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标率的心得分享
2024/10/23 13:52:31 阅读:272 发布者:
我谈谈个人认为可能提高项目申报中标的一些心得:

1、寻找科研突破口。申报课题肯定要花费很多精力去思考,构思你所申报的题目和内容,“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这三新原则要遵守。对科研刚起步的老师,建议采用排除法,对已经研究很深入的东西其实可以不考虑,对一些领域尚未尝试的,可以在里面寻找突破。比如说你进入知网,搜索一下“宗教”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文章有11万多篇,但是你如果再输入“网络宗教”这个关键词,只剩下152篇了,所以建议大家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排除,如果你研究的领域,知网检索超过800篇,个人认为差不多就可以考虑换个研究方向了。科研也应该是不走寻常路,别人研究太多的我们就不要过多参与。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静下心来搞科研。大学老师很难有自己的时间去思考,特别是辅导员,大量的工作事务已经相当繁忙,所以务必要抽出时间,让自己内心平静的去思考,安心做点科研。我经常是利用零散时间,如晚上9点到11点这个时间段以及周末时间。正常情况,申报一个标书起码要历时一个月,要搜集相关课题的期刊、专著、论文、报纸、报告等文献资料,对他们进行分类,有的是国外研究、有的是国内研究,有的注重路径分析,有的突出现象分析等等,在对信息资料加以消化的同时逐步确定出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只有多看多思,你才能打开思路。另外要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在立项之后,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问卷调查、专题访谈等,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和时效性。
3.课题指南反复读。申报材料的标题非常重要,正所谓题好一半文,所以点子既要新颖,吸引他人眼球,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能让人感觉切实可行。建议大家要反复阅读每年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指南,或者阅读每个省市区每年公布的社科项目申报指南,应该说现在国家对思政工作者是相当照顾的,每年都设置思政专项项目申报,对大家来说都是最佳的学习参考平台。项目课题指南,都是当前国家比较需要的,既有学术探索又有理论创新,有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也是大家可以尝试突破的。很重要的一点要告诉自己,你做这个项目,你要考虑国家为什么要资助你,你做了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和指导意义,要从大局去考虑问题。
4、排版技巧要学好。材料申报本身也是技术活,在排版,人员选择都要精心安排,所以不要出现低级错误,类似错别字,标点符号用错等,一定要整齐、美观、直观、大方。必要的还是要增加一些图表加以说明。
5、团队成员要选好。有的老师在申报时,为了显示课题成员的含金量,刻意把一些份量比较重的老师放在里面,其实这个并不鼓励。打个比方,你是讲师或者助教,想当项目主持人,然后你的项目组成员中有一两个副教授,一两个讲师,一两个助教,个人认为这是不太可取的。说的直接一点,为什么上面不直接资助那两个副教授呢。
申报中要注意一些事项:
1、避免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出现错别字,这个是无法原谅的错误。
2、标书过于简单,用科研的方法做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际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经费预算中很多学生都喜欢整数,车费2000元,打印1000元,这个很明显都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盲目填写的;
4、排版不过关也是致命的,排版绝对是一门艺术,好的标书会让评委耳目一新,有的学生连每个段落空两格都没有做到,这显然是不行的;
5、要尽量用一些图片、数据、表格来说明你的研究项目,加入项目研究的时代背景、时代意义和研究框架,要让评委觉得不资助这个项目不行;
6、多次修改,反复修改,我个人指导的每一个项目标书都是改五、六稿之后才报学校评审。
个人认为,你对科研的态度决定了科研成果如何对你。
转自高教科研会公号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