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获批三要素:点子、本子、圈子
2024/10/23 14:08:24 阅读:74 发布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资助渠道,在完成高水平学术研究、培养杰出科研人才、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资助总额保持不变的背景下,基金申请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基金资助率与单项资助力度日益成为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方面,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基础研究资助的主要经费来源,能够支撑起整个课题的启动、运转和延续,缓解了高校科研人员筹集科研经费的压力;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基金作为职称晋升评价体系的“硬通货”,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开展与延续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率持续走低,能获得立项机会的只能是少数“幸运儿”,不禁令人发问,到底是什么因素让这些项目脱颖而出?简以概之,点子,本子,圈子。
点子
好的点子对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整套标书撰写的灵魂所在。好的点子不仅仅指申请人选择的课题具备真正的创新性,即不是一味地追踪热点,开展“换汤不换药”的工作,而是在不断深化总结、提炼梳理过往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排他性”以及独特性的创新点。
其中,优质创新点的提出还意味着可行性与具体可操作性,也就是存在极大的落地的可能,而非水中捞月。换言之,这需要申请人的研究基础有足够的相关性、连续性,并且申请人开展的工作条件能够作为整个项目完成的重要支撑。
本子
本子好意味着申请人能够在有限的评审时间内,清晰高效地讲好自己的“故事”。好的本子一定是富有逻辑,并且具备明确的“中心思想”的。具体而言,高质量的申请书的各部分内容往往能够相互呼应,串联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
例如,确定好课题的研究内容之后,“国内外现状”应是针对每一项研究内容,梳理前人采用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在前人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再引出研究内容的立足点;而非“灌大水”式地将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在一起,单纯地“卷篇幅”“卷字数”。
此外,申请书中的语言是否精炼和准确也十分重要。不止一位评议人表示,看见篇幅过长的申请书并不会为其加分,反而会给其造成“啰嗦”“烦躁”的初印象。在短暂的评审时间内,过于冗长的篇幅对评议人而言也是一种折磨。因此,高质量的申请书应减少冗长复杂的篇幅内容以及句子结构,确保每一部分内容和遣词造句都能高效精准地服务于整体的论述目的,控制好字数与篇幅,避免不必要的冗余内容。
总而言之,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书应以关键的研究内容为核心,让其他各部分内容均围绕其展开并为之服务,并且语言精炼、内容聚焦,确保申请书整体上呈现出清晰、连贯的逻辑脉络。
圈子
不可否认,同行评议制度是用于专业评审的最好制度,其决策依据是建立在科学、专业的基础上,能有效地避免外行的干预和决策权力的滥用或过分集中。而一般情况下,小同行评议人具有与评审对象涉及领域更为紧密的专业知识,熟知其中的前沿和存在的科学问题,提供的评审意见专业性更强。然而,由于评议人与申请人可能存在一定的熟悉度,这种“小圈子”效应有时会导致潜在的利益冲突与利益相关,影响评审的公正性。
据统计,在2018至2021年间,评审专家在项目评审过程中未被打招呼的比例仅从21.58%上升到26.99%,这表明超过80%的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偶尔”或“经常”遇到“打招呼”的情况,极大地干扰了评审过程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图片图源: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以来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尽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过程中已经制定了一套结合定量评价分数与定性评审意见的反馈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评审专家的个体倾向依然不可避免地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随着项目资助规模的增加,这种个人因素的权重也随之加大,进而可能对正常的评审流程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创新的“点子”、精心编撰的“本子”还是强大的“圈子”,这些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在实际操作中,随着项目资助级别的升高,“圈子”的影响力也会随之增大。
转自教育文献君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