远是写本子的一个金科玉律。好了,现在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一个评审基金的专家。我们来看看你会如何审一个本子。(可能有些同学会说,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让我如何审这个领域的本子)其实,任何本子送到一个专家手里的时候,这个专家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与你的研究点是一致的,都是大方向相同。像我是研究全同态加密的,估计送到的专家是研究密码学的,大方向相同。就算这么巧,你的本子恰好送到和你研究点是一模一样的专家手里,那我也要告诉你,他也是按照如下步骤来审本子的。你知道么,平均一个专家审一个本子会花多久的时间?根据小木虫的统计:半小时到 1 小时的为:10.8%1 小时到 2 小时的为:13%2 小时到 4 小时的为:11.4%4 小时到 6 小时的为 6.3%。所以当一个专家收到若干本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取个平均数,看本子的近似时间是 1.5 小时。那么在这 1.5 小时里专家看了什么?又是如何看的呢?下面我们来做角色分析。

 

假如你是专家,你拿到本子后第一个看的应该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题目和摘要。

 

所以题目和摘要是非常重要的。在题目和摘要里就孕育着专家对其研究的创新性判断。如果题目和摘要引不起专家的兴趣,就说明该题目研究的内容不重要或者创新性不够。也许此时本子的作者有千言万语想申辩自己的本子研究的内容属于前沿以及多么的重要。但是不要忘了,这不是辩论会,专家没空理你,因为他是专家他说了算,对于申请者来说,只有把自己的题目起好、摘要写好才是王道。就像当你看到周杰伦的女友叫昆凌的时候,你是不是特别想看看她的照片,因为这个名字很特别。

 

假如你是专家,你拿到本子后第二个看的应该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申请人介绍和团队组成。

 

有些人可能会说,当专家看完题目感兴趣的话应该会直接看内容。No,一般人看完题目后都会去看申请人的介绍的,无论你这个题目专家感兴趣与否。当然也不排除有其他顺序的可能性。但是以这个顺序的为绝大多数 (我是经常看心理学书的)。所以申请人的介绍以及团队组成非常重要。这个重要性一方面是天生的,就是毕业院校,导师是谁,有哪些研究成果等等,还有一点就是要会介绍,应该凸显自己的优势。别忘了,在短短 1.5 小时内,要强化你在专家脑海中的印象。至于如何介绍你可以参考各种基金申请技巧。

 

当专家看完以上两点后,对你就有 50% 的判断力了。如果这个时候专家对你的印象是 A,那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对你的印象是 B,那么就要看下半场你的表现了。如果是 C,那么接下来专家会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你,你说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假如你是专家,你拿到本子后第三个看的应该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立项依据。

 

立项依据的重要性在于:诱导专家认识到申请者所研究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以及申请者要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如果前面专家对申请者的题目感兴趣,那么专家就会很有兴致的看你这部分。一方面通过这部分可以对专家进行科普,另外一方面,专家毕竟是专家,专家通过这部分会很清楚的判断出,申请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否清楚,研究内容是否可行,研究问题的科学意义是否重要等等。如果这部分专家对你的印象是 A,那么你也成功了一半,如果是 B,那就要看前一部分的表现。如果是 C,那么必输无疑。

 

接下来,专家还会看么,会看,但是已经不重要了,上面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而且在短短的 1.5 小时,专家也不会再仔细看下面的内容了,因为没必要了。如果你前面表现的都很出色,而专家恰好是搞你这个研究点的,这个时候,专家倒可能会继续仔细阅读下去,看看你是如何做的。如果专家不是搞你这个点的,专家只会泛读下去,看看写的规范否。所以我们可以把两部分成绩总结一下,得出结果: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预测结果

 

A           A           A

 

A           B           A 或者 B

 

A           C           C 或者 B

 

B           A           A 或者 B

 

B           B           B 或者 C

 

B           C           C

 

C           A           C 或者 B

 

C           B           C

 

C           C           C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推导,我们就可以得到衡量基金是否能中的两个铁标准。

 

第一个标准:这个项目凭什么给你做。

 

这个标准主要通自我介绍及团队组成来衡量。如果没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团队,如何信任你呢?所以有过硬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还没有过硬的文章,那么这一条就会大打折扣的。如果你没有过硬的文章,而你的团队有,那也是可以的。就害怕什么也没有。

 

第二个标准:这个项目值得立项么。

 

这个标准主要通过题目和摘要和立项依据来衡量。如果研究的内容不清晰,解决问题的科学意义不重要,那么立项的概率就变的小多了。所以要想把第二个标准搞好,就要会写标书,会表达问题。如果申请者的科研论文写的很好,我相信写标书也不会差的。风格都是雷同的。

 

所以当你写标书的时候,通过以上两个标准自测一下,就知道能否立项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应该先是标准 2:这个项目值得立项么,然后才是标准 1:这个项目凭什么给你做。根据心理学的思维定势,当专家看完题目和摘要后,只是对这个项目是否值得立项有个初步判断,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随后看的申请人介绍和团队组成,也就是标准 1。标准 1 是一个关键点,看完申请人介绍和团队组成后,专家心理已经有了倾向性,通俗的说就是有色眼镜。这个时候专家看立项依据的时候,如果申请人研究基础一般,普通重点大学毕业,在一个二流或三流的学校工作,就算立项依据写的非常好,专家心理会也产生疑问:你能做么?反之,如果申请人的研究基础较好,又是名校明导之学生,立项依据写的一般,专家只会觉得,申请人写的有点谦虚。

转自YuJinBio医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