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国自然评审专家:评审过程中“一作”还是“通讯”更有含金量?

2024/10/23 14:05:18  阅读:134 发布者:

"一作”和“通讯作者”之争!

“一作”和“通讯”谁更有含金量?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过。

一般情况下署名的位置越靠前,作用越大!

通讯作者算是独立于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之外的,一般是论文导师的位置。

如果是评职称,还是建议第一作者。因为我们在评审文件上基本都能看到详细的要求,基本都是要求是独立作者或者第一作者的文章,其他位置并不一定对职称的晋升有多大的助力。

随着2024年函评季的开始,各种有关函评的“小道消息”热度也是居高不下!

各路消息层出不穷,但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国自然申请越来越卷,中标率也越来越低!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在国自然评审五篇代表作中,是“第一作者”的贡献更重要,还是“通讯作者”的角色更具含金量?

“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差异显著

1、通讯作者适配面上项目申请!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据说出自评审专家。“前期基础方面,有的申请者在近三年内的科研文章数量不足,质量也不够高。一些申请者虽然被列为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但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却明显缺失,暴露出其在科研领导力和协调能力上的暂时不足。”

从中可以看出通讯作者会在申请面上项目时更有价值,它反映了申请者在科研团队中的引领作用。通讯作者被认为是整个课题链条中的核心角色,从最初的拟定筛选课题方向、实验质量及数据把控,直至后续文章发表的选刊及整个流程的推进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第一作者适配青年基金申请!

第一作者作为整体实验的开展者,无疑是花费最大量时间及精力兢兢业业做实验的人,实验技术可能已经大满贯,做的非常溜,但若没有在做实验的同时注意积累自己的科研思路,则可能变相成为实验技工,对于整体实验思路及科研热点的把控仍不成熟。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不同类别的申请对申请人的要求有所不同。以青年基金为例,这类起步性项目更注重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因为申请青年基金的学者通常较为年轻,科研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经验尚需积累,因此作为通讯作者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情况较为少见。

申请人的年龄、层次及工作经历

试想一下,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申请者,近5年的代表作都是以通讯作者为主,是不是很容易留给专家一种印象——年纪轻轻就远离了科研一线。显然,这样会严重影响印象分!

如果是面上项目,申请者在所研究的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或者虽然申请者的前期基础虽然不太充实,但是已经40多岁,那这两种情况都是比较正常的。

当然了如果申请人年少有成,年纪轻轻就帽子满头,还有点影响力,有自己的团队,那以通讯作者为主也说得过去,不过这样的申请者的赛道也是在杰青优青这种类型的项目上了,不太会来卷青年和面上了。

一些学术圈的“潜规则”!

这里其实就是一些需要考虑的现实因素。许多通讯作者成为了人际关系的“交易品”。举例来说,当有高级专家来评头衔但缺少一些论文时,有些人选择提供2篇文章署名通讯作者,以确保自己的成果得以发表,同时也能令上级满意。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要这么做呢?另外,有些申请人毕业于知名团队,但就职的学校平台不如读博期间的学校,这时将原导师列为通讯作者,不仅能提高论文发表率,还能保持与原导师的联系,使其满意。在实际情况中,许多人都会采取这样的做法。

转自教育文献君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